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心匙_燕山金吾【完结】(10)

  秘书长把他推到前面来,冯久生感到既有些紧张,又不出所料。他不喜欢打无准备之仗,一早就已经嗅出了王沿要走的风向,所以提前分析过领导提及过的几个人选调动过来的可能性,预备着像今天这样情况的发生。

  实际上,不仅是郭书记有了人选,就连一直不肯在王沿调动这件事上松口的市长汪大川也不是全无打算的。王沿的离开即将要成为定局,冯久生感到,市公安局局长这个位置,很快要成为一二把手之间较劲的焦点,他的汇报也必须要谨而慎之。

  他揣摩着措辞,清了清嗓,答:“宋魁同志的资料,我们初步研究了一下。按照‘询事考言,循名责实’的方向,他是基本符合组织考察的要求的。但是,现在问题的关键就集中在干部任用条例第五十二条所规定的情形,我们对宋魁同志是否违背了此种情形,有一些争议。”

  郭颖才早有考量,他微一点头,“啊,这个问题我也琢磨过。以免司宇同志不清楚,你再详尽说说,也谈谈争论的观点吧。”

  第10章

  没过多久,王沿即将调任省公安职业学院副校长的消息传了出来。一般而言,这样的消息一旦在明面上传播,就证明这一人事调动基本是板上钉钉了。

  王沿要离开,谁来继任平京市公安局局长的位置?

  除了后备干部名单,省委组织部收到的推荐人选骤然多了起来,省里许多领导也接到了各方面的举荐。但是,对这一关键且重要的岗位人选的酝酿,实际上早就已经在暗中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了。

  省委组织部先后收到了来自多方的推荐人选,经过初筛后,在与平京市委、省公安厅沟通的基础上,最终研究提出了四名初步人选。

  四名考察对象包括现平京市副市长、党组成员侯嵩,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厅长王肇兴,隗中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宋魁,昌北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韩志文。接下来,省委组织部干部考察组便要集中对这四名干部开展考察工作。

  这四个人选,从业务能力上来说,都绝对有胜任这一岗位的水平,从考察的原则角度出发,看工作,他们成绩不相上下;看生活,他们的作风各有不同;看组织评价,支持的声音占据了绝大多数;看群众口碑,亦是有好有坏。那么,考察的尺度上,哪项标准更为关键、哪方面又可以不拘小节,自然就微妙了起来。

  从获知王沿要调走的消息开始,各候选人也都从不同渠道得知了自己已经或可能会进入考察对象的消息。

  宋魁是从省公安厅政治部主任林刚口中得知的,林刚告诉他,市里头和省公安厅推荐了他和副厅长王肇兴两个人选,他们这两人也是厅里比较认可的,郑厅长在他们两人身上都投了赞成票。

  宋魁对厅长和林刚的支持表达了感谢,想问问市里头是哪位领导推荐的他,但又觉得似乎不妥,最终也没有问,挂了电话。

  其实不必多问,市里能说得上话的领导,也就是市委书记和市长这一二把手了。

  可到底是汪大川还是郭颖才?

  如果是汪大川,倒可以理解,毕竟高铭攒的那次饭局上,他们是有过一面之缘的。汪大川也许是经过高铭这个层面了解到他、推荐他的。至于郭颖才……宋魁和他没有过交集,也并不熟悉这个仅到任平京不到两年的书记。

  从郭颖才的角度来说,对他应该也是不了解、不熟悉的。无论从哪个层面来看,这个推荐人是汪大川的可能性都更大一点,但是宋魁却还是想不明白汪大川的这步棋是什么目的。

  最终人选会不会是他,八字还没一撇的事,宋魁犹豫着是否该告诉江鹭。

  这不能不说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曾经他们两人翘首以盼,无比畅想着有一天他能回到平京来,回到她们母女身边。此前他也反复多次生出过这似乎不切实际的愿景,然而,现在真到节骨眼上,未来要面对的诸多复杂局面还是盖过了单纯的欣喜。

  更何况,以江鹭现在对他的态度,她还会对此抱有期待吗?

  不论如何,宋魁还是觉得该知会她一声,有个准备。

  整个暑假期间他们就见了寥寥几面,上周回家,她对他的态度虽然不至于冷淡,但要说热络也是绝算不上的。宋魁觉得她现在只把他当一个室友、一个可有可无的人对待。即使他于心不愿接受这点,但客观来看又何尝不是如此?

  电话接通了,他带着些讨好问她:“忙什么呢?”

  江鹭平淡答:“备课。怎么了?”

