琪儿熟门熟路道:“就是去乌节路,逛逛LV或爱马仕呗。
找个男人常用的小东西。
腰带啊,钱包啊什么的。
既不贵,品牌也拿的出手。”
“LV,除了卖包包,还卖男士腰带?”我对时尚类商品,缺乏基本的常识。
琪儿挑挑眉,都懒得回答我。
看她那表情,我就知道,我问的又多余了。
我之前以为,LV就是个卖女包的。
原来,他们还有男款产品。
除了包包,还有很多其他的品类。
不过,对于给客户送礼这一块儿,确实是我的知识盲区。
我无视她的表情,继续问道:“那你为什么,会选择腰带,钱包之类的物品。
一般送礼,不都是送酒吗?”
琪儿得意道:“我是一般人儿吗?”
“那是那是,”我虚心的请教道,“你选礼物的标准,是什么?”
第246章 送礼的诀窍
她也不藏着掖着,大大方方的给我解惑道:“送客户礼物,要送的有价值。
不能只是为了凑个数儿,送完就完了。
那样的话,钱就白花了。
必须,要送出效果来。
如果送酒的话,人家什么好酒没喝过。
我也没有那多的钱,去买更好的。
如果不能高档到让他念念不忘,那我送的酒,就没有特点。
我花出去的钱,目标是要让他时时记住。
对于中年的男老板来说,他们忙着搞事业,很少会注重穿着的细节。
我选的礼物,是他们的刚需。
他们却又没时间和精力,时时去关注新上市的流行款式。
我选的品牌,也对得起他们的身份,确保送了,他们会用。
小物件,价格又不贵,使用率还高。
每次用的时候,他就会想起,这是我琪儿送的……”
她一边说着,一边得意的跟我们挑着眉。
星辰崇拜道:“琪儿姐,你真的是太会了!
听起来就好贴心哦!
我要是你的客户,一定会感动死了!”
我也听的是心服口服。
她能迅速在新加坡打开市场,必然有着特殊的手段。
“你怎么会想到,这么完美的下手角度?”我问道。
她夹了一口菜,慢条斯理的嚼着,抛给我了一个眼神儿。
她这个的眼神,很简单。
翻译过来就是:这难道,不是个常识吗?
人对于自己会的东西,会下意识的觉得,是个人都应该会。
我又好奇的问琪儿道:“你刚来新加坡的时候,你的第一个客户,是怎么拿下的?”
我之所以好奇,她的第一个客户。
一是因为,万事开头难。
而琪儿的开头,比我们的都难。
因为,她的第一个客户,是一家又热门又抢手的大公司。
同样是做中介,我这么懒的人,我跟谁卷,也卷不起。
所以,我避开了所有的热门行业。
我做的客户,是他们一般都做不了的。
我的客户,基本需求的都是技术岗。我没有太多的竞争对手。
这也决定了,我们跟客户的相处模式。
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还要给客户送礼物。
我为客户提供的,是人员服务。我们是平等的合作关系。
我的意识里,没有“打点关系”这四个字。
而琪儿,刚好相反。
她的客户,都是炙手可热的最卷的行业。
她人生地不熟,又不会英文,她是怎么能拿下,那么多竞争对手都在盯着的大公司呢?
琪儿轻轻的笑道:“也不容易呢!
我约了那老板半个多月,他才答应出来吃个饭。
吃完饭后,他就开始陆陆续续的,给我订单。
他发现,我都能给他安排妥当,后面才慢慢的,越给越多。
再后来,就成了我独家的了。”
我太呆板了,从来也没请过客户吃饭,我都是在办公室,公事公办的谈。不明白吃饭这里面的道道儿,便好奇的问:“他那么大的公司,请他吃饭的人,应该很多吧?
为什么你请他吃顿饭,他就能给你订单了?”
琪儿大气的笑道:“因为,那顿饭,花了我一年的薪水!”
我跟星辰,都惊得睁大了双眼!
