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巧,霍明谦也是今天返书院。
他背着一只大包袱,里边全都是霍老太太给他准备的吃食和银两。
手里还拎了一只大包袱。
粱父刚才堵在院门口,把这只大包袱交给他,让他转给梁允贤。
都是一个村的,再重,霍明谦也不会拒绝。
看见田凤英母女,他大步流星的追上去。
“二嫂子,出门啊?”
田凤英还记得守城官把他当成宁玉婵男人的事,心里一直戒备着。
“是啊,你今天回书院?”
霍明谦大大方方看了一眼宁玉婵,收回目光时笑着回应,“是啊,昨天帮家里收拾一天,今天回去。”
田凤英嘱咐道:“那你好好读书,今年秋天中个举人,咱们霍家也算是熬出来了。”
霍明谦笑道:“二嫂子说的是,我一定好好读书,对了你们去哪?”
桃花刚要回答,我们也去城里,被田凤英制止了。
“嗨,我们去大杨村,你二哥的腿还没好,我再去弄些药。”
霍明谦怎么想怎么不对劲,二哥的腿好很多了,昨天晚上都没用拄拐。
不过田凤英一向心疼二哥,因为担心他频繁找大夫也是能理解的。
“原来是这样,我还以为二嫂去城里呢。”
“不去,不去,我们不去,”田凤英努力按压着心里的紧张说道。
到岔路口,田凤英拉着宁玉婵和桃花两个拐弯。
之后躲到墙后,等霍明谦走远看不见她们才继续赶路。
桃花不解道:“娘,咱们怎么不和三叔一起走?”
田凤英不好提宁玉婵,只说:“咱们那个药方不能让任何人知道,你三叔最精了,最不能说的就是他。”
桃花明白了,“那咱们晚一会儿走。”
天气逐渐炎热,霍明谦又拎了两个特别重的包袱,走一半的时候躲在大柳树下休息。
田凤英怎么也没想到,同一条路,她会第二次遇到霍明谦。
双方都有些尴尬。
田凤英还心虚,有点不知道怎么解释。
霍明谦目光在田凤英和宁玉婵脸上来回打量,想不明白二嫂子的意思都难。
“二嫂子是发现杨大夫医术不行,还想去城里看看吧,这样心里有底。”
理由都帮她找好了,田凤英讪讪的笑道:“可不是,家里虽然穷点,可你二哥的腿是大事,我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去城里看稳妥。”
桃花不好意思面对三叔,尽量躲着他。
宁玉婵忍俊不禁。
不过都是田凤英做主的事,她倒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只不过她和霍明谦的身份尴尬,不好多处。
否则,她还挺想多向霍明谦请教一下的。
中了秀才的人,见多识广,没准随便点拨一下都能让她琢磨很久的事情变通透。
霍明谦既然明白了田凤英的意思,自然要避嫌。
他只和桃花说话。
除了考察以前教过的知识,还教了很多新知识。
桃花记性好,再难的知识,她听一遍就能记住。
至于能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桃花觉得糊涂。
霍明谦也没有太高要求。
进城后,霍明谦去找往常送他去书院的马车。
田凤英母女三人则去找字条上的地址。
多番打听之后,三人确定就是第一次进城看见的招杂工的药堂。
很不巧,药堂的主人崔大夫不在。
因为崔大夫名气大,医术好,平常上门看病的患者无数。
崔大夫又不是个擅长管理的。
以至于药堂的所有工作人员态度都不怎么好。
面对宁玉婵几人,刚开始还有些笑模样,听说几人不是来看病的,又看他们穿着普通,肯定不是大富大贵之人,连笑模样都没了。
“走了,走了,这里不是你们闲逛的地方,别在这碍事。”
第17章
三人一直住在村子里,没见过世面。
忽然被药堂的伙计吵骂一顿,心里都不怎么舒服。
尤其田凤英,她可是个火爆脾气,“你这小伙子怎么说话呢?上门是客,我们不看病,你就这个态度?”
伙计忙了一大早晨,心情正暴躁着。
不耐烦的催促道:“什么客人,我们这只接待病人,没事抓紧走,别碍着病人看诊。”
田凤英掐腰瞪着他:“我们怎么就不能是客人了?告诉你,我们不光是客人,还是贵客!”
