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假千金她回家种田了_林林走走【完结】(132)

  他摸了摸微微发红的廓,故作淡定道:

  “走吧。”

  第117章

  伞下,两人肩并肩走出了书院。

  可天公并不作美,这场秋雨来的快,去的也快,才出了书院,走了没几步,飘洒的雨丝就停了。

  宴琢只好有些遗憾的收了伞,轻轻抖落伞面的水珠,将收好的油纸伞握在手中。

  此时已是云消雨霁,阳光散落一地,照射在还积蓄着小水坑的青石路上。

  二人顺着街道走下去,街上的人虽然不是很多,但比起之前空无一人的街巷已经好了很多。

  雨停后,街道两旁开始有人张罗着支起摊子,赵明笙原先还以为是兖州百姓自己摆的摊子,定睛一看才发现,那些摊位旁边还插着商队的旗号,不知是打哪来的商队。

  赵明笙抬头去看一旁的人:“这些商队是打哪来的?兖州已经可以对外开放了吗?”

  “商队是黄富仁邀请来的,兖州现在已经解除戒备了,只要愿意来的我们都欢迎。”宴琢背手而立,笑着道:“你可以去转转看有没有什么想要的。”

  赵明笙疑惑了。眼下旱情刚刚过去,稍微富裕一点百姓都拿银子去换高价粮了,更别提其他不富裕的百姓了,他们口袋里估计剩不下几个铜板,又哪会有闲散的银钱来买东西什么旁的东西。

  这些问题她都能想到的事宴琢不会想不到。

  这个时候那些摊位也已经收拾妥当,赵明笙将信将疑的朝摊位走去,美目认真地扫过一个个摊位,很快便发现了其中的端倪。

  和以往商队不同的是,这些摊位上售卖的并非是外地的特产或者是精美的首饰把件那些,反而都是一些平时日常用的生活物品,有穿的也有用的。

  就算是这些日常的生活用品,也没有几个能买得起吧,赵明笙猜测。

  可是很快,眼前的场景打翻了她之前的猜测。

  摊子一支愣起来,街道上的人群渐渐多了起来。闻讯赶来的人们,很快便将不算宽敞的街道围了个水泄不通。

  赵明笙:???

  原来大家都这么有钱的吗?

  赵明笙注意到,不远处的摊位前,一位背着箩筐衣着有些褴褛的少年已经驻足在摊位前看了好久了,而他面前摆放着一对最普通的蜡烛。

  蜡烛这个东西可不便宜,京城最便宜的蜡烛也得五十文一对。

  少年像是终于下定决心才有些拘谨地开口:“大哥,你这蜡烛多少钱一对。”

  见他有意要买,赵明笙又凑近了些,想听听摊主怎么说。

  摊主身形高大,臂膀看上去也很魁梧有力,人很利索,听到有人问价立马爽快的回答:“蜡烛三十文一对。”

  赵明笙摸了摸下巴,价格还算公道,就是不知道少年能不能买得起。

  只见少年从兜里掏了半天,只摸出来五个铜板,他抿了抿嘴,似乎有些囊中羞涩,犹豫片刻后,手一踹又将五个铜板放了回去。

  就在赵明笙以为他准备放弃的时候,少年却将背着的背篓卸了下来,放在地上发出“咚”的一声,听起来很沉。

  赵明笙抬眼瞅去,是一筐劈好的木材,每一根劈的粗细大小都刚刚好,整齐的摞在一起,这样一大筐木材必然不会轻,难为他背了这么久。

  “大哥,我用这筐木材换可以吗?”

  少年的话让赵明笙吃了一惊。

  蜡烛的贵重自然不必再说。至于木材,旱情严重时,许多树木都耐不住干旱枯死了,城外的枯树随处可见,并不用什么成本,一个人,一把斧头,顶多费上些力气活而已。这一筐木材就算拿出去卖,恐怕也没有人会买。

  用木材换蜡烛,这不是拿老板开涮吗!

  赵明笙看看摊主那一身腱子肉,再瞅瞅少年瘦弱的小身板,等会儿摊主暴脾气要是上来了,他这小身板恐怕一拳都接不下来!她得再靠近一些,好在摊主等会儿动手的时候能帮少年挡下这一拳。

  可下一瞬,摊主的回答却让她脚下一个踉跄,差点没站稳。

  “当然可以。”摊主笑道。

  得到肯定的回答,少年自是惊喜万分,连忙将箩筐递给了摊主。

  “不多不少刚好四十斤。”摊主称了称报出一个斤数。“原本木材是一文钱两斤的,但我看你这木材劈的整齐,就给你算一文钱一斤吧。”

  摊主算了算,从兜里掏出来十文钱递给少年。

  “给,这是多出来的钱。”

  赵明笙傻眼了,还能这样?

