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如此摆烂,也能称帝_阿兰菜【完结】(117)

  邓绿华恍然大悟,向杜采文投去崇敬的目光,暗自赞叹她对徐茂智慧的领悟实在深刻,自己想的还是太少了。

  杜采文想起什么事情,忽然道:“对了,这军报仅在我们中间传阅,有些可惜。”

  “我在想,可不可以传扬于天下,令世人皆知,我们忠义军威名,请娘子去元帅那里时代为询问,征求元帅意见。”

  邓绿华拍手叫道:这个好,也容易实现,我现在还是公主,送去各地驿站,一些无权无势的官员畏惧皇室,定然不敢违背我的命令,就可以帮我们在当地传读军报了。”

  “但是这样的话,一些机密便不好往上面写,免得敌人探知,专门针对我们设套。”邓绿华道出隐患。

  杜采文颔首,“训练任务可以在士卒回寝路上张贴,让所有人都看到,没必要全往军报上写,作战技巧,咱们也可以在晚上闲暇时间,聚在一起分享、讨论,更加直接,成效显著。”

  “娘子所言极是。”

  邓绿华灵感无限涌现,感谢杜采文的建议,她紧忙取回军报重写。

  这一回,邓绿华删除所有训练信息,只留生活方面的事情,以及表彰名单,并不写清细节,细节另外放在她们的内部展示板上让士卒们围观。

  删删改改,军报大整容,头条新闻,忠义军大败北狄,夺回幽州,邓绿华克制笔墨,能省就省,简单描述事情经过,叫人只知其事,不晓背后具体如何作战的。

  三言两语说完拿下幽州的事情,邓绿华开始展开讲述,将忠义军的士卒夸得天花乱坠,勇猛无敌,各种夸奖的好词往她们身上堆。

  表彰名单放在下面,但次序需要徐茂定,暂且空出一块地方。

  第二部分只写军中的衣食,过冬衣服是上好的棉衣,布料柔软,摸着非常舒服,穿身上更是暖洋洋,一点都不冻,穿了就忍不住脱,虽数量有限,但全发给普通士卒,首先保证上阵士卒的饱暖。

  吃的看时间,如果紧急,需要赶路,那么路上就吃肉干和干粮;而不急,驻扎营地后,那就舒坦很多,三菜一汤,羊肉包子,烤全羊,炒兔,牛奶、羊奶、马奶齐全。

  如若距离村落、县城近,吃的更多,笋泼面,七宝五味粥,豆腐羹,白炸鸡,水果蜜饯,紫苏饮,种类繁多,一点吃不腻。

  最值得一提的是,士卒们如果在外征战无法及时回营,炊事班还会把做好的饭菜送过去,保证士卒可以吃到热乎乎的饭菜,有力气战斗。

  邓绿华写到这里,口水直流,以前锦衣玉食没有感觉,落难以后才知道饭食的重要,她动用所有感官把举例菜色的味道描述出来,引人垂涎。

  第三部分只留士卒的诗作,描写路上风光,仅留一篇个人抒发感激之情的文章,对帮助过她的姊妹致谢,并立志同样帮助他人,努力学习奋斗。

  邓绿华写完搁笔,伸展手臂,扭一扭酸痛的手腕,满意地看着军报,赶紧收拾一番请杜采文再看,没问题后立即给徐茂送去。

  “元帅,这是第二期军报,请元帅过目。”邓绿华期待地望着徐茂。

  徐茂惊讶邓绿华速度这么快,拿起细看,头条新闻写得跟快讯似的,寥寥几笔带过,然后跟着一团华丽文字,如若颁奖词。

  邓绿华交一份详细的功绩汇报表解释道:“定功排名应由元帅来点,所以名单暂时没往上面写。”

  徐茂简单瞟一眼说:“你们自己排就好,别弄错。”

  她继续往下看军报,发现内容跟第一期不一样,写的都是吃穿用物,尤其中间可以直接开美食栏目了。

  邓绿华适时解释,将杜采文的想法转述给徐茂,说道:“我觉得此法不错,当初我进忠义军时,就是因为捡到忠义军报,这才萌生寻投忠义军之意,相信天下人知晓我们,那我们的队伍很快就能壮大起来了!”

  徐茂心肝颤抖,被她的话一惊,什么捡军报,她居然都不知道,不过来不及多问,重点在邓绿华她们要全国推广军报,怎么反驳?

