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如此摆烂,也能称帝_阿兰菜【完结】(140)

  官员满脸冷汗,别过脸不敢出声。

  徐茂视线转移到皇帝的圣旨,看完以后有些惊讶,问道:“老皇帝已经驾崩了?新帝是何人?”

  那个官员本来不想说,然而下一刻,手指被鞋底压实,碾磨,钻心的痛楚迅速席卷全身,他失声尖叫:“啊——”

  什么风骨,通通丢到一边,官员嘴比脑子快,高声道:“我说,我说,大王饶命!”

  话音刚落,士卒抬起脚。

  官员冷汗淋漓,想抽回手缓解却无法,只得不停吸气,头埋在泥土里,紧闭两只眼睛,身体扭成蛆虫,以微小的移动幅度疏解痛楚。

  徐茂静静地看着他,等候下文。

  手背处的疼痛渐渐消散,官员重新转过头,顶着一脸汗水和泥土说:“……启禀大王,扬州发生叛乱,太子起兵谋逆,弑君杀父,诸王以救驾名义率军围城,杀了太子,并矫诏企图夺位,幸而平江王及时赶到,拿出真正的诏书,揭破诸王矫诏谋逆的阴谋,平定变乱,扬州这才得以保全。”

  “最终,朝臣秉承先帝遗诏,请雍王登基称帝,平江王护驾有功,得以册立太子,给大王传旨的正是新帝。”

  徐茂听完,发现疑点,“你说诸王都知晓太子谋逆,碰巧同一时间赶到,并矫诏夺位?”

  第109章

  天底下居然有这么巧的事情?

  诸王都知道太子起兵谋逆,然后自信地带兵前去救驾,等皇帝和太子一死,纷纷矫诏夺位,却在这个时候,平江王出现,声称自己手里的才是真诏书,未免太巧。

  这事,徐茂怎么看都像有人故意设计。

  那官员沉默一瞬,“圣上也有怀疑背后有人谋划,只不过查询无果,就此罢手。”

  邓婵捏紧手心,咽下口水,挺直的脊背僵硬,她时刻注意周围人神情,目光躲闪,视线乱转,好在没人注意到她的异常。

  徐茂道:“要想知道背后主使很简单,此事,看谁最终受益最大,不就知道了?”

  新帝自己查自己,能查出个鬼。

  平江王他们自导自演,还有什么可说。

  官员怔然,他一边在心里反驳徐茂的说法,一边又忍不住多想,怀疑新帝和太子,最大赢家是他们,他们说自己手里的诏书是真的,当然就是真的,谁敢质疑。

  两个念头在官员脑海来回拉扯,他越想越害怕,脸色苍白如同鬼魅。

  徐茂摇摇头,颇感无趣。

  “皇帝给阿姐发了什么旨意?”徐蘅问。

  徐茂把圣旨递给她,回答说:“新帝叫我去扬州面圣,护送他回长安。”

  徐蘅一面看圣旨内容,一面气愤道:“凭什么?幽州这边尚未安稳,为何偏要调离阿姐,是归都心切,还是怕我们驻扎在幽州不回去了!”

  新帝的提防之意太明显,如果真是为国征战沙场的将军,接到这道旨意,恐怕寒心不已。

  徐茂按住徐蘅的手,淡声道:“不必动怒,将来的这些人全杀掉,烧了圣旨,只当他们在传旨路途中遭遇不测即可,我们没接到旨意,自然什么都不知道。”

  “阿姐所言极是。”徐蘅目露凶光。

  地上那官员登时一惊,连声求饶道:“大王饶命,微臣不敢在圣上面前胡言,请大王放心,回去以后,微臣就向圣上禀告,说半道遇到叛军,不敌,意外丢失圣旨,无奈回转,并劝圣上放弃召大王前往扬州的念头,从此为大王做事,请大王饶恕臣这条贱命!”

  徐茂眯起眼睛,“你方才不是说,回去要参我一本吗?”

  官员身体不停发颤,抖如筛糠,徐茂懒得逗他玩,正声道:“饶你性命可以,但为我效力就算了,不需要你帮我说话,今日情状如何,你原原本本地复述给新帝,或者春秋笔法,将我藐视君威的意思传达到即可。”

  徐蘅惊诧:“阿姐?”

  众人皆惊,不解地看向徐茂。

  徐茂垂眸拔剑,利刃闪过刺眼白光,她坚定道:“平江王矫诏,拥父登位,江山落入奸人手中,我徐茂绝不臣服于此人,不然先帝九泉之下,无法瞑目。”

  徐蘅立时反应过来,她们要正面对抗朝廷了,紧忙跟着说:“元帅说得对,平江王假传遗诏,偷取江山,得位不正,忠义军不臣君王,理所应当!”

