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如此摆烂,也能称帝_阿兰菜【完结】(116)

  平江王想到后面那种可能,心口怦怦乱跳,他极力保持镇定,握紧密诏,思路逐渐清晰。

  不论真假,打赢对方才是关键。

  平江王傲然抬首道:“宁王所言实在牵强,或许只是蘸墨多,一时未曾化开,故显呆板,第一笔这般模样是正常的,而宁王手里的方方面面完美,毫无瑕疵,反倒像是人工描摹,检查没有错漏才拿出来的东西。”

  宁王怒道:“强词夺理,我这道密诏可是郑家人帮忙送的,岂会有假!”

  平江王冷哼,宁王连这个消息都打探到了,他身边或有细作,此事了结,必要清理一番。

  “我的密诏亦是经郑家之手传至,宁王不好好待在封地,偏偏今日带兵赶来扬州,狼子野心,昭然可见,所有人听令,随我铲除逆贼!”平江王振臂高呼。

  屋里打成一团,同时卡在院外的各路兵马也拿着密诏争吵不休,你攻击我的密诏是假的,我说你心怀鬼胎矫诏,乒乒乓乓地混战。

  多份大体相同的诏令出现在众人眼前,一些人意识到中计,可惜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再无回头的机会,只得硬着头皮上,拼命赌上一回。

  这是注定不平凡的一天,厮杀声一直持续到天光大亮,平江王提着最后一口气从混乱里夺冠,尘埃落定。

  天空一声雷响,雨水骤落,冲刷地面血迹,汇成一条血河,平江王站在雨中,所有人跪倒,齐声道:“太子殿下千岁。”

  平江王视线模糊,听到这道呼喊,忽地生出异样感觉,颇为不适。

  他拼死杀了叔父、兄弟,以及叛将,最终竟然只得一个太子之位?

  不够,这不够!

  长史抬头,望见平江王的神情,知晓他快等不下去了,在他说出免礼以后,赶紧走过去低声说:“殿下,绝不可担负弑父之名,如今明眼人都知晓殿下才是真正的天下之主,殿下且耐性多等几日,过段时间各方都安定下来,再请圣上禅位。”

  平江王深吸一口气,平复心情,恢复理智,梳理清楚思绪。

  长史说得对,过正路的典礼仪式需要时间,该他的,怎样都不会少。

  “你去查一查,这些似同的密诏到底出自哪里,为何在同一时间大量出现。”

  平江王皱眉道:“宁王一人举着密诏出现在这里,我能劝服自己是巧合,然其他人的密诏难道也是巧合?我总觉得这背后定有人推波助澜,此事还没完,切莫放松警惕!”

  长史认同道:“臣亦如此以为,幕后之人摹写圣上字迹,伪造诏令,引发今日之乱,定是要看诸王互相残杀,以便坐收渔翁之利,或为叛军手笔。”

  平江王颔首,“顺着送信人查下去,不必急于一时,他若有所图,狐狸尾巴终有露出之日。”