  “这……可能不太好,虽说你有公主的名号,但大部分官员未必听从,而且这份军报传到皇帝手里,引起他们警惕,及时扣下军报,诋毁你的名声,那我们就白费工夫了。”徐茂艰难地扯起尴尬笑容。

  邓绿华失落地低下头,只恨自己过去的权势如泡影般无用,帮不上忙,她很快收拾情绪,想了想说:“那我们自己出去发,我可以打头阵。”

  徐茂面露面色,“交通不便,山遥路远,如此一来一回太费时间。”

  “这样啊……”邓绿华忍不住叹气。

  徐茂见她皱着脸,实在可怜,不由说道:“也不是没有办法。”

  邓绿华眼睛霍地闪亮,满怀期待。

  徐茂道:“一口吃不成胖子,我们慢慢来,可以从幽州起步,向外修路,清除匪患。在此过程中,给周边村落、应募修路的百姓念读军报,一传十,十传百,逐出推及全国。”

  这个时代不仅是交通不便,而且有些地区未开发,荒无人烟,修路,修到死也修不完,能把幽州附近的县城全部连通都不容易,遑论其他,更别提令人头疼的山贼匪盗。

  而邓绿华却是一下支棱起来,豪情壮志,急切地说:“元帅,请把这件事交给我吧,我一定把忠义路修满全国!”

  徐茂暗自感叹,她还是太天真,等她去修了才知道艰难。

  邓绿华正在兴头上,热情似火,徐茂不好打击她的积极性,说道:“交给你,可以是可以,不过你没有经验,我一会儿把筹措人手、进行步骤和注意事项写给你看,有问题及时向吴洪英请教,需要什么跟她说。”

  邓绿华连连点头,哪会说不应。

  徐茂把吴洪英叫来交代此事,吴洪英惊诧,修路她也没有多少经验,邓绿华的心一下提到嗓子眼,担心这事办不成。

  好在宋得雪及时站出,主动请缨,徐茂给她们写了修路流程的关键步骤,又往丰城传信寻求成熟经验和书籍,邓绿华才松一口气。

  邓绿华忽然有种重担在身的感觉,第一次被委托重要任务,她既高兴激动,又隐隐害怕搞砸,徐茂、宋得雪和丰城那边的多重保护下,压力更大。

  “元帅,那杜娘子所说的布告栏何时制作?”邓绿华冷静下来,注意力回归,军报删减的内容都要转移至张贴通告的木板。

  徐茂道:“你说公告栏?这个简单,下午我派人去弄就行。”

  邓绿华点头说好,放心下去研究如何修路,用什么沙土。

  徐茂打发掉邓绿华和宋得雪二人,坐在凳子上看士卒们的提问,一一回复。

  火箭班名额问题,定额,不改,除非特殊情况,最终解释权归她徐茂所有。

  改名问题,想好名字上报给班长,月底统一审核,通过后会张贴在公告栏,代表所有登记信息已经更新,以后就可以用新名字了。

  不过改名有时限,一年只能改一次,如果还想改,必须等下一年,提交改名信息的时候注意检查。

  义母问题,拒绝。

  豆团问题,已经和炊事班沟通过,炊事班表示做豆团的娘子看到豆团就想起逝世母亲,伤心难过,不想做。后勤答复,可以在下次采购时买一个豆团,想吃自行前往后勤处购买。

  “终于回完了!”

  徐茂差点断气,不知道邓绿华哪里收集来这么多问题,累个半死,总算把所有问题回复完,交给邓绿华排版。

  邓绿华接过一看,很多奇怪的问题竟然都被回复,不落任何一问,不由赞叹徐茂的严谨认真,紧忙连夜赶制,第二期军报新鲜出炉。

  跟上回一样,依然是手抄,暂时在军中传阅,等丰城那边的信件回来,幽州正式开工,邓绿华再拿着军报往外发。

  第二期军报发下来,班长念读,众人听到自己的名字,惊喜万分,尤其前面说她们是忠义军的擎天柱石,顿感自豪,脸面无限荣光。

  大家争抢着挤上去,在军报上面找自己的名字,激动欢呼,她们也在军报上出现过了。

  倘若珍藏这份军报,传至后世,那子孙后代都能知晓她从军打仗,还成功夺回失地幽州,清楚明白地念出她的名字,以她为荣。

  “天呐,祖坟冒青烟,我的名字有机会流传到后世了!”

  “班长,军报给我们多留两天吧,我要把它抄写下来,传给以后的孩子看。”

  “怎么不多发几张军报啊,我字丑,要是能每个人一张就好了,拿回家去可能羡慕死那些没能进忠义军的姊妹。”

  这好像是第一次,她们的名字与战功挂在一起,清晰写明所获荣耀,而非别人口里的某某氏,几娘子。

  有人忍不住落下泪,这一年的艰苦训练都有了切实回报。

  班长道:“好了好了,一会儿多的是时间抄,安静听下面的内容。”

  众人拭泪,赶紧坐回去。

  棉衣部分,邓绿华标清来源,对何素芬和莫惠福表示感谢,士卒们也记住她们的付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系统 无cp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