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自打着自己的算盘。因为齐国在建国之初就很复杂,朝中的大臣属于齐高帝旧部的人非常少,大部分都是外来的归顺以及本地氏族的延续。
齐国现在的都城是当年齐高帝靠武力硬抢过来的,所以,都城里面原本的主人只能向齐高帝称臣以求苟活。但这样一来,这些人就不会从心底里忠心齐高帝,不仅不忠心,甚至一遇到不顺,他们还有反心。再者,那些外来归顺的大臣们很多都是当年大宴王朝臣子的后代,他们受儒家思想的教育,骨子里面忠君爱国,但他们忠诚的是大宴王朝而非齐国,所以,虽然他们归顺了齐国,但并不是特别接受齐国政权的正确性,所以,他们的忠诚度其实也不高。
赵伯承淡淡道:“先抵御住周国再说吧。”
齐国再乱也是内斗,现在并没有哪一方的势力能够明确越过皇权,要不然韩江就直接自立称帝而不是率领五万大军去京城抢小皇帝了。至于韩卓敢自立称帝完全是因为没脑子,根本没有讨论的价值。
镇北侯点了点头,“殿下所言极是。”
赵伯承继而又与镇北侯讨论了一些军事方面的问题,等讨论完回主帐的时候,天色已经有些晚了。
李妙妙正窝在主帐里面吃葡萄。海城的葡萄又大又甜,比京城的葡萄还要好吃。李妙妙吃得超开心,一个人就炫了整整一盘。
赵伯承手里拿了几支花,走进帐篷环顾一圈找到一个瓶子,然后把花插到了瓶子里面。
李妙妙好奇瞅着那几支小野花,“殿下,这是侯爷给你的吗?”
赵伯承:“?”
李妙妙嘴善如流,“不是有那种欢迎仪式,就……”
李妙妙忽然不确定古代有没有献花这种欢迎仪式,顿时也含糊了,“就……不是侯爷给殿下的吗?”
赵伯承说不是。
他又不是女人,镇北侯给他花做什么?这几支小野花是方才赵伯承从镇北侯帐篷里出来在军营外面的草地上看到的,因为军营里面到处都是肃杀,赵伯承觉得采些花放到主帐里,也许李妙妙会喜欢。
赵伯承还是第一次办这种事,从前也不会注意到哪里有花哪里有草,但自从他身边有了李妙妙,赵伯承就总会下意识去注意那些李妙妙有可能会喜欢的东西。
赵伯承对李妙妙道:“帐篷里不好看,有花会好一些。”
李妙妙顿时就明白了,这是赵伯承给她采的花。
李妙妙开心跑到赵伯承身边抱住赵伯承的胳膊,“原来殿下是为了哄我呀。”
赵伯承不置可否。
李妙妙低头去闻了闻那些小野花,不是特别浓烈的香气,而是淡淡的香味,很是好闻。
李妙妙眉眼弯弯,“殿下,我很喜欢它们!”
赵伯承浅浅笑,“喜欢就好。”
他继而握着李妙妙的手坐回软榻上,“晚膳用了什么?”
李妙妙道:“包子呀,一个韭菜的,一个野菜的。不过海城这里的韭菜好嫩啊!比宛城那边的韭菜好吃多了!”
赵伯承:“那你怎么不吃两个韭菜的?”
李妙妙:“虽然韭菜的很好吃,但也还想再尝尝别的馅儿。”
赵伯承:“……”
李妙妙:“殿下晚膳用的什么?”
赵伯承:“还没用。”
李妙妙:“!”
赵伯承捏了捏李妙妙的手指,“不着急,一会儿再用即可。”
他说着顿了顿,又道:“等安顿过这段时间,带你去海城的街市逛逛。”
李妙妙的眼睛顿时就亮了,“还可以去逛街吗?不是来打仗吗?”
赵伯承耐着性子跟李妙妙讲,“现在我们跟周国的战事僵持住了,所以双方都不会轻易动手。”
李妙妙不解,“为什么?”
赵伯承又继续道:“因为双方现在的军队数量都很多,一旦起冲突,就是大规模的血战。但打仗需要经济做支撑,不管输赢都花费巨大,所以,如果是赔本的战争,就没有必要打。”
自古以来战争都是政治的延续,打仗无非就是两个目的,或扩张领土,或抢东西。但现在周国对齐国扩张领土不现实,抢东西也很难,那么,周国耗费人力物力跟齐国打,到最后弄个两败俱伤就很没意思了。
李妙妙还是不太理解,“那既然如此,周国为什么不直接退兵呢?”