  长史领命退下。

  一日之内,扬州翻天覆地。

  太子谋逆弑君,诸王叛乱,最终平江王夺魁,其父雍王白捡皇位,登基称帝。

  一觉醒来,莫名其妙变成皇帝,雍王晕晕乎乎,如同身处梦境,尚未彻底清醒,不敢相信。

  第96章

  皇帝驾崩,雍王在扬州登基称帝,立平江王为太子,处理完先帝的身后事后,又举刀开始清理叛乱逼宫的逆贼残党,血流漂橹。

  此时,幽州城内,徐蘅和吴洪英等人得到消息入城,与大军汇合。

  徐蘅将延翰的头颅一起带过来,准备悬挂在幽州城楼上,震慑北狄,徐茂思索可以拉北狄的仇恨,便允准了。

  幽州城楼,一颗头颅悬挂,途径的北狄俘虏们打个寒噤,不敢起任何心思。

  徐茂带领士卒扫荡北狄人留下来的粮食储备,他们养的牛羊比较多,徐茂便丢给炊事班,让他们宰杀吃肉,小牛犊和羊羔留下继续养着。

  忠义军每天清扫街道,使城中保持干净整洁,徐茂在遗留下来的幽州都督府住下,每日练兵。

  徐茂这次抓了不少北狄俘虏,因为要管饭,每日三餐养着,上午出门打扫街道卫生,修筑防御工事,放牛养羊,下午上课学汉话,吃过晚饭后给士卒们跳舞,充实过完一整天。

  北狄人从一开始的难以接受、满怀屈辱到有些别扭,好像还可以,时间一长习惯下来,心态逐渐转变。

  他们发现在徐茂这里,只要遵守她的规矩就不会被骂挨打,甚至表现好的还会受到奖励,被提拔为俘虏班的组长、班长。

  忠义军的编制很奇怪,她们军队竟是划分为一个个班级,各有专精,而且军中没有盛气凌人欺负小卒的事情发生。

  这里一天三顿饭,早中晚菜色不同,忠义军在幽州驻扎,时间空闲,早上做饼配上撒肉粒的米粥,中午吃热腾腾的粟米饭,晚上吃面,丰盛至极。

  除饭食外,还有马奶喝,以及便于携带的干果蜜饯,偶尔吃一盘解馋,调节胃口。

  据说炊事班会自己种菜,并且每天都有人出去采购蔬菜、粮食,附近没有就回梁地,快马加鞭运送回来。

  出手如此阔绰,非忠义军不行。

  他们渐渐习惯在忠义军中的生活,用不上将生死置之度外,吃了上顿没下顿,这样毫无压力地过下去,感觉挺好。

  俘虏期盼回北狄的心渐而熄灭,就是徐茂赶他们走,他们都不想离开,这里太美好了,他们回去会受罚不说,吃穿都没有保障。

  待在幽州放羊,让他们好像回到以前在家的生活,什么都不用担心,无忧无虑。

  最重要一点,他们在这里又没有受到什么虐待,还有个组长、班长的职务,看上去好像过得挺不错,可汗岂会不怀疑他们的忠诚?

  虽然确实意志已然动摇,但返回北狄,那边已经没有自己的位置,何必上赶着找罪受!

  时间一日日过去,北狄俘虏留下的心就愈发坚定,害怕徐茂嫌弃,纷纷搭手帮忙,承担军中的脏活累活,给所有人一个好印象,以求能够留在忠义军。

  幽州安宁祥和,因为多出北狄俘虏,要教他们熟练使用汉语,杜采文忙得团团转,无暇分身,遂将军报的任务转交给邓绿华。

  邓绿华欢欣雀跃,她记录许多军中情况,尤其跟徐茂一起打幽州,亲身经历,诸多感想无处诉说,正好可以在军报上大展身手。

  头条位置,邓绿华放徐茂大破幽州,挥笔写得酣畅淋漓,完美凸显徐茂的英岸形象。

  其次是在此次战役中表现优异的士卒,根据功绩进行表扬,基本上是一份作战清单,什么人,做了什么,功劳几何。

  邓绿华只汇集各班班长记录的名单,评功部分留出空白,等待徐茂最终定夺。

  士卒文章展示地,邓绿华挑选几篇作战感悟,包括技巧分享和个人想法,激励士卒们再接再厉。

  最后是夹缝的意见反馈部分,士卒们提出一些疑惑,徐茂解答后,再把问答内容登载在夹缝处,供全军阅览。

  邓绿华收集士卒们的提问,大概看了一眼,有询问徐茂能不能增加火箭班名额以及其他选进方式的,也有问改作徐姓后能不能认徐茂做义母的,以及不满意自己名字,还想改名,应当怎样做,炊事班做的豆团好吃,可不可以时常供应,问题千奇百怪。

  她将这些问题整理一遍,最重要的,关乎全军大计的,放在上面,生活琐事放在下面,排好顺序,方便徐茂处理。

  一张军报整下来,邓绿华汗水直流,她先拿去给杜采文,请她帮忙掌眼,看一下合不合适,等杜采文说没问题,她再报给徐茂。

  杜采文低头阅览,邓绿华紧张地捏紧衣袖,等待答复。

  “后面都还好,不过大破幽州这里元帅可能不会喜欢,笔墨过厚,情感太浓,只看得到元帅而不见其他人,尤其火箭班迎敌,打压北狄士气,你一笔未写,好像获胜乃元帅得神相助,轻而易举攻破幽州般。”

  “元帅说过,不要捧高她,抹灭其他人的功劳,而且军报的大字新闻应当实事求是,顾及全面,不可偏颇失实。”

  杜采文最后评道:“你若是就这样拿去给元帅,必定是要重写的。”

  邓绿华愕然,心头一击,“可攻破幽州,本来就是元帅出了大力气,难道不应该宣扬吗?”

  杜采文道:“事之成,非一人之功,况且元帅如何,军中每一个士卒心知肚明,那么多给士卒表现的机会又何妨,并不会损碍元帅威望,要知道,整个忠义军强,世人才不敢轻视元帅,轻视我们。”

  邓绿华震撼,不过依照她的以往经验看,不禁迟疑道:“这样写,元帅真的不会生气吗?”

  杜采文道:“当然不会,因为这都元帅的智慧啊。你想,将功绩归于士卒,那士卒是不是深受鼓舞,提振信心,对元帅感激涕零,奋勇杀敌,以报元帅恩情?”

  大家又不是瞎子,自己做了多少,徐元帅做了多少,众人心里有杆秤,只是舍弃些许虚名,换取士卒衷心相报,这笔买卖赚大了。

  杜采文轻咳一声说:“注意,实事求是,顾全大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系统 无cp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