  众士卒齐声呼喊,声音冲破云霄。

  除了最前面那个官员,其余人皆倒在血泊里,死前神色凝定,满脸惊恐,明黄的圣旨也一点点焚烧殆尽。

  唯一幸存的官员被放开,他强忍强烈的呕吐冲动,跪在徐茂脚边,颤颤巍巍地伏首磕头,拜谢徐蘅不杀之恩。

  徐茂放他离开,命人把满地尸首处理掉,转身往回走。

  进了屋,徐茂烧水泡茶,邓婵跟在她身边,也不坐下记录,一脸犹豫和为难的模样,仿若有什么不好开口的事情。

  徐茂盯她脸庞少顷,疑问道:“邓娘子,怎么了,有什么事情要跟我说吗?”

  邓婵轻咬嘴唇,终于鼓起勇气扑通跪下说:“元帅,我是来向您请罪的。”

  “到底怎么回事?”

  徐茂突然有种不祥的预感,两只眼皮都狂跳不止,视线微微模糊,她放下茶壶,严肃问道。

  邓婵道:“元帅,其实平江王他们手里的诏令是我们伪造的。”

  平地一声雷,徐茂怀疑自己耳朵出问题,不然怎么会听到这么离谱的词句。

  徐茂眉毛、鼻子皱成一团,迷惑道:“邓娘子,你在说什么?”

  邓婵抬起眼,勇敢面对徐茂,提高声音说:“元帅,此事乃我所为,是我模仿先帝笔记矫诏,废太子,改立诸王,并且宫乱发生时,国玺就在我手里,后面场面混乱,无暇多顾,我只能带着玺印躲避叛军,未敢叫他们发现,假诏令印盖国玺,因而诸王未曾起疑,起兵舍命一搏。”

  轰隆隆,天塌地陷。

  徐茂惊疑地看着邓婵眼睛,只感觉整件事情透着股离谱。

  方才她还说幕后主使就是得益最大的平江王,内涵新帝和新册封的太子,结果后脚她的部下就在她面前揭示真相,幕后主使原是她自己。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她搅浑扬州的水,设计前太子弑父杀君,诸王混战,死伤无数,最后登位的雍王变成得位不正,徐茂不臣,理由应当,她才是此事的最大受益人!

  徐茂惊悚万分,事情怎么莫名其妙变成这样?

  邓婵看见徐茂脸色瞬变,紧忙道:“元帅放心,如若元帅想要揭穿新帝,轻而易举,那诏令上只有国玺,未经中书门下,并且内容多有错讹,只要对比字迹,雍王和平江王矫诏的事情即可坐实。”

  猝不及防选择在这个时候袒露实情,这是邓婵未曾料到的。

  她早有坦白想法,只是没有合适时机,不知扬州情况如何,不敢贸然相告。

  如今计策顺利施展,一切皆在掌握中,而徐茂又出人意料,快速向朝廷亮明爪牙,需要找到新帝谋杀先帝、太子,得位不正的依据。

  新帝矫诏得位,恰好能够作为她们的攻击点,占据名义道德高位,不臣朝廷是有缘由且正当的。

  此时,正是说明真相的最佳时机。

  因不知徐茂态度,邓婵将女儿隐去,忐忑不安地看向徐茂,万一徐茂自有安排,她们的举动反而授人以柄,任何罪责,她愿一力承当。

  邓婵的担忧是对的,徐茂被这消息震得恍恍惚惚,决心让邓婵安安心心待在幕后,整理文史资料,记录档案,降低搞事几率。

  “行了,这事我已知晓,你莫要轻举妄动,雍王、平江王矫诏的事情,往后一个字也别提起。”徐茂用指腹揉揉眉心,叮嘱道。

  邓婵听她话里的意思是不追究,顿时松一口气,应声道是,目光变得柔和。

  这个她知道,避嫌。

  徐茂已经在那个官员心里埋下怀疑的种子,他将事情转述,亦不自觉散播种子,听到的人自然多少会起疑心。

  调查假诏令,质疑新帝、太子的事情由别人来做,她们摘得干干净净,任谁都想不到,这伪造诏令是从忠义军这边流出去的。

  就算最后查到她们身上,徐茂全程未动手,真正做这事的是她和邓绿华,一个后宫妃嫔,一个荣宠公主,说她们矫诏设计平江王,引发扬州动乱,谁信?说破天,这事也怪不到正击杀北狄的忠义军身上!

  邓婵离开,徐茂郁闷地倒茶。

  *

  沈起元的信使两手空空归去,皇帝的传旨官员被杀得仅剩一人,官员连滚带爬地离开幽州,来的时候有多生气,走的时候就有多狼狈,在城外慌慌张张地骑上马,挥舞鞭子,狠狠抽在马身,生怕徐茂后悔,追上来杀他灭口。

  等他们回去,又是一场风暴。

  沈起元闻知徐茂接信,徐茂什么动作都没有,既没让信使捎口信,又没给他回信答复表明态度,让人摸不清她的想法,沈起元不由惊愕。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系统 无cp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