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因为辞藻,而是那工整又带着点倔强笔迹,他认得。
是蒋瑶喃的。
班里传来一声惊呼:“蒋瑶喃?是之前我们班的那个蒋瑶喃吗,她的语文成绩这么好了吗,居然语文作文还印了出来。”
他仔细读了下去。
作文里,她以“追逐月光”为喻,写一个身处井隅的人,如何心向璀璨,如何在泥泞中跋涉,如何一次次跌倒又爬起,只为了离那轮象征理想与远方的“明月”更近一步。
没有无病呻吟,没有华丽堆砌,字里行间是一种被生活打磨过的清醒与不甘,以及一种近乎执拗的坚持。
尤其是最后一段:「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我或许曾是井蛙,是夏虫,但既然见到了海的模样,感受到了冰的寒意,便再也不能安于方寸之间的温吞。我本将心向明月,纵使身陷沟渠,此心不渝。」
陆凌风合上范文册,指尖在封面上轻轻敲了敲。
她好像在六班过得不错,进步也很大。
高一下学期的一整个学期,两个人因为不同班,交集并不多。
第二次“交集”,是在不久后的校运会,陆凌风作为广播员,负责在主席台播报赛况和加油稿。
女子一千五百米比赛即将开始,他在准备器材时,无意间瞥见跑道起点处那个熟悉的身影。
蒋瑶喃穿着略显宽大的运动服,正在做热身,表情是如临大敌般的严肃。
他知道她体育并不突出,甚至可以说有些勉强,参加这种耐力项目,对她而言无疑是场酷刑。
他猜测这项运动项目,应该不是她自己愿意报名,也许是抓阄?也许像上次的语文演讲比赛一样,是硬着头皮上的。
发令枪响,选手们冲了出去。
果然,如他所料,蒋瑶喃从一开始就落在了最后几位,跑得有些吃力,步伐沉重。
一圈,两圈……不断有人超过她,她的名次似乎已经固定在了倒数的位置。
看台上本班的助威声也渐渐稀落,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领先的选手身上。
然而,跑到第三圈后半段,陆凌风注意到,她的步频虽然慢,却异常稳定,甚至……带着一种可怕的规律性。
她的脸上满是汗水,嘴唇发白,眼神却死死盯着前方,没有丝毫放弃的意思。
最后一圈铃响,奇迹发生了。
前面一些一开始冲得太猛的选手开始体力不支,速度明显下降。
而一直保持着稳定节奏的蒋瑶喃,却像是刚刚完成热身一样,开始加速。
她超过了一个,两个,三个……她的动作说不上多优美,甚至因为极度疲劳而有些变形,但那股咬着牙、拼尽最后一口气也要往前冲的劲头,却让看台上逐渐响起了惊呼声。
最后一百米直道,她几乎是靠着意志力在冲刺,硬生生地从倒数,追到了第一!
当她踉跄着冲过终点线时,直接脱力跪倒在了跑道上,被同学扶住。
陆凌风放下手中的稿件,透过广播站的玻璃窗,看着跑道上那个被人搀扶起来、几乎虚脱却笑得无比灿烂的身影。
那一刻,他心底某个地方被轻轻触动。
蒋瑶喃这个人,非常适合打持久战。
无论是学习,还是跑步,在蒋瑶喃身上,有一种看似柔弱,实则坚韧无比的生命力。
陆凌风很好奇,这场属于她的“持久战”,最终会走向何方。
他忽然想起她掉到普通班时,回复他的那一句“我会杀回来的”,当时的他回复说相信她,但实际上说不上不信,也说不上信。
现在一看,也许她还真能破釜沉舟,重新回到一班。
他在她身上看到的,不仅是坚韧,更是一种他极度渴望却不可得的“真实”和“为自己而活”的生命力。
他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也许一开始他控制不住接近她,想帮她,大概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拯救那个被束缚的、渴望自由的自己。
第21章 蒋瑶喃 一起去书店吗?
理(6)班的第二次月考成绩贴出来时, 蒋瑶喃像往常一样,从榜单末尾开始往上找自己的名字。
手指划过一个个陌生的名字,心慢慢提起。直到指尖越过中游, 继续向上,在一个她几乎陌生的位置停住了。
班级第一名, 年级第二百零三名,超过了秦一帆。
她的心跳猛地漏了一拍, 随即剧烈地鼓动起来。
目光急切地扫过各科成绩, 最终定格在语文那一栏:137分。
旁边还有一个用红笔标注的小小数字③。
同桌梁思甜凑过来,发出一声惊呼:“瑶喃!你班级第一!我的天!你语文语文全校第三?!”
