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如此摆烂,也能称帝_阿兰菜【完结】(76)

  吴洪英呆了呆,怔怔道:“……编?”

  徐茂点头,她感觉还不够,毕竟百姓又看不懂,既然得罪了,索性得罪到底,冤有头债有主,走明路,算是给天神教下战书。

  “最后加一段,正在这些人穷困潦倒、性命垂危之际,是忠义军从天而降,出现在他们面前,赠与免费的水和食物,介绍营生,解救了走投无路的他们。”徐茂厚颜无耻地补上这个经典结尾。

  吴洪英张了张嘴,眉峰隆起。

  她们根本没有救过受天神教迫害的人,真的可以写吗?

  但是吴洪英转念一想,整个案例都是假言编造的,不差最后这点,听元帅的准没错。

  “元帅,我这就回去改。”

  吴洪英抱起徐茂改过的稿子,徐茂快步拉开烛台底下的匣子,取几根干净未燃的蜡烛,“等等,这个你带回去,照亮点,光线暗了伤眼睛。”

  “谢元帅体恤。”吴洪英眼瞳震动,胸口暖流涌过。

  多好的主上啊,竟然会注意到这些小细节,而且毫不吝啬,出手就是五根蜡烛。

  吴洪英眼眶微热,原本略微困倦的身体不知从哪里倏地爆发无穷力量,精神抖擞,她迅速回去重修传单稿子。

  第71章

  吴洪英点了蜡烛奋笔疾书,首先誊抄徐茂修改过的地方,然后结合徐茂提出的要求开始编故事。

  贫苦穷困的农户,攒下家底的商人,原本具备大好前途的秀才,遇到天神教,命运顿改,贫家更贫,富者破产,众叛亲离,走投无路恨不得投河了却余生。

  然而这个时候,忠义军出现救下他们的性命,给予吃食,安排卖力气的活计,男子前去修路,女子进入纺织作坊穿针引线,制作衣裳。

  吴洪英真假掺半,结合丰城修路凿渠之事和莫惠福的纺织作坊,增强信服力,如若有人打听,确认无疑,将彻底认可信任她们忠义军。

  宣传单内容几经反复斟酌、修改,烛火跳跃,橘黄光线打在吴洪英脸庞上,拉长她的影子,剪影黑沉而宽大。

  蜡油不断往下淌,转眼矮了一截。

  吴洪英搁笔,缓缓直起身,揉揉酸疼的脖颈和手腕,收拾杂乱的桌面,每张整理放好,她重新看一遍,检查疏漏之处。

  厚厚一沓纸都是她新写的案例,相同身份的就写了十几份,譬如农户,农家与农家之间也是各有区别的,他们初始状态相似,但具体家庭境况以及亲友关系并不一样,而且天神教对他们耍的手段大同小异,随后才是其他身份。

  吴洪英梳理文章逻辑,勾下自己不太确定的地方,等明天询问其他人,免得出现错误,贻笑大方。

  烛光摇曳,嘴一吹,帐子昏黑。

  第二日吴洪英把自己编写的案例拿给军中士卒们看,询问意见,根据大伙儿指出的问题,她急忙记录重改。

  杜采文编写《冯秋叶》情节时彰显其才华横溢,吴洪英拿着修改稿又跑趟腿,请杜采文再帮她看看。

  “你这么快就写好了?”杜采文震惊,尤其是当吴洪英抱出一大摞已经修改好的稿子时,良好的教养短暂抛诸脑后,她差点眼珠子滚落地面,脱口而出:“这么多!”

  吴洪英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杜娘子,我天资不够,只好以勤奋弥补了,天神教胆敢放箭警告我们,分明存着看轻之意,我们若要回击,必须尽快。”

  “我也不晓得哪份写得可以,所以前来请娘子帮忙看看,选出最合适的例子呈给元帅,莫耽误时间,径直抄写发出去,节省精力。”

  杜采文被说服,翻开吴洪英的修改稿埋首细看。

  案例相当于一个小故事,杜采文对此比较熟悉,提笔将部分情节删改,提升文章整体流畅度,吸引人持续不断往下看。

  “这这份都是我看着最好的,呈递给元帅之时可以放上面。”杜采文把她觉得最满意的几个案例单独挑出,递给吴洪英。

  “多谢杜娘子。”

  吴洪英转身要走,杜采文灵光一闪,忽然有个新想法,拦下她:“吴娘子,请稍等片刻,听我一言。”

  “怎么了?”吴洪英不解。

  杜采文道:“我觉得或许状书的方式会更好些,不是那种艰深严肃的正式状书。吴娘子,你听说过进京告御状吗?”

  吴洪英脑子飞快转,理解杜采文话中的意思,眼睛蓦地亮起,“你是说伪造成百姓进京告御状的样子?”

