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敬登基后,原本将二皇子给了太后养在膝下,但没两年太后病逝,李鸿越便又回到了无从归属的状态。
此时他将至少年,不复从前稚嫩懵懂,更加明白权势的重要与可贵。听说父皇有意将自己放在后宫未有生育的嫔妃膝下,便开始忧心自己将来去处。
先皇后去世多年,后宫中位分略尊崇些的嫔妃不过寥寥数位。有德能养育皇子,自身又未生育的嫔妃,唯有德妃与丽妃两位。
李鸿越一开始盼着去德妃宫里。
德妃出身王府,算起来还是先太后的亲戚。因出身显赫些,入宫时的起点就与其他秀女不同。先太后尚在世时,对德妃更是扶持看重。
看在太后的面子上,想必德妃娘娘待自己会亲切些。
此事李敬迟迟未有安排。过了月余,忽然叫李鸿越来后宫一同用膳。
李鸿越忐忑地去了。
伴驾的两位嫔妃正是德妃与丽妃。李敬一如既往威严少语,让李鸿越这顿饭吃得心中不安。过后没几天,便从御书房传出了旨意
,将二皇子送去了丽妃宫里。
李鸿越大失所望。
丽妃出身不显,连位分也不及德妃。自己养在丽妃膝下便算作她的皇子,自然不如做德妃的长子来得气派。
他心有盘算却落了空,因此在丽妃处表现得不大周全。
丽妃却是个和蔼的,并不同他计较这些失礼,反倒对李鸿越处处关照叮咛。时日长了,李鸿越才逐渐真心实意将丽妃当做母妃看待。
有人关心,又少管束。日子若是这样下去,过得倒也不算差。
李鸿越早放弃了与兄弟争辉的心思,干脆大摇大摆地专注作一个闲散皇子。太子长兄乃先皇后所出,又有父皇一贯栽培,地位岂能轻易动摇?自己混不吝能安生度过后半辈子,也就算了。
少年皇子人生正惬意时,宫中传来丽妃有孕的消息。
李鸿越闻之一惊。
但他惊讶之余,仍是为丽妃高兴的。丽妃入宫数年无子,也是她自己心中一直以来的缺憾。虽说尽力在李鸿越身上弥补疼爱,但若能有亲生血缘,感受到底会有所不同。
李鸿越十分理解。虽然有些心酸今后丽妃的疼爱便不止给自己一人,但他已渐成人,哪该是这样小气计较的性子?
他是真心为丽妃喜悦的。
然而丽妃怀胎不足三月,竟意外动了胎气,血流不止。
太医院已派人全力救治。李鸿越直觉不妙,跌跌撞撞去寻李敬,李敬正要同他去丽妃宫中时,丽妃身死的消息已从启祥宫那边传报过来。
李敬沉默伫立许久,叫他去见丽妃最后一眼。
李鸿越红着眼扭头走了。
丽妃身体康健,饮食谨慎,怎会突然出血?正因直觉事有蹊跷,李鸿越才顾不得丽妃危急,要来求李敬前去看望。
若非如此,他或许还来得及见丽妃最后一面。
…
李鸿越娓娓道来,不知不觉半个多时辰便过去了。
其间,冯芷凌几番欲言又止。见他愈见沉恸,唯有默然。
说到丽妃去世时,李鸿越隐有泪光。他惨然一笑。
“嵇夫人见笑。”
他停了话语,微微闭上酸涩眼睛,平缓心绪。
丽妃死后,他求李敬彻查。彼时后宫中乃德贵妃掌事,李敬便将此事交由她去负责。
然德贵妃搜查无果。
丽妃宫中干干净净,毫无痕迹,她即便能上天入地,也无法凭空找到线索抓住幕后之人。
何况,当真有幕后之人么……安知不是丽妃命薄,没有运气诞下龙子?
德贵妃本想早些复命圣上了结此事,又恐圣上见自己无功而返,认为自己无能……竟听了身边人的劝说,想出一个昏招。
随意将活血的药丸放到一个位分低又无家世背景的嫔妃宫中,再拿人交差,便能显她自己的才干出来。
如此一来立下威信,她离皇后之位或许能更近一步。
太后病时,说后宫无人可做主,她病着亦不能安心,有意要圣上抬举德妃。李敬便遵太后心意,升德妃为贵妃,专理六宫。
但德妃仍无子嗣傍身,时常忧愁自己在后宫中地位不能稳固。眼前丽妃遭难,于她而言倒是一个难得的出头机会。
李鸿越冷眼看德妃耍小手段,试图踩着别人的命继续往上爬。
他压根不信是那妃嫔做的。
丽妃有孕,自觉深受威胁的自然只能是那几位已有皇子的后妃……还有地位最高却一直没有生育的德妃自己。
后宫中从未出头引人注目的低阶妃嫔,哪有这等胆色来谋害在宫中一向与人为善的丽妃娘娘?