几个原本在讨论成绩的同学都转过头,目光里带着惊讶和探究,落在了蒋瑶喃身上。
“真的假的?蒋瑶喃语文这么强?”
“137分……这分数也太恐怖了。”
“她之前在一班的时候好像就语文不错,没想到这么厉害。”
蒋瑶喃站在原地, 感受着那些目光,胸腔里那股一直憋着的气, 仿佛终于找到了一个出口,缓缓地、却坚定地舒了出来。
她捏紧了手指, 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但一种陌生的、带着暖意的力量, 正从心底滋生出来。
原来, 被看见的感觉, 是这样的。
下午的语文课,俞静老师果然重点表扬了她。“这次月考, 我们班的蒋瑶喃同学,语文取得了137分的好成绩,位列全校第三,尤其是作文, 立意深刻,文笔老练,大家要多向蒋瑶喃同学学习……”
俞静的声音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许。蒋瑶喃坐在台下,背脊不自觉地挺得更直了些。
她依旧不太习惯成为焦点,但这一次,她没有低下头,而是平静地接受了这份荣誉。
课间休息时,她去接水,路过教室后排,听到几个女生正围着李翠翠说话。
李翠翠是班里另一个贫困生,性格比蒋瑶喃刚来时还要怯懦,成绩也常年垫底。
“李翠翠,你这件衣服穿多久了?领子都洗变形了。”
“是啊,还有你这笔袋,破成这样还不换?”
“下次小组作业你别跟我们一组了,每次都拖后腿。”
话语里的讥讽和排挤,几乎不加掩饰。
李翠翠涨红了脸,低着头,手指死死绞着衣角,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蒋瑶喃的脚步顿住了。
这一幕,何其熟悉。
仿佛看到了刚开学时,那个因为来自小县城而被学姐无形中刺了一下的自己,那个在宿舍里被黄书意她们用言语孤立、却只能沉默以对的自己。
她直接走了过去。
蒋瑶喃站定在那几个女生和李翠翠中间,声音不大,却清晰地盖过了那些闲言碎语:
“讨论别人的衣着和文具,并不能让你们的小组作业得分更高。”
那几个女生没想到会有人插话,还是最近风头正劲的蒋瑶喃,一时都愣住了。
蒋瑶喃没有看她们,而是转向李翠翠,语气平和地问:“李翠翠,你有不会的可以问我,我以后可以帮你补习。”
她帮助的不仅仅是李翠翠,也是那个曾经被人欺负的自己。
李翠翠猛地抬起头,眼睛里全是难以置信,随即涌上来的,是如同抓住救命稻草般的感激。
她用力地点了点头,声音还有些发颤:“好……好。”
蒋瑶喃朝她露出一个很浅、却十分坚定的笑容,然后自然地拉着她的胳膊,将她从那个令人窒息的包围圈里带了出来,走向自己的座位。
身后那几个女生面面相觑,脸上青一阵白一阵,最终悻悻地散开了。
坐到座位上,李翠翠还在微微发抖,低声道:“蒋瑶喃,谢谢你……”
蒋瑶喃看着她,仿佛看到了曾经的宋小满,也看到了某个时刻孤立无援的自己。
“没什么。”她轻声说,将手里的笔记本推过去一点,“以后有不懂的,可以问我。”
阳光从窗户斜射进来,落在两人并排的课桌上,暖融融的。
蒋瑶喃知道,她或许还没有强大到可以改变整个环境的规则,但至少在此刻,她有能力为另一个挣扎的灵魂,撑开一小片免受风雨的角落。
她成为了那个她曾经在最无助时,无比渴望能出现的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她只想要自己能够变得更强,无论是成绩,还是心态。
几天后,俞静带来新消息——本学期贫困生又可以申请了。
提交申请表,在国旗下,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念感谢信。
在这个高敏感、高自尊的十六岁,不部分的学生都会觉得难堪。
蒋瑶喃是一个自尊心非常强的人。
她只能对着镜子,一次次告诉镜子里那个女孩,跟她说:“自信些,再自信一些。”
-
周一的晨会,依旧是熟悉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