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借着宁玉婵和桃花福气,他成了崔大夫的三徒弟。
刚才看两人不顺眼,恨不得把人拖出去,这会抹了把通红的眼睛,
恨不得把人当亲妹妹。
“四师妹,小师妹,以后你们就是我亲妹妹,我照着你们。”
宁玉婵首先开口:“谢谢三师兄。”
桃花重复她的话:“谢谢三师兄。”
崔大夫又把大徒弟叫过来,嘱咐他们师兄妹好好相处。
田凤英已经高兴的不知道说什么好。
三个徒弟叩拜完师父,崔大夫领着宁玉婵和桃花去后堂。
他刚才注意到两个小姑娘报药名的时候,举动不一样。
“玉婵,你是怎么记住那些药名的?”
宁玉婵脸有些红,不知道师父是不是不满意她刚才的表现,如实回道:“师父,您刚才取药的时候,我看注意到了您取药的顺序,那药箱上标着药名。”
崔大夫回忆了一下,有些震惊,“你竟然记住了我取药的顺序?”
宁玉婵点了点头:“我闭上眼睛,就能想起师父的取药顺序。”
崔大夫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人,“我只取了三十七次药吗?”
宁玉婵摇了摇头:“有两次,您没取,拉开药匣看了一眼又关上了,还有一次取重复又给放回去了。”
崔大夫:“……”
也就是四十多个动作,宁玉婵在脑海里形成画面,凭空记录了下来。
恍惚着,很多年前也有过一名这样聪慧的女子,可让他仔细回忆,又想不起来了。
转而问桃花:“你呢?”
桃花是笨办法,又有点取巧,“师父,我是看您指着那些药报名字的时候,使劲记住的,第一遍还差些,嫂子又报一遍,我就全记住了。”
桃花才是正常人。
崔大夫对两人都很满意,赞许道:“你们两个都很聪明,为师很高兴能收下你们两个,一会儿让大师兄给你们安排寝室,以后长住这里,每半个月可以回一次家,让你们两个的母亲回去吧。”
田凤英已经化身为教育专家。
被一群父老乡亲围着,大谈特谈她这些年的育儿经验。
田凤英难得的高光时刻,被一群人用崇拜、欣赏、羡慕的眼神看着。
只可惜村里人没见着。
辛苦这些年,也该让她扬眉吐气了。
“我告诉你们,这不管丫头还是小子,首先得一样对待才行……”
宁玉婵拉着桃花,走到药堂大厅看见的就是这个场景。
她没好意思打断,还是桃花挤过去,拉出了田凤英。
“娘,我们两个以后要住在这里了。”
田凤英一惊:“就我自己回去?”
桃花笑道:“您又没拜师,可不得回去。”
田凤英舍不得两个孩子,犹豫了片刻,问道:“娘中午还没吃饭,你师父这么有钱,总该管顿饭吧。”
宁玉婵和桃花刚刚拜师,还不了解师父的脾气。
一顿饭在有钱人眼里确实不值什么,可两个人也不敢轻易做主。
“娘……”宁玉婵从小荷包里摸出几个铜板,“我看附近有面馆,娘去面馆吃口吧……”
她话没说完,大师兄正好给人抓完药,听到几人的说话,说道:“后屋已经做好了饭菜,婶子和两位师妹随我来。”
大师兄名叫崔青城。
也是一个流浪儿,崔大夫十几年前捡回来的。
他人长得高高瘦瘦,面型削薄,眉目清秀,看着很有精神。
不过行为举止完全随了崔大夫,整个人不悲不喜,仿佛一个生活在深山老林里的老人,年纪不大,已经有了几分沧桑感。
宁玉婵悄悄观察了一下大师兄,和田凤英、桃花跟着他去后堂。
饭菜很简单,两个炒青菜,一盘大馒头,其他杂工都吃过了,只有田凤英三人还没吃。
崔青城淡声道:“婶子和两位师妹吃吧,一会儿让石头收拾。”
他说完点了点头,退出去了。
早饭没吃多少,田凤英早饿了,抓过一个大馒头就开始啃,“你们两个也吃,吃完饭我就走了,你们两个留在这里好好学习,没准过几年还能当个女大夫。”
宁玉婵没想那么多:“我还是想尽快把熬制膏药的方法学会,复原咱们的霍家膏药。”