她自己扯了把椅子,往上一坐,还翘起一条腿。
大声吵吵道:“看你什么不懂,我不和你计较,等崔大夫回来,我让他收拾你,到时候你哭都没地方,可别怪我没提醒你。”
她把包袱使劲放到桌子上,跟宁玉婵和桃花说:“你们两个也坐下,好好熟悉一下环境,以后就住这了……”
伙计怎么听怎么不对劲。
崔大夫医仙能耐,一辈子救死扶伤,功德无量。
说起来也算圆满。
唯一不圆满的就是他没成家。
原来有个儿子,不争气,被崔大夫打跑了。
之后崔大夫一直独身生活到现在。
看田凤英粗糙的样子,崔大夫不可能喜欢。
可这男人保不齐就有个忍不住。
况且崔大夫经常去山里采药,少则三两天,多的时候能住上半个月。
没准什么时候遇到危险,正好被这个粗糙的妇人救下,然后……
有了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
否则这么一个乡下妇人怎么生下两个这么漂亮的女儿?
肯定随了崔大夫。
当年崔大夫的大儿子就是被一个乡下妇人送上门的。
当然这种糙妇,偶尔用来解乏还行,娶回家当正妻,只怕降低身份。
所以崔大夫一直没声张,却悄悄给银子养大两个女儿。
如今女儿长大了,想要认祖归宗,这不就找上门了。
伙计思维发散的快,不写话本子都埋没了。
他很快调整好表情,陪着笑说:“这位婶子,我们师傅确实出门了,你在这多坐一会儿,师傅马上就回来,我给你倒杯水喝。”
刚才还凶神恶煞的,这会又变成客客气气的模样。
田凤英摸不着头脑,任由他去了。
宁玉婵想确定一下崔大夫什么时候回来,她追出去问:“这位小哥,崔大夫上午能回来吗?”
伙计名叫崔石头,是崔大夫捡回来的小花子,一直留在药堂打杂。
算不上正式徒弟。
宁玉婵温温柔柔的模样,崔石头心里稀罕的不行,也尽量笑得温柔,“小师妹,你别着急,师傅最迟中午肯定回来,先去阴凉地坐一会儿,我给你拿点心吃。”
这声小师妹把宁玉婵叫愣了。
“不知道小哥怎么称呼?”
崔石头挺直腰杆,又正了正肩膀,“咳,你喊我石头大哥就行。”
宁玉婵记住了,“石头大哥。”
崔石头高兴了。
师傅的女儿,看着年纪不大,应该还没出嫁,正好他也没定亲,没准……
嘿嘿……
崔石头低着头,笑得十分腼腆,一溜烟跑去拎水壶了。
宁玉婵返回屋里,告诉田凤英,“刚才的小伙计叫石头,说是崔大夫中午前准回来。”
田凤英叮嘱桃花,“那个石头一看就不是好人,盯着他点,别让他靠近你嫂子。”
桃花比领了将军令还认真,“娘,你就放心吧,我肯定盯着。”
宁玉婵又郁闷了,“娘,人家没那个意思。”
田凤英盯着和朵花似的儿媳妇,她相信,整个秦州城都没有比儿媳妇更漂亮的姑娘。
她可得给儿子看住了。
来药堂看诊的人很多,不过大部分都被崔石头打发走了。
尤其症状轻的,不用怎么花银子的。
这秦州城至少几十家药堂,随便去哪家都能治,没必要劳累他师傅。
而且师傅一会儿还要认女儿,有没有心情看诊还不一定。
不能让人家耽误功夫。
崔大夫出门久久未归,很多病患等不到人,打听着其它药堂去了。
不到一炷香的时间,院子里只留下了十几个患者。
大都是病重患者。
有的还是不远千里从外省赶过来的。
别说崔大夫中午能回来,就算今天不回来,他们也得等下去。
宁玉婵被崔石头塞了两块梅花饼,她捏着梅花饼坐在窗下阴凉的地方,观察着院子里几个病患。
大门口最左边的妇人不知道生了什么病,把脑袋缠得结结实实,只有一双眼睛露出来。
没有任何神采,好像已经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绝望。
陪在她身边的是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不时靠近她说几句什么。
女人大部分时间都没有回应,只有汉子说多了,她才会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