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如此摆烂,也能称帝_阿兰菜【完结】(43)

  “还不放我下来——”

  校尉气得头晕脑胀,直打哆嗦,狠狠踹卢大郎一脚,卢大郎吃痛撒手,他猛地摔地,吃一嘴土。

  “天生下贱的田舍翁,”校尉气狠了,抬手甩过去一巴掌,清脆重响,“别说十军棍,以你刚刚的举动,给你三十军棍都算轻的,活活打死才好!”

  “你家老母养出来一个不遵军纪的罪人,你家娘子嫁给一个敢做不敢认的窝囊逃兵,下半辈子也别想在人前抬起头,还有你家里那几个赔钱货……”

  卢大郎气冲头顶,霍地抬眼瞪向校尉,眼睛充血可怖,身体不知哪里涌来源源不断的力量,他翻身扑过去,按倒校尉,两手掐准校尉脆弱的脖子,陷入癫狂。

  “你喊谁赔钱货!”

  卢大郎目眦欲裂,声音嘶哑,如同野兽嚎叫,显出野蛮的原始野性,倾尽全力,搏命相争。

  卢大郎狠狠甩校尉两个嘴巴子,校尉猝不及防,又抵抗不住发疯的卢大郎,硬生生受了这两个巴掌,眼冒金星。

  “拖欠军饷,缺衣少食,肆意打骂,动辄拿军法威胁我们,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那些脏事,钱粮全叫你们私吞了,说什么徐茂是蛊惑人心的妖女,论起嗜血啖肉,你和朝中官吏比妖物更甚!”卢大郎高声骂道,无所顾忌地尽情撒气,将校尉掩藏的脏事、烂事通通抖落出去。

  所有士卒闻言,噤声屏气,低垂的脑袋大胆抬起,他们转头看向在尘土里滚过两圈的校尉,眼光不善,透露些许危险意味。

  “私吞我们的军饷……不是说天灾横行,国库紧张吗?拖欠这么久,难道竟是落入别人手里!”士卒议论纷纷,上前逼问。

  校尉脸色唰地苍白,战战兢兢爬起身。

  面对将他团团围住的士卒,校尉颤抖着手,嘴硬说:“胡说八道,卢大郎疯癫了,他说的疯话不足为信……”

  他颠来倒去就是这几句,无力辩解,士卒们怒火中烧,全然失去理智。

  什么军令如山,听不进去。

  他们只知道本该属于自己的军饷被别有用心之人贪墨,满心满意都是军饷去向。

  自己累死累活这么多年,为的是什么,抛去服军役的原因,不就是图一个安稳的生活,让家里人过得好些。

  现在突然告诉他们,自己以血汗供养上面的达官显贵,上官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他们辛辛苦苦一年到头却什么也得不到,这谁能甘心。

  这支突袭的队伍尚未进城就产生内讧,大失所望的士卒没有产生反抗念头,他们骨子里仍旧畏惧朝廷威信。

  士卒们愤怒,可没有办法,声讨也拿不到军饷,没人会帮他们说话,唯有难过地吞咽这个结果。

  歌声未止,浓厚的思念填满胸膛。

  权衡利弊,做逃兵回家无疑是最好选择。

  士卒们丢盔弃甲,无视校尉各种威逼利诱的话语,伤心奔逃回乡。

  闹剧落幕,徐茂左等右等,等到本来即将入城的一支朝廷军队临时变故、溃散而逃的消息。

  徐茂呆愣,久久无法回神。

  不是,为什么啊?

  都临门一脚了,怎么这个时候逃跑!

  “可有打探到他们变逃的原因?”徐茂不信邪,坚持打破砂锅问到底。

  唐折桂和其余几位班长皆是满脸疑惑,摇头说:“回元帅,有人隐约听到争执吵闹声,不过隔着一段距离,没听清楚,暂时还无法知晓其中内情。”

  徐茂焦虑地背手,在屋子里踱来踱去。

  几次都没有真正交手,时间久了,外面不会又传出邪乎的流言,使其他地方的驻军闻风丧胆,阵前逃脱,反复恶性循环吧?

  不行,必须进行一场对战,建立敌军对她们的正确认知。

  “收拾一下,出城追击。”徐茂决断。

  唐折桂瞠目结舌,神色略显怔忡。

  这支队伍并非主力,追到没有多大用处,而且逃兵四散,天南海北的,动手抓起来颇为费劲,追击他们做什么。

  唐折桂呆滞半晌,几分犹疑,伸长脖子试探道:“去追逃兵?”

  徐茂握紧拳头,毫不犹豫地说:“对,追逃兵,抓俘虏,震慑朝廷。”

  原来如此。

  几人想通关节,定声道:“是,元帅!”

  *

  “刺史,不好了,卢大郎不从军令,公然闹事,打伤属下,还谣传刺史您私吞他们的饷钱,鼓动其余人逃走了!”校尉脸如猪头,鼻腔血液流淌,鼻青脸肿,跌跌撞撞地跑回来禀告消息。

  正等好消息的刺史嘴里茶水喷溅而出,他吓一跳,惊声道:“什么?”