  “对,不用特别讲究,听完能让百姓知道这些事情,议论起来,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光是告御状这一条,戏曲里的状况出现在身边,已经足够惊奇了,不信百姓可以抵抗得住。

  吴洪英拍手叫好,赶紧和杜采文一起修改,根据案例另外写了诉状,普通农户的全篇大白话,不规范,其他人根据身份进行调整,尽量通俗易懂。

  经了几道修改,吴洪英总算松口气,不负元帅重托,传单上的内容完整了,又有更改后的诉状作为备选,不出意外,可以直接往外发。

  重重审阅下,徐茂再看时已经没有问题,如果硬要说的话,可能就是新增案例太多了,单独挑选几份,其他用不上,未免可惜,全用又累赘。

  徐茂敲定:“分期发放,前面的内容不变,案例轮流更替。”

  而且每个案例都很典型,改个名字,又是一个新例子,可以用好久嘞。

  这时,吴洪英瞧准机会,又递上改成的诉状,“元帅,杜娘子给了属下一个新提议,以诉状的方式让百姓知晓,属下觉得很是不错,特地与杜娘子修改了状书,请元帅过目。”

  徐茂愣住,接过诉状,定睛细看具体内容,颇为意外。

  诉状的形式很好,爱看热闹的百姓使尽浑身解数也是要破解御状内容的,不过它有一个坏处,专注于攻击天神教,末尾无法提及忠义军,忠义军救人的部分被删除。

  徐茂考虑了一会儿,“那就用诉状吧,效果更好。”

  进展如此顺利,吴洪英欣喜若狂,忙不迭应承一声,高高兴兴地跑出去。

  徐茂无奈地摇摇头,走出帐子看下天气,路上越来越干冷,估计要下大雪了,她们必须加快行进速度。

  大军休息好,继续赶路,吴洪英任务在身,和军中会写字的娘子留下,连夜抄写诉状,率领几支小队潜入各城发放她们的特制宣传单。

  经过思虑,吴洪英决定将人手分成几部分,一队人埋伏在街巷口进行,一队人去行人密集的热闹地方。

  街道小巷可以单独进行,找借口将诉状暂时存放在行人那里,实际后面再不现身。

  城中集市、郊外草市人挤人,百姓背着背篓出售家里种的菜以及各种手工,她们悄悄把诉状放进篮子、背篓里,装作不小心掉进去的就行。

  另外,一张素饼就可以招揽好几个小乞儿帮忙做事,把广泛宣扬的差事交托出去。

  吴洪英计划妥当,准备同大家一起速战速决,发完诉状便回去追赶大军。

  但是吴洪英万万没想到,她们在街巷口就遭遇挫折,诉状根本给不出去,百姓一听诉状,吓得脸都白了,惊惶跑开,旁边的人心生警惕,竟然绕道走。

  跟百姓诉说天神教的事情,要么是两眼空空,一脸迷茫,要么神色淡淡,完全没有兴趣,对她们倒是紧张防范着,更有甚者竟然横眉竖眼,破口大骂,吓她们一跳。

  即便是较好的情况,有人看了一眼诉状,但是害怕惹事,又把这些纸张还给她们。

  “吴娘子,这可如此是好?”

  忙碌的大家忙碌了一整天,进度停滞不前,众人受到打击,未免心焦。

  吴洪英拍拍脑袋,反应过来,“我竟然糊涂,百姓不认字,对不明白的事物心存畏惧,当然不会主动靠过来,何况他们拿到的还是诉状,跟官家扯上关系,吓都吓死了,哪里还有别的想法,是我太心急,漏掉最重要的地方。”

  “我们换个地方,等会儿大家以用纸引火的名头,声称咱们的纸张极易燃烧,吸引百姓接受,先让他们带回去,随后我再出面演一出戏,为百姓解释上面的内容。”

  她身着青衫,一副读书人打扮,所言是有分量的,由她出面非常合适。

  “既是做戏,那不如做全套,咱们借口换纸讨水,分别进行,专挑女子入手,她们见我们同为女子,又是独身一人,不好意思拒绝的。”

  吴洪英道:“也好,瞧瞧效果如何吧。”

  眼看马上就天黑了,众人忧心,半信半疑地按照计划行事。

  士卒们互相揉了揉头发,在脸上擦少许灰尘,扮作逃难模样,分散行事。

  路边过往一个老妪,盯上她的士卒挽着包袱,快步走上去,可怜哀求道:“阿婆,我是从江州逃难过来的,家中双亲皆亡故,身上银两都用尽了,饥渴难耐,只有些许路途中捡拾的纸张,拿去引火再好不过,不知可否换口水喝?”

  老妪闻言,将她打量一番,同情地拉起她的手,“可怜的孩子,一口水而已,说什么换不换的。我有一个孙儿,与你年纪相仿,尚未成亲,你若愿意,不如到我家里来,有你一口饭吃。”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系统 无cp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