  大哥,你这不是在做生意,你这是在做善事吧!

  少年有些拘谨的接过十枚铜钱还有一对蜡烛,满怀感激的向摊主鞠了个躬,然后转身小跑着离开了。

  等到那个少年买好了蜡烛走人了,赵明笙还没反应过来。

  宴琢走了过来,看到她这副傻乎乎的样子,忍不住轻笑了一声。

  “怎么看傻了。”

  赵明笙回过神来,不确定道:“朝廷不准备下发物资了?”

  宴琢摇了摇头:“粮食会正常供应,每三日按人头发放一次,一直发放到来年的秋收。但是其他物资......”他顿了顿,接着说道:“发放完最后一批御冬的衣物后会慢慢取消供应。”

  怕赵明笙不能理解,他又解释道:“其实这些物资朝廷也可以供给到来年秋收,但是我认为,可以适当的鼓励百姓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换取想要的东西,而不是一味的等待朝廷的供给,毕竟朝廷不可能一直无条件的给他们供给物资。”

  说完他朝赵明笙看去,不知她是否能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少女正巧也看着他,一双水眸炯炯,像是掬了银河灿烂在其中,目光赞叹中带着些倾佩。这一眼,令宴琢破天荒的恍了神。

  “这样对兖州百姓来说更好,你是对的。”

  虽然兖州的百姓遭了大难,今后也有许多难关要渡过,但是朝廷管辖的地州不止有兖州,就像初学走路的婴孩,父母总要放开手,他才能学着走的更稳。就怕父母因为担心孩子磕到碰到所以一直不肯撒手,那孩子自然永远也学不会走。况且,如果一直依靠朝廷的供给,时间长了便会形成依赖,于民来说也是不利的。

  宴琢的目光是长远的,并没有拘泥在眼前的困难上。他的这些想法和做法都令赵明笙十分的倾佩。不愧是曾经仅靠三万兵马,便将来犯边境的敌国十万大军打的落花流水,不光有武力,更还要有脑力。

  宴琢轻咳一声来掩饰自己的出神,却不敢再去看少女那双明媚似春日盛阳的眼睛,率先走到前面去,为她讲解起来。

  “在这里,不仅可以以物易物,还可以将物品售卖给商队。”宴琢一边说着,一边指了指东边的摊子。

  一名妇人拿着绣好的帕子递给摊贩换取了一些铜板,再用卖绣品的钱去购买新的素帕和丝线。还有一些七八岁的孩童,在城外挖了野菜回来,抛去家中所食,多余的也拿来换取物资。

  摊主也照单全收。

  有力气的出力气,没力气的也可以靠着手艺过活,就算是老弱妇孺也可以靠自己有所进项。

  少女兴致勃勃的逛了起来,宴琢在一旁陪着。

  谁能想象,京城传闻中能治小儿啼哭的战神,如今居然在陪女人逛街。

  逛完了城内,又登上马车去城外逛了一圈。马车轮轱辘轱辘转了一刻钟,停在了一处田地旁。

  正巧黄富仁也在这里,正带着伙计给农户帮忙翻地。

  看见珩王从马上下来,连忙过来问候。

  “珩王殿下安。”

  宴琢也向他点头示意。

  “黄掌柜好久不见。”

  他一边说着一边朝身后的马车走去,黄富仁这才注意到,后面还跟着一辆马车。只见马车帘被掀起,露出一道清丽的身影,身披一件白色狐裘,柔顺绵细的皮毛织就成上好的银缎包裹住少女的香躯。到了马车边上,也不用人扶,身着白色狐裘的少女灵巧的跳了下来,动作和那丛林间的小狐狸一样敏捷。

  不是赵明笙是谁。

  一旁正准备去扶的宴琢,只好收回了伸出的手,有些无可奈何道:“小心崴着脚,下次可不能这样莽莽撞撞往下跳了。”

  语气中不易察觉宠溺意味令黄富仁愣了一下,但是很快反应过来,想起之前的事,眼前的场景也不足为奇了。他在心里啧啧了两声,赵家这小丫头以后怕是有大造化呢!作为“过来人”,他一眼就能看出珩王眼中的情绪意味着什么,能得到珩王殿下的青睐,这小丫头今后可以说是一步登天了。

  而看小丫头现在恐怕是还什么都没察觉,也还没开窍呢。

  只见少女冲男人点了点头,回过头来便朝他热情的招了招手:“黄伯父好巧啊,原来你也在这。”

  黄富仁这段时间也是忙得脚后跟都沾不了地,整个人肉眼可见的瘦了一大圈,但整个人却反而显得更精神了。他也许久没见没见到这赵家小丫头了,笑道:“你怎么也来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美食文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