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假千金她回家种田了_林林走走【完结】(48)

  还没等她去问赵父,就有人先一步替她解答了。

  石大娘手上挎着一个篮子,迈进了赵家的院子,看见了木盆里的东西,随口说道:“哟,你们去捉黄鳝了啊!”

  “石大娘,你认识这东西?”

  “怎么不认识,这不就是黄鳝嘛!”她啧啧两声,“瞧瞧着个头可真不小,这东西做成菜可是大补!”

  一听可以做菜吃,赵明笙眼前一亮,连忙向石大娘虚心请教做法。

  石大娘也没藏着掖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连说了好几个做黄鳝的菜谱,黄鳝汤、红烧黄鳝、响油黄鳝、黄鳝炖豆腐。

  听得赵明笙都快流口水了。

  她当即决定,晚上就用这黄鳝做个黄鳝*宴。

  赵明笙笑眯眯地送别了石大娘,正准备去收拾这些黄鳝,就见出了院门的石大娘,脚尖一转又转了回来。

  “瞧我这记性,这一打岔我都差点忘了正事。”石大娘敲敲脑袋,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她一边说着,一边将手臂上挎着的篮子取下。将篮子上薄薄一层布掀开,七八个毛绒绒的小家伙就出现在赵明笙的眼前。

  “是小鸡崽!好可爱!”

  赵明笙还是第一次见到小鸡崽,它们一个个有拳头那么大小,身上披的是金黄色绒毛,发出细小的叽叽声,一把它们放在地上,它们便四散开来,自己在院子里找东西吃,为这院子里增添了一份生机。

  石大娘面露喜色:“多亏了赵郎中的药,这回总算是孵出来小鸡了,不然我家那些鸡可就是白养了一年多,你们若是不嫌弃就收下吧。”

  赵明笙知道石家不容易,赵父本来帮忙就没有想要什么回报,她自然也不好意思收。

  “石大娘,你自己留着养就好。”

  再说了她也没有养过鸡,给了她也不知道能不能养好。

  “我家鸡这次能耐不小,孵出来二十几只,多了我也养不起,你就收下吧。”石大娘仿佛看透了她心中所想,又接着说道:“这鸡崽很好养的,平时就放在院子里,他们自然会去觅食,或者每天早上撒上一把小米就行。”

  听石大娘说的倒是挺简单的,赵明笙渐渐被说服了。

  “那就谢谢石大娘了。”

  赵父最近又干了他的老本行,走街串巷的赤脚郎中,虽然挣得少了一些但是自由自在,只要能让他给人治病行医,赵父倒也乐在其中。

  他一回家,就发现自家闺女蹲在院子里,神情专注的看着什么。顺着她的视线看去,七八只小鸡崽开心地在院子里撒欢。

  “哟,咱们家养鸡了啊!”

  他的这句话倒是将沉迷毛绒绒的赵明笙唤醒。

  赵明笙惊觉,自己从石大娘走后就一直蹲在这里看着小鸡崽们傻呵呵的笑,连黄鳝都没来的及去处理。

  “爹爹回来了啊。”赵明笙揉了揉有些发麻的腿,慢慢地站了起来。“我们晚上吃黄鳝,我现在就去处理。”

  赵父知道闺女去抓水蛭了,没想到还摸了一盆黄鳝回来,这倒是意外之喜,他点点头正想说好,看到那一盆黄鳝突然想起了什么。

  “等等!”赵父急忙喊住赵明笙。“还是我来处理黄鳝吧,我刚好需要它的血来入药。”

  《本草经》中有记载黄鳝血有祛风湿,通经活络,活血解毒之效,也是不可多得的宝贝,就这样浪费倒是可惜了。

  赵明笙算是发现了,在赵父眼里,万物皆可入药。她无可奈何地笑笑,还是把手中的黄鳝交给了赵父。

  清洗干净的黄鳝短的切成三段,长的切成四段,再竖着切成条状。

  那天从香料店里买回来的胡椒那些,赵明笙都将它们细细地磨成粉,装到了小罐子里。

  在切好的黄鳝段上,均匀的撒上一层胡椒粉和黄酒,腌制片刻。黄鳝虽是大补,可如果不处理,它身上的腥味可就让人难以下咽了,所以胡椒粉和黄酒的作用便是可以除去黄鳝身上的腥味。

  油热后,放入葱姜蒜爆香,然后将腌好的黄鳝段下锅,在高温的驱使下,条状的黄鳝立马微微卷曲起来,表面渐渐染上诱人的焦黄色泽,空气里也弥漫着香味。

  赵明笙将炒好的黄鳝丝盛到盘子里,再淋上一大勺的热油,随着劈里啪啦的响声盘中的黄鳝丝也像是又活过来了似的,卷曲的更加厉害了。

  另一部分整段的黄鳝,赵明笙则把它们直接下锅油煎,煎至金黄色后再加入姜片和水炖煮。

  汤汁逐渐从清水,变成了浓郁的奶白色。汤汁咕嘟咕嘟开了之后,赵明笙将切的四四方方的豆腐加了进去,一齐大火炖煮,千豆腐万滚鱼。

  赵明笙问过赵父后得知,这黄鳝也算是鱼的一种,那两个加一起可不得再炖的久一些。

  崔岑赶在晚饭前回来了。一进院子,他的狗鼻子就犯了。

  “晚上吃鱼汤?”