  刺史取巾帕擦擦嘴角残留水渍,皱眉表示不悦,“这个卢大郎如何知晓的?你速速将前因后果给我讲述清楚!”

  校尉哪敢说是自己这里出纰漏,全推脱到卢大郎身上,胡乱造谣污蔑,一通添油加醋,点燃刺史怒火。

  “……还有那个妖女,刺史,她真不好对付,心机深沉如海,计谋毒辣堪比蛇蝎,竟然故意传唱乐曲,激起士卒思乡之念,刺史对付她千万小心!”校尉回想起来那诡异场面,心头狂跳不止,背后冷汗津津,毛骨悚然。

  刺史瞳孔微缩,徐茂手段居然如此下作,他暗叫不妙,冷眼盯着校尉,命令道:“今日情状绝不可外泄,否则你也不必再存活于人世间,账册以及那些逃跑的人尽快处理掉,莫要叫他们出去乱说。”

  校尉伏地,汗水滚进石缝,消失无踪,他连声道是,“刺史放心,关于这件事,卑职保证不会出去多说半个字。”

  刺史交代完,眼睛微眯,“去催催路家和周斐仁他们,合力围剿徐氏妖女,还天下太平。”

  第39章

  校尉急匆匆出去传令,刺史挥手遣退左右侍婢,顷刻间,屋内空空荡荡,只剩他一人,终于能揭下假面,放开自己。

  刺史大跨步走到案前,脚底冒火星子,掀开案面垒叠的文书册子,准确无误抽出最底下的信笺,手指微微发抖。

  晋州民众不清楚,他作为一州刺史,手里接到的求援信可谓如雪花,对当前形势再清楚不过。

  为什么苦读多年的士子上蹿下跳,不好好读书科举应试,跑去投靠各方名望高、威信重的人?

  除去考场舞弊情况严重、普通人晋升无望的缘由,最关键是因为灾情严重,民生受创,时局动荡不定,生活艰难,普通百姓没饭吃,他们这些高不成低不就的读书人倘若没有家中支持,同样没饭吃。

  做幕僚宾客,帮忙出谋划策,好歹有人养着,混个温饱。

  兼之当前风雨欲来的形势,明眼人都看得出这世道的黑暗,必有一场混战,搏一搏,就是平步青云,封侯拜相的命数。

  各地起义迭起,孙宝安以卫明王三十八代世孙身份自称,打着复兴的旗号广纳贤才,扩充队伍,麾下部众十万有余,接连攻占襄武、兰城、长道等地。

  另有昌阳荣炳自封天王,苍天神子降世,秉承天意,济世救民,趁天灾免费发放食物,聚集教众,散播天下即将大乱的谣言,引得人心惶惶。

  荣炳宣扬天神教,鼓吹百病不生,虔诚修炼清洗罪孽,过好日子,纠结教徒二十万,在淮阳一带犯事作乱,刺史调兵遣将,几次镇压未果,急向各州求援。

  除此之外,西北蛮野胡族、海外岛国倭寇虎视眈眈,镇守在外的军队不可任意调动,国内状况一团糟,地方起义屡见不鲜,可京都依然歌舞升平。

  上月皇帝降旨,耗费巨额财资为冯贵妃修筑冰室,贮存鲜果。

  贵妃耳边风吹一吹,皇帝又以做寿名义大赦天下,释放贵妃那奸杀贵女的兄弟。

  在京都闹得沸沸扬扬的事情,最后就这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

  六品官员之女受辱身死,行凶者却逍遥法外,甚至没有多久便蒙受皇帝恩泽,得到显耀官身。

  皇帝祈盼冯郎有一份正经事做,可以回归正途,然而丝毫没有在意遇害女子如何死不瞑目。

  皇帝依照他行使皇权的经验安抚家属,提拔其父兄,命冯家将人娶进门做个贵妾,允入祖坟,两家结好,许下各种好处,扶持那官员一家。

  果然,攀附上冯家,皇帝补偿,那官员受宠若惊,喜滋滋接受这个结果,笑脸将女儿尸首葬进冯家祖坟。

  朝堂诸公在列,无一人敢言,反倒是冯氏宅门前车水马龙,登门恭贺者络绎不绝。

  京中热热闹闹,贵人们过得舒心安逸,相扑、蹴鞠、捶丸、投壶、斗鸡,盛会云集,哪有工夫理会京外的一点小麻烦。

  他们只动动手指,催促下官自行镇压,不行就罢官免职,更换一位可以镇压民乱的人替上。

  “贪逸恶劳的东西,火烧屁股的时候才知道急,看你们神气到什么时候!”刺史拿着信纸怒骂京官,丢开求援信,无力坐下。

  对比孙宝安、荣炳之流,徐茂这点小打小闹根本不够看,所以他一直没将这妖女放在心上,好不容易腾出手镇压忠义军,哪知事情完全超脱他的掌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系统 无cp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