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琪儿的套路是,来了之后,有任何不适应,无需处理,直接退一半钱,送回去。
10个名额,每个月送一遍回去,那么两年时间,她能申请240个人过来。
哪怕,回去退一半费用,她赚的,也是正常业绩的十几倍。
回去的人,都退了一半的钱。
退的痛痛快快,绝不拖泥带水。
她在业内的名声,是很好的。
既赚了钱,又赚了名声。
无技术岗,天天换人,对雇主也没什么影响。
对琪儿来说,多赚了十几倍的钱,更是一件好事儿。
但对工人来说,拿了好几万中介费,出来溜达一圈,钱少了一半。
在这个商业闭环里,涉及到的三方面的人,有一方,是亏损方。
这个模式,对我来说,是不完美的。
共赢才是赢。
所以,哪怕我很清楚怎么玩,既能赚钱,又能赚名声。
但因为不符合我的价值观,我只是静静的,看着琪儿起飞。
很快,她就买了一栋带泳池的公寓,搬了过去。
踏上了破圈的跳板,资产直奔八位数去了。
我们这些朋友,偶尔也会去她的公寓游泳,烧烤,健身。
大家仍旧是,玩的很好。
只是,我依旧是“不开窍”,闷着头,做着我的小生意。
我曾跟她开玩笑道:“咱俩是同行,你把自己的套路,都跟我和盘托出了,放心吗?”
她无所谓的摊手道:“我的客户,白送给你,你都不要吧?”
她倒是,看的通透。
后来,她出事那段时间,真的要把客户都托付给我的时候,我还真的拒绝了。
“为什么?”她问。
她的客户规模,比我的客户,大的多的多。
“伺候不了。”我回答道,“单单你那三天两头的小礼物,我就送不明白。
没有那金刚钻,不揽那瓷器活。”
第248章 保健品的套路
我虽然还在按照自己的节奏,按部就班的做着我的工作。
没有像琪儿那样暴富。
但也比之前,在国内时赚的多的多。
我自己还是挺满意的。
钱无所谓多少,够花就行。
我又那么宅,花钱的地方也不多。
属于有钱不会花的人。
花不完的,我就给父母寄一些。
可算是实现了,来之前的梦想。赚的钱,既能够自己花,还能给父母寄。
这样的生活,我很满足。
只是,我没考虑到太远。
我没想到,我不会花钱,我父母更不会花。
他们老两口,省了一辈子,家里的馒头,吃不完的,都硬成了砖头儿了,还抱着啃,不舍得扔。
有钱了也不舍得扔。
我妈反而会教育我道:“有钱的时候,要想想没钱的时候!
你才赚了几天的钱,就想浪费粮食!”
对此,我也是无话可说。
随他们喜欢吧。
钱这个东西,很有意思。
琪儿的观点是,不怕钱花的多,就怕钱花不出去。
只要能送的出去的钱,那都是钱种子,将来能长出摇钱树来。
省吃俭用的人,则会觉得,存下来的钱,才是钱。
像我父母那样,一直攒啊攒的。
但钱,像水一样。
不是可以无限存储的。
一旦超过了堤坝,那些一口一口省下来的钱,会瞬间倾泻而出。
只留下一摊烂泥。
我后来就发现了,我们家这老头儿老太太,吃不舍得吃,穿不舍得穿。
穿着打补丁的裤衩,去买着上万块钱的保健品。
争先恐后的上赶着交钱,就怕交晚了,没有货了。
老太太告诉我,人家的产品多么多么的稀有,根本就不够卖的。一次最多能跟总部,申请200套的名额。
我就奇了怪了,都不够卖的,他还天天的到处宣传个啥。
但老头儿老太太,没见过什么套路。
一个饥饿营销,就把他们一网打尽了。
老太太还很得意的告诉我,他们遇到的,都是特别正规的渠道。
“他们是代表国家,下来给老百姓送福利的。
听课还给送鸡蛋。
只有他们这种,代表国家的组织,才会这么心系老百姓,给大家送福利。
无奸不商啊。
是不是奸商,通过送鸡蛋这种小心意上,就能看出来的。”
我的娘亲,一副看透了事物的本质的样子。
让我无言以对。
只希望,这些“代表国家的人”,能跟老周一样善良。
“现捏现卖”,少加些防腐剂等乱七八糟的东西,就算遇到有良心的人了。
而且,我还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儿,就是,卖保健品跟搞算命的,套路是一样的。
就是狠狠地吓唬你。
算命的套路是,你不请我给你化解,你就有什么什么血光之灾,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卖保健品的说辞是,你不吃我的保健品,你的病,就会怎么怎么严重。
去医院动手术,又遭罪,又花钱。
某某老人,不听劝,选择相信医院,结果手术失败,生活不能自理。
躺在床上,爱人和孩子都不管。
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
要多惨,有多惨。
第249章 心脏越跳越有劲
躺床上之后,有钱,都没机会再花了。
趁着现在还能花,千万别不舍得花。
大把大把的吃保健品,才能身体健康,癌症绝症,医院判处死刑的人,都能吃好。
哪怕最终吃不好,也有说辞。
这么稀有的天材地宝,吃了都不行。
那你就想想吧,不吃会是个什么后果!