好在李敬虽然不管后宫事,但却并非那般好糊弄的人。德贵妃的小动作,略叫秦玉阳派人追查便知晓。
因此事,德妃被褫夺封号,降为答应。这对心高气傲的德妃而言,丢人现眼,不亚于当众羞辱。若不是碍于家族颜面牵连,只怕当日便要在宫中自尽。
但丽妃之死,仍然毫无头绪……太医院亦说丽妃虽然一向康健,但孕后气血渐虚,一时大出血也有可能。
此事不了了之。
*
窗外暮色逐渐昏沉,小阁中的温度愈发凉了下来。
良久,冯芷凌才开口:“想来殿下心中,早已有怀疑的人选了罢?”
李鸿越方才慢慢平静了情绪,听她这般开口,眉头轻微舒展:“你果真很了解我。”
他还没说到那最为关键的时候,她却已经猜出了他讲这段故事的目的。
冯芷凌道:“殿下大约不会有如此兴致,与我聊一些无关过往,说起这些想必是有缘由的。”
她原本一心想试探李鸿越态度,好叫自己尽快平安离开。但他将宫中旧事铺开道来,她只好先专心听听他要说什么。
见李鸿越眉目阴郁,她心念一动:“看来丽妃娘娘,一定是个很好的人。”
第125章 试探:惹惊惶只恨夫人已为人妇
“她确实很良善。”李鸿越轻笑了笑,“若非如此,父皇大约不会将我安排去她处。”
小时候自恃机灵,却还看不懂局势。纵使德妃位分更高又与太后沾亲带故,以她的性格与行事之糊涂,未必肯对非自己亲生的皇子用心关照。
那次用膳之后,李敬替他选了丽妃……李鸿越许多年后回忆起来,才明白父皇为何作此安排。
丽妃知晓他自幼无母后,面上便忍不住露出一丝疼惜。德妃听见这话,却只是蹙眉,暗中担忧李敬会看在老太后份上,将这半大不小的皇子塞到自己这来。
她入宫不过数年,正值年轻美貌野心蓬勃,自然一心想要自己的子嗣。
李鸿越生母有过失,又一向不得圣上宠爱重视,接他来自己宫中也没甚好处。前些年后宫中已有妃嫔陆续生下三位皇子,德妃只想第六位皇子能从自己肚皮出来,哪有闲心养育其他女人的儿子?
冯芷凌隔桌站着不坐,却伸手替他斟了杯茶:“殿下与我费这些口舌,应该不止是为了怀念丽妃娘娘而已?”
她心中有了猜测,仍轻声问他,“莫非,殿下对娘娘身死的真相,已有线索不成?”
李鸿越看她一眼:“这些年,我从未放弃追查。”
他于宫中没什么声望,也不必在乎皇家规矩,便干脆装作大大咧咧不务正业的样子,常常跑出宫去。反正李敬对他不作约束,旁人更没立场管教皇子如何做事。
朝臣之中,难有人肯为李鸿越这等平庸皇子效忠卖命,他唯有从宫外入手,培养了一小批属于自己的人手来为他做事。宫中暗察他亦从未松懈,时间长了,倒真叫李鸿越发觉些许蛛丝马迹。
丽妃身边一个极受她信赖的宫娥,在启祥宫无主之后,便去了另一位嫔妃宫中。头先几年的境遇都平平无奇,过了五年,忽然被惠妃要去自己宫中当了女官。
惠妃便是三皇子生母……原先与丽妃的关系也还融洽。丽妃出事时,李鸿越将她身边打过交道的嫔妃都怀疑了一遍,而惠妃同当时的琪嫔一样,都被他放在嫌疑最低的人选里。
琪嫔的位分低,不至于有这样的胆魄提前去谋子嗣之争,李鸿越见过琪嫔几次,觉得她看上去便是不争不抢的性子。不但如此,甚至撞见两次嫔妃聚会时,琪嫔故意低头后退,有意叫父皇不要注意到她。
据说琪嫔封嫔前,原是过两年便要放出宫的一位女官。这样无心钻营的人,自然不会想方设法去害有孕的丽妃。
至于惠妃……因三弟乃父皇登基后出生的第一个皇子,惠妃风头在宫中一时无两,甚至曾叫德妃嫉恨不已。然惠妃亦家世显赫,并不输于德妃,叫德妃有心排挤也无可奈何。
启祥宫事发那阵子,恰好三皇子生了水痘,又高烧不退,惠妃唯恐儿子是染了天花,忧心不已,随时陪伴轻易不出端宁宫。李鸿越见她憔悴得人都瘦了一圈,料想她此时更不应当有闲心害人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