  正巧,赵明笙端着盛着黄鳝炖豆腐的大盆从厨房走了出来。

  看见崔二狗的谗样,忍不住笑道:“是鱼汤没错,还是你亲手抓回来的呢!”

  崔岑楞住了,他可不记得自己有抓什么鱼回来啊。

  恍惚间,他突然想起了那个滑不溜秋的东西,那种粘腻的感觉仿佛又回到了他的手上。

  不会是他想的那样吧!!!

  第49章

  崔岑纠结了好久,还是没有办法将那条长虫和眼前的美食联系在一起。

  纠结的眉毛都皱成一团,但是空气中飘散的饭香,又引得他肚里的馋虫蠢蠢欲动。

  赵明笙以为他不愿意,于是善解人意道:“我还炒了别的菜,你若是不想吃黄鳝也不必勉强自己。”

  她端着黄鳝炖豆腐,从崔岑身边走过,带起一阵风,风中弥漫的也是鲜美的滋味。

  崔岑咽了咽口水,品尝美食那怎么能叫勉强呢?

  响油黄鳝外焦里嫩,和普通的鱼肉一样肉质细腻,口感上又别有一番风味。

  豆腐是隔壁邹大娘刚做出来的新鲜卤水豆腐,又鲜又嫩,一如既往的好吃。加上炖的十分入味,豆味与汤汁糅杂在一起,又更上一层。

  最绝的是奶白的汤汁,鲜咸香三种味道杂在一起,却乱中有序,逐层在味蕾上绽放着各自的光芒。

  将所有的菜品品尝过一遍后,崔岑所有的纠结最后都化为两个字,真香!

  自从药铺的人手多了以后,余掌柜就开始安排他们轮流在药铺里值夜,这样镇上的百姓谁要是半夜有个头疼脑热的,也能有地方买药。

  今天就刚好是石绍值夜,赵明笙托他给书院里的赵清越带了一些饭菜过去。

  虽然哥哥一直说书院里有饭菜,可上次一见,明明整个人都消瘦了不少,赵明笙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也不知道他还要在书院待上多久,她能做的也只有送点饭菜过去,这黄鳝也算是大补,刚好给他补补身子。

  青康镇的青松书院内。

  三天前,夫子布置了一篇文章,论述的题目就叫做——为臣之道。

  与以往不同的是,夫子似乎对这次的考题格外的严格,三天了,大家交上去的文章没有一篇合格的。

  那些平时就不学无术懒散的学子,诸如柳其昌等此时早已放弃,选择回家睡大觉,只剩下零星的七八个学子还聚在学堂上负隅顽抗。

  赵清越拿着又被打回来的文章,不明白夫子到底想看到什么样的答案。他正冥思苦想,忽然有人传话说外面有人找。

  他以为是家里出了什么事,急急忙忙地赶到书院门口,看见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

  “石绍?”

  石绍举起手中的食盒,笑得有些憨:“赵哥,这是赵姐姐让我给你带的吃食。”

  赵清越愣了一下,然后笑道:“真是麻烦你了。”

  他伸手接过沉甸甸的食盒,心也被沉甸甸的那份关爱填满。

  “哦对了,赵姐姐还让我给你带一句话,家里一切都好,让你不要担心。”

  赵清越失笑出声,他不过是三天没回家而已,怎么感觉像是三个月都没进家门了。

  “好,那你也帮我带一句话,就说我这边也一切都好,让他们不要担心,我会尽快回去的。”

  作别石绍,赵清越带着食盒回到屋内。他看着面前的食盒,嘴角忍不住的扬起。

  平时从不喜形于色的赵清越忽然间春风拂面,倒是让不少同窗频频侧目。

  比起他嘴边的笑意,更加引人注意的是他面前的食盒,隔着一层都阻止不了那香味的扩散,引得他们一个个口水直流,但是碍于面子又不好凑上来。

  一个平时与赵清越交好的同窗也被香味引来,梁辞忍不住大着胆子凑到赵清越的跟前,一脸好奇的问道:“家里人给你送吃的了?”

  离得近了,这香味就越发得浓郁。他深吸一口:“这也太香了吧!”

  “嗯,我妹妹亲手做的。”那语气颇为自豪。

  “快打开让我饱饱眼福,究竟是做了什么好吃的,比起那八仙楼的七宝鱼闻起来还鲜!”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美食文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