赵伯承道:“周国的老皇帝死了,新皇帝刚刚登基必须要有所作为。海城最早是周国的领土,后来被我们抢占过来,周国新帝想要拿下海城立威就不会轻易退兵。再者,周国新帝的叔父安王曾经帮助周先帝发动宫廷政变夺取皇位,所以,周先帝曾承诺安王封他为皇太弟,但周先帝登基之后并没有兑现承诺,而是封了自己的长子为太子,也就是现在的周国新帝,所以新帝非常忌惮他的叔父安王。而安王的封地在并州,并州与海城相邻,周国皇帝想要攻打海城就可以借口驻兵在并州,这样也是防止安王有不臣之心。”
李妙妙这才点了点头,“好复杂啊殿下。”
赵伯承浅浅笑,“不过你不需要考虑这些,只需要好好吃饭,好好休息,每天都开开心心的就好。”
李妙妙开心笑,“好哒!我都听殿下的!”
之后的几天,赵伯承便与镇北侯一起制定了对周的作战计划。赵伯承命五百骑兵组成一支小分队,然后时不时地去骚扰驻扎在并州的周军。如果周军打东边,赵伯承就让小分队去骚扰西边。如果周军打西边,小分队就去骚扰东边,如此反复骚扰,让周军疲于奔波,而赵伯承的大军则以逸待劳。
安排部署好这些战略计划后,赵伯承就真的带着李妙妙去逛海城的街市了。
海城一共有东南西北四条街市,他们去的是东街。东街的街市是海城四条街市里面最繁华的一条街,以各种小吃而闻名。
赵伯承想着李妙妙爱吃美食,便决定带李妙妙去这条东街。
第41章
两个人一路坐马车行驶过海城的郊区便抵达东街的入口,这里的街市不比京城那么宽阔,所以马车进不去,赵伯承与李妙妙只能下马车再继续步行往东街里面走。
正值晚上饭点,各家店铺都在吆喝着做买卖,有些酒楼更是不时传出来炒菜的声音,菜香透过窗户飘出来,让人闻着都想要流口水。
李妙妙拉着赵伯承开始挨着摊位搜罗美食,“殿下,你以前来过海城吗?”
赵伯承说来过。
大概是三年前,周国进犯海城,就是赵伯承亲自带兵御敌。
李妙妙:“那殿下帮我推荐一下海城的美食。”
赵伯承:“……来过,但没来逛过海城的街市。”
李妙妙:“……”
她扭头看向赵伯承,“那怎么办?海城这么多美食摊位,我们总不能每一家都买了。”
赵伯承闻言扫了眼周围的摊位,然后对李妙妙道:“找个人问问。”
李妙妙也随即扫了眼周围的摊位,最后锁定在一家烤肉串的摊位上面,她拉了拉赵伯承的手,“殿下,你去问。”
赵伯承:“……”
但他的王妃让他问,赵伯承也只好宠着。
赵伯承继而走到烤肉串的摊位面前:“老板,来十串纯瘦不辣的肉串。”
李妙妙喜欢吃纯瘦的。
老板立刻热情应着,“好嘞!纯瘦不辣的十串~”
赵伯承礼貌与摊位老板攀谈,“在下是外地人士,初来海城,可否请老板推荐一下海城的美食。”
摊位老板很是热情,“这位公子您是从哪里来的啊?”
赵伯承说:“京城。”
摊位老板闻言立刻惊讶睁大了眼睛,“京城啊!那可真是好地方!”
摊位老板说着,一边翻烤炉上的肉串,“我们海城不比京城繁华,但地方小吃是真不少。您瞧好了这东街的铺子,最有名的是王记包子,您别嫌弃包子普通,人家那包子可是有祖传秘方,吃过的都说好。还有隔壁陈大姐家的炸鸡,她家的炸鸡翅和炸鸡腿最好吃,您要是喜欢吃炸鸡可以去尝尝。另外还有老张家的臭豆腐……”
摊位老板说到臭豆腐下意识看了眼赵伯承的穿着,然后憨厚一笑,“不过像您这样的公子可能吃不惯那味儿,但其实真挺香的。”
赵伯承一一记下。
摊位老板烤着肉串又自夸了下,“还有就是我这家的烤肉,不是自吹啊,远近闻名,男女老少都爱吃,等一会儿烤熟了您尝尝就知道喽。”
赵伯承礼貌说好,然后给摊位老板放下了一锭银子。
摊位老板一见赵伯承给了一锭银子,连忙又要把银子还给赵伯承,“公子啊,用不了这么多,这肉串是五文,您要十串,五十文就够了。”
赵伯承却没把银子收回去,“方才劳烦老板推荐美食,应该给的。”
摊位老板看着银子嘴巴都要咧到耳朵根儿了,连忙又拿了十串纯瘦的给赵伯承烤上,“那我再给您烤十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