那是吃的什么玩意儿,那么贵。
就算我也有那个闲钱,我都不知道去哪里,找那么贵的地方。
退一步讲,就算找到了,那么贵,我也不敢走进去。
第247章 琪儿的“破圈”之路
我胆战心惊的问琪儿道:“那么贵的一顿饭,万一他吃完了,不给你订单呢?
那你不是,赔了整整一年的钱吗?”
“不会!”琪儿说的很肯定。
“为什么?”我胆子小,我不敢投那么大。
那属于,倾家荡产的一顿饭啊!
琪儿自信满满道:“我不怕花钱多。
我只怕他不赴约。
有钱人,没那么闲的。
他那么大的老板,不差一顿饭。
他不会特意出来,占我一顿饭的便宜的。”
这,大概就是天分。
她握着一年的薪水,去请大客户吃一顿饭的时候,就已经能拿捏的准,对方的心理了。
而我,一直等到,别人扎着堆儿请我吃饭的时候,我才明白,她所表达的意思。
人都有恻隐之心。
请吃饭的人多了,跟谁吃,就成为了一道选择题。
怎么选呢?
这时候,选的就不是饭,而是人了。
谁更有背景,谁更有价值,谁更有特点,才会去赴谁的约。
这不是简单的去吃顿饭的事儿,而是通过这顿饭,确定未来的合作方向。
纯粹为了吃饭而吃饭,这种饭桶似的饭局,一般是不会去的。不屑于浪费时间,去占这种小便宜。
后来,我爸知道经常有人请我吃饭的时候,还特意打电话跟我说,一定要记得回请,不要占人家便宜。
我跟我爸解释,我们谁也不差一顿饭,我去吃饭,是谈合作机会。
我爸还是不能理解,反复叮嘱我,不回请,没礼貌。
这也是正常人的,思维模式。
可是,请我的我都去不完,哪里有时间回请呢。尤其对于,不爱应酬的我来说,去都不愿去,更何况张罗组织。
这个道理,琪儿在约第一个客户的时候,她就已经知道了。
不怕花钱多,只怕他不来。
只要他来了,就意味着,对方是想给合作机会的。
后面能正常接的住,这个客户就稳了。
可惜我那时候,还是怕赔了饭钱,从来也没试过,琪儿的套路。
我宁可走我自己的不卷之路。
不请客,不送礼,清净又自在。
哪怕我现在懂了那个道理,我仍然做不来。
因为,炙手可热的大客户,需要维护。
而我,是个懒人。
我跟琪儿之间,虽然说是竞争关系,但琪儿用的所有套路,对我都是知无不言。
大概,她是觉得,不想白白的跟我学。于是,她用她所会的,补偿给我。
也可能是,她觉得,说了也无所谓,反正我也学不会。
这还真的是。
知道归知道,她的套路,我一个也没用上。
琪儿在这个阶段,迅速的起飞,迅速的破圈。
迅速起飞,是因为,她发现了一个“赚钱”的捷径。
中介的规矩是,如果找的工作,雇主公司有问题,扣一半的中介费,作为申请和保险等费用,剩下的一半退还。
如果是工作没问题,工人自己违约辞职,中介费不退。辞职,需要提前一个月打招呼,否则,还需要支付一个月的违约金。
我这边,为了工人的稳定性,我的手机是7X24小时开机,随时处理任何问题。
有的工人上夜班,半夜11点半下班之后,会给我打电话。
也有人是上早班,凌晨四点上班。她有事儿的话,就会在上班前半个小时,也就是凌晨三点半,给我打电话。
虽然我也很无语,这些人打电话,也不过过脑子。
我可能,11点半的电话接完,刚睡下,三点半的电话,又来了。
即使这样,我睡觉也从不关机。
随时振动,随时接。
以免工人异国他乡,有事儿时,找不到人说说话。
琪儿的路,跟我恰好相反。
她的工人,来了之后,就没空再叨叨了。
等她再接电话的时候,那就是工人被送回国的时候。
新加坡的公司,请外国人,是有比例限制的。
如果一个公司,按照比例,可以请10个中国人。
合约期两年。
那这两年,我就只能赚这10个人的钱,因为名额用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