  “秋秋呢?”

  “写作业呢。”江鹭放下笔,“你要跟她说话?我把电话拿给她。”

  宋魁赶紧道:“别打扰孩子做作业,我就是跟你聊两句。”

  江鹭有点意外,平时他来电就是问问女儿,随口关心两句,告知她什么时候回家或者因为什么事不能回家。有时她都觉得自己像他的秘书、家里的保姆而不是他的妻子。今天突然打来电话为了聊天,不像他的风格。

  “闲聊?还是有事?”

  有事倒的确有事,但宋魁不想他们之间除了这些正事、大事无话可谈,“先闲聊两句,再说正事。”

  江鹭莫名感到一阵别扭,看看表,“快十一点了,你有正事还是赶紧说吧,我还得早点忙完早点休息。”

  她知道自己这样的不解风情有些扫兴,但感情这种东西像是机器,长久没有磨合、润滑,出现生锈卡顿、迟滞抗力也是难免,他得容纳也允许她主观上的排斥。

  宋魁只得直言相告:“我可能有机会调回去。”

  江鹭听完一时没反应过来,“调回哪儿?”

  “平京。”

  “哦……”她愣了一会,心中涌上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受。

  这曾是她所期待的,现在却忽而感到一阵惶恐和退缩。

  但不论如何这是个好消息,她还是重振精神答:“那是好事啊,这回的可能性大吗?”

  “不知道,也可能最后还是白高兴一场。本来没想这么早告诉你,回头敲定下来人选不是我,又得失望。但是不管怎么说,有机会,我也想努力争取一下。”

  江鹭忍不住想,如果他真能调回来,离得近了,他们的感情和心是否也会走近一点、贴紧一些?这些年因为距离而产生的隔膜、误解,因为无法相见带来的疏离能被消融吗?这颗几乎要冷了的心也可以再度被捂热吗?

  她不可遏制地产生期待,心情也明亮起来一些,“挺好,我和秋秋都盼你回来。”

  “如果回去了,得跟何崴搭班了。”

  他不提,江鹭都差点没想起来,何崴现在已经干到市局副局长的位置了。

  何崴的父亲与她姑父是大学同学,两家一直有交往,她与何崴也算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上大学后,他向她表白过,但她没同意,两家家长也不支持他们恋爱,他便进了部队。转业后他分配到县公安局,凑巧也当了警察。

  江鹭猜测何崴对她是没有放下的,但他不再提起,主动退回到普通朋友的身份与她相处。这样的退让,多年相识的情谊,让她也很难坚决地切断他们的交集。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何崴和她们夫妻算是维持着还不错的关系,经常借着请教宋魁的名义约他们吃饭,坐坐。江鹭跟他和当年玩得好的另一个共同好友,也三不五时聚聚。直到宋魁调到县局去,各自的工作、生活都忙碌起来,这种联系才渐渐减少。

  宋魁不算是个太小心眼的男人,但对何崴,大概因为他们同在公安系统的缘故,所以总展现出某种微妙的态度。

  这种态度江鹭曾仔细地揣摩过,分析过,他在内心里对何崴应该是反感的,是摈弃的,但表面上又要伪装出友好,表现得大度。人前是对待一名故友、旧识,私下里却无法控制敌意,将他视为情敌。这就是男人吧,有时候他们身上的扭捏比女人也未见少到哪儿去。

  她只得道:“这么多年的关系了,你们搭班不是应该配合更默契。”

  宋魁心底冷哼声:“之前跟几个老下属通话,听他们说何崴这些年的所作所为,把市局搞得乌烟瘴气。具体我就不给你转述了,省得你觉得我听风就是雨,对他有偏见。总之他和我压根就不是一路人,配合默契?怕是不添堵都不错了。”

  不可否认,从各个方面看,何崴和宋魁都是大相径庭的两类人。只是她还从没有从工作方面了解过何崴。“把市局搞得乌烟瘴气”,宋魁能说出这话来,那证明对他已经是相当有芥蒂和看法了。

  回想起来,今年初,何崴去姑父家拜年时江鹭还见过他,那会儿她就觉得他是比以前有了不小的变化,但直到现在才意识到那种变化是什么,也许是市侩、是功利……

  第11章

  平京的夏,与别处是不同的,过了八月,白天还被炎日炙烤得滚烫的空气,到了夜晚温度却又降下来,微风习习,凉爽宜人。晚风如海浪,冲刷着道旁的北国梧桐沙沙作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情有独钟  追妻火葬场  先婚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