一想一个惨。
想都不敢想,快点儿都买回去,大把大把吃吧。
吃不好,说明量不够,继续吃更多的就好了。
算命也是这个套路。
请回去的风水摆件,不好用,说明你请的少。继续花更多的钱,请法力更高的就好了。
总有一款法器(保健品),适合你。
就看你能持续掏多少钱,总有你买不起,掏不出钱的时候。
反正,他们有的是说辞。
我妈还怕我不信,特意把他们的视频资料,发给我看。
某某某,吃了,医院治不了的病好了。
某某,又吃了,浑身都有劲儿了,头脑清晰,记忆力都好了。
我还真的是很闲,仔仔细细的给看完了。
我发现,他们讲的,都缺乏基本的常识。
其中有位患者,现身说法:“我吃了某某教授给我推荐的这款保健品,明显感觉,心脏跳动的越来越有劲了。咕咚咕咚的跳啊!”
我试图跟我妈科普一下:“正常的人,心脏没毛病的人,是感觉不到心脏在跳动的。
他说的那个,心脏越跳越有劲儿,咕咚咕咚的跳,有没有可能,反而是心脏吃出问题来了?”
我妈呛回我道:“人家那个患者,本来就是心脏不好的人,医院都治不了的。
他心脏本来没有劲儿,吃完了保健品,好了,才咕咚咕咚有劲儿了。”
我这理科生的思维,一上来,就是固执。
我就想知道,心脏打过支架的人,心脏衰竭的人,状况改善之后,心脏是没感觉了,还是能感觉到里面,咕咚咕咚越跳越有劲儿。
想到就去做。
我立马去找心脏不好的人,亲自验证。
结果,又被呛一顿:“谁的心脏,在里面咕咚咕咚的跳,能舒服了?
能感觉咚咚跳的,那能算好了吗?”
呛不呛的无所谓,重要的是,我验证到了,心脏不好的人,改善之后,也会跟正常人一样,不会感觉到,心脏跳的越来越有劲儿。
不过,我验证了没有用。
人一旦信了什么,就很难改变。
我家的老太太,一直坚信,保健品公司的“教授”讲的,比我专业多了。
我说什么也不管用。
便只能随她去吧。
我就感觉,那钱,像长了腿儿似的,就想跑到别人的钱包里去。
我也因此,开始考虑,钱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它的流向,到底遵循着什么样的规律。
从小到大,我一直处在温饱的边缘,从来没有思考过,钱是什么。
只是牢牢的记得父母的叮嘱,“省着点儿花”。
我是个乖孩子,我省的很到位。
衣服不破不买。
褪色了,走形了,也都无所谓。
不露肉,都能穿。(这也是为什么,我会拿到贫困补助。)
吃饭,也仅限于吃饱。
吃好是没有概念的。
都不知道哪里有好吃的。
除了爱读书,我没有其他的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