只不过百姓们刚经历了一场大战,多数人并不敢轻易出来做小生意。倒是那些关外的小部落们,皆闻着味儿般又越过无数草甸,重新栖息在了边关附近,与大衍百姓做起了交易来。
边军营对这些小部落的人并没有敌视之心,接了命令,便如此前一般,公正无私地庇护着每一个进入互市之人。
在这种安全的情境下,互市逐渐热闹了起来。更有南方往北边诸小国行商的商人,皆选择了从御沙关这处作为中转。
经济上热闹了,库中的银钱便也逐渐的多了起来。
加上临州那边,毛线工坊今年除了发与边关将士的袍服,更是将毛线衣物卖到了各处,一笔笔银钱源源不断地进入了边关,积少成多,也成了一个不小的数字。
边军在有条不紊的各项安排下,逐渐恢复元气。而百姓们家中挂的白,也在这寒冷的冬季结束后,逐渐被取下。
云家军,好歹是度过了这一个漫长而充满波折的季节,在冰雪消融之下,迎来了春天。
第112章 112上危
“进展十分不错, 近期在试验上,有什么问题吗,若有要求,尽管提便是, 学院能提供的, 定当竭力提供。”
雪消冰融,临州城也热闹了起来。赵婉趁着天气好, 与云舒回了临州府中一趟, 闲暇之余, 便又来到了医护学院。
说这话时,她正与张作齐等人窝在郑兴平的实验室中,翻看着他近期的医疗记录。
赵婉无比期待郑兴平能在这个时代将外科手术发扬光大, 因而平日里总是叮嘱众人,能为他提供的便利, 定然要提供, 连他热爱在医学报上发表文章,亦尽管由着他。
更何况,能让更多世人瞧见外科手术并非异端,而是能切切实实治病救人的医术,正是赵婉所期望的。
郑兴平此前从未受到过如此优待,在医护学院中, 师生都对他尊敬有加,更得这位院长的青睐,如此,即便是他这般的怪人, 也觉得待在这里,没什么不好的。
不得不说, 赵婉充分洞悉了郑兴平其人的脾性,他这类人,从前在医学界为人所不齿,如今凭借着外科手术在实际运用中的作用,医学报上刊登的他的数篇文章,名声竟也发生了不少的扭转。这正是不爱财不爱色的郑兴平所要的东西。
至于医护学院的学生,他们从来便不管这些的,只知道学院中的先生都充分尊重这位举止怪异的先生,在他征收学生之时,纷纷报了名。
如今也有不少学生是挂在了他的名下,随之学习对精巧度要求极高的外科手术。
经历了冬日里这一场大战,到了大后方救治将士的学子们,都成熟了许多,彼时,无论是医术如何,平日里成绩如何,都一股脑儿地投入了军中,他们见到了此前从未接触过的惨烈伤口,让无数人从死亡的边缘回到了人间界,从心到身,都因而产生了质的变化。
赵婉见着医护学院中各司其职,井然有序,心中颇为欣慰。这是她在这个时代做下的第一件想做之事,如今见着它蒸蒸日上,岂能不感到愉悦。
婉拒了徐惠心等人的邀约,赵婉视察了一番,便又乘坐着马车去了城外的毛线工坊。
过了冬日,毛线工坊的单子少了许多,但是女娘们依旧在满怀激情地工作着,不用纺织厚重的衣物了,她们便开始做薄透的衣物,二嫂是个能人,逐渐发展出了多种类的纺织业务,总归,只要这工坊不倒闭,女娘们是一直都有事可忙的。
随着毛线工坊逐渐正规起来,各项规章制度在二嫂等人的仔细规划下,女娘们每日里准时上下工,时常还有各项福利与活动,她们真心觉得,这是这辈子中,度过的最美好的时光。
更有甚至,常直言只愿在工坊中一直做下去,谁也不能逼迫她们去嫁人生子,从此后半生围绕着锅炉灶台打转到死。
女娘们是真的很感谢工坊给了她们一份如此优待的工作,随着赚到的银钱越来越多,不少女娘在家中的地位悄然变高,从前那些桎梏她们的家中隐形规则,如今在她们眼中都不是事儿。
更别提,有的人家中的兄弟,要娶媳妇都还得舔着脸靠这些手里有余钱的姊妹呢。
二嫂惯常在工坊中忙碌,见着赵婉来了,带着她在工坊中参观了一番,赵婉瞧着二嫂面上的笑容一路以来便没有消过,心情也十分地好。
“你跟四弟,近来可好?”二嫂神秘兮兮地在她四弟妹的耳畔悄声问道。
赵婉笑道:“挺好的呀。”
二嫂笑得开怀,又道:“我不是问的这,我是说,你俩什么时候,那个,生个娃娃出来玩儿呢。眼看着都成婚这么久了,应当也是要打算着生孩子了吧。”
赵婉的脸腾的一下便红了,她捏着衣角,难得地露出了小女儿的扭捏之态:“这事儿,还早着呢吧……”
二嫂道:“哎呀不早了,你们如今这个年纪,正是好时候呢。”
如今时局不稳,经了此前与高兹这一战,几位嫂嫂都多少有些怕云舒若有个不测,四弟妹还能有个孩子聊以慰藉。
不过此想法颇不极力,她们自然是不会道出口。
赵婉红着脸不答话,心说,在现代时便总听着旁边的同学、朋友被各种催婚、催生,没想到,她来到了这个时代,也要受此一遭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