田凤英倒把这个大目标给忘了。
“成,你看着办吧。”
饭后,田凤英拎着上包袱和崔青城打了声招呼离开。
她本想见见崔大夫,嘱咐几句再走,可惜崔大夫去后宅了,明显没有要见她的意思。
她只能把嘱咐的话一股脑说给崔青城。
三个人来的,只有一个人回去。
宁玉婵不太放心,一直把田凤英送到城门口。
好在霍家村离城里不远,大半个时辰就能到。
“娘,您路上慢点,家里有事给我们两个捎信。”
桃花第一次和父母分开,眼里充满了不舍,“娘,师父允许我们半个月回一次家,到时候你给我们做鸡蛋饼。”
家里忽然少了两个人吃用,一下轻松不少。
田凤英点了点头:“成,到时候娘给你们做。”
桃花想了想又说:“其实我们也不怎么喜欢吃,药堂里什么都有,娘和爹才要多吃些好的。”
这话把田凤英说郁闷了。
她本来很高兴,鼻子忽然酸涩难忍,背着两个孩子抹了把眼泪。
“嗨,离着又不远,娘随时都能过来看你们。
再说你爹的腿也快好了,到时候我们两个一起来。”
刘汉生今天值班,站在城墙上看见宁玉婵,拎着红缨枪跑了下来。
“宁家妹子,出城啊。”
宁玉婵先行礼,之后回道:“我和桃花拜了崔大夫为师,以后住在城里了,现在送我娘出去。”
刘汉生面上一喜,“崔大夫十多年不收徒了,竟然收了你们俩?”
他把两个小姑娘仔细打量一遍,“可了不得,刚才有路过的乡亲说崔大夫收徒了,我还不信。”
田凤英得意道:“崔大夫设了考题,她们两个都答了上来,也是她们两个聪明,还有一个就没通过的。”
正要出城的太兼和太兼娘,两人冲田凤英狠狠吐了一口。
“小人得志。”
几人正说着话,有兵丁过来通知,命刘汉生立刻关紧城门。
田凤英已经被关过一次,急急忙忙往城外跑。
“玉婵,桃花,娘过几天来看你们。”
宁玉婵和桃花眼睁睁的看着田凤英被一道大铁门隔开。
“娘,您慢点。”
“娘,我们很快就回去了。”
前一次忽然关城门,刘汉生不知道怎么回事,这几天听到了风声。
嘱咐宁玉婵和桃花:“你们两个快回去吧,城里出事了,这两天都别出门,免得伤到你们。”
宁玉婵看他忙不迭的去布置,急忙拉着桃花回药堂。
“刘大哥注意安全,我们走了。”
崔大夫的几个徒弟以及药堂的杂工全部住在药房后边的平房里。
偶尔还有病人住进来。
平时鱼目混杂。
宁玉婵和桃花两个姑娘,住这边肯定不便。
崔青城便把两人安排在了后宅。
原本只有崔大夫一个人住在后宅。
冷冷清清的,十分无趣。
如今多了两个姑娘。
忽然有了烟火气。
崔大夫忍不住在心里感叹,如果当年不是自己心灰意冷,拒绝了向他示爱的姑娘,只怕儿女也有宁玉婵这么大了。
第21章
霍明谦赶到书院的时候已经临近傍晚。
他先去书院报道,随后找到梁允贤把包袱交给他。
梁允贤性子冷,平时言语不多,别看他和霍明谦是一个村子的,两个人很少来往。
接过包袱道完谢,便准备离开。
忽然想起宁玉婵嫁的是霍明谦的侄子,人都出屋了又返回去。
“三叔,玉婵……”
如今宁玉婵已经是他妻妹,这么明目张胆的关心,于理不合。
话到嘴边,终究是没能出口。
“如今我们也算是实在亲戚了。”
霍明谦很自然的以为他在说玉乔和玉婵是亲姐妹的事,笑道:“你忘了,我二姐嫁的就是你们梁家,本来我们也是亲戚。”
梁允贤点了点头,“三叔休息着,我去读书了。”
霍明谦总觉得他有话要说,可他了解对方的性子,刚才没能出口,追问也无济于事。
不过他忽然想起点事。
早前他听说长生订的是宁家长女。
可这几天和宁玉婵接触几次,确定她是宁家次女。
他记错了?
好几天没回来,床铺被人弄乱,他俯身整理一下,看见几个室友急匆匆进门。
抬头打了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