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娇宠咸鱼日常_江不在野【完结】(105)

  七年前施庭松死后,除了韩佑,整个大梁朝都再找不出能统领一军的武将,闻有列就是剩余的矮子里拔出来的那个将军。

  当年首将既亡,镇北军中群情激愤一扇即燃。

  如果韩佑选择利用此点,拥立自己在军中的地位,或是做出再次出关追击北蛮的决定,都是崇安帝所不能接受的。

  于是崇安帝亲自下令拆散了他和镇北军,将韩佑调到了越州。

  新来的闻有列甚至不属于镇北军的将领派系,他是连州升调来的,一道圣旨就将他送上了一军总兵的位置。

  在烟州,他除了皇命谁都不能听,这一步也算崇安帝对镇北军力的制衡。

  闻将军的上任,也代表着镇北军的首将不姓施的人。

  看完彭截草杆后,闻有列同样不敢耽搁,附上自己的一页简信后,准备叫人快马。

  现在只是收到消息,战事还未开始,若无容都命令,他不能擅自动兵。

  亲信接过信封后立刻便准备启程,突然被闻有列又叫住了。

  “等等!”闻有列握拳抵住桌面,看得出来十分纠结。

  但他想起容都中传来的局势消息,闻将军只犹豫片刻,又皱着眉补充了一句:“我再写一封,送去太子府!要快!”

  他是皇帝扶持上来的人,除了烟州事宜,容都朝堂上的变化也要及时掌握,这样才能让自己免受党争波及。

  而容都各种消息都表明,若无意外,太子很快就会登临大宝。想起陛下和太子对战事的不同态度,闻有列需要让太子看到自己的态度。

  -

  腊月二十日申时,闻有列的两名亲信带着将军的信件,一路都不敢歇息,紧赶慢赶终于到了容都。

  都城内年味渐浓,一片喜庆祥和,这两名从边关赶回来的将士却格格不入,快马穿过街道,因为他们手中揣着一封比催命还急的情报。

  根据闻将军信中报告,北蛮人恐有战争意图。

  这两封紧要信件一封按程序递给了兵部,一封则是送到了太子府。

  钟晰从信封中倒出了那段已经完全干枯的草杆,轻轻一捻,干燥的植物带着一点泥土,在太子手中化成了粉末。

  他抬眸扫了一眼堂问单膝跪候的传信兵,审视的目光带着如山般沉重的压迫感倾倒而来,后者直接在三九寒冬中直接惊出了一身冷汗。

  “另一封送到兵部了吗?”钟晰问道,声音听不出情绪起伏。

  半跪着的传信兵却觉得一座大山直接压在了自己背上,让他承受不住想直接匍匐于太子身前。

  他方才根本没来得及禀报自己的同伴带着送往兵部的第二封信!

  太子就这样轻易猜出了闻将军的意图,他的视线简直能穿透自己,看到千里之外的闻有列。

  传信兵努力稳住声音回禀:“回殿下,闻将军已派另一人送入宫了。”

  “什么时候送到的?”钟晰接着问。

  “大约酉初。”传信兵不敢看他,只好低着头回答。

  传信兵被带离太子府,并未得到太子的明确指示,只让他再等一日。

  钟晰的指节轻轻扣击桌面,眼睛一瞬不瞬地盯着那封潦草但重逾万钧的情报。

  这信送到的时机很巧,酉时兵部尚未下值,而烟州急报足够引起他们重视。

  不论兵部是选择送上内阁,还是直接递到承光殿,崇安帝今夜之前一定会看到这段情报。

  北蛮练兵,恐将发战。短短八个字,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崇安帝已经有一夜的时问考虑,必须在明天做出回应。

  钟晰的视线定格在虚空中的某处,面沉如水。敌人已经对凤回关虎视眈眈,难道皇帝还要视若无睹吗?

  第二日并无朝会,崇安帝也并未宣召内阁众人议事。

  诸臣互相望了望,皆从对方脸上看到了凝重的神色。

  实际上,早朝已经停了三回,承光殿的小朝会也歇了大半个月了,皆是因为皇帝现在的身体情况已经不足以支撑这样的精神消耗。

  皇帝将御案搬到了寝宫宣阳殿,太监们接到陛下的命令,一直称陛下需要静养龙体。若非要事,甚至连左相宋永都难得求见崇安帝一面。

  九成以上的政务都由内阁和太子暂理,陛下在宣阳殿的御案只起一个朱批按印的作用。

  昨日傍晚,兵部将闻有列的情报拟成折子紧急送到了内阁,他们短暂商议后,由当日主事庄思文大人立刻交上宣阳殿。

  但庄大人并未见到陛下,只好将折子交给了首领太监容德。

  但内阁及兵部皆以为这样的大事,陛下会召人商议的。

  战争近在眼前,虽不是立刻就要出兵,但起码也该备战应对北蛮了吧?

  然而现在连太子殿下都身在内阁。

  陛下还是一味沉浸在自己的想法中,连太子都不愿召见吗?

  若不是知道容德没这个胆子,他们都要以为奸宦误国,故意阻断了送到崇安帝面前的奏折。

  临近中午,内阁中一片沉默,钟旸姗姗来迟,然而众人都默契地略过了他关于昨夜收到的情报。

  大约是察觉到自己实在难以撼动钟晰的地位,大殿下已经不像一个月前每日到内阁点卯,只是偶尔来晃悠一圈,彰显一下自己的存在感。

  他关于通商口岸的事情依然在办着,但崇安帝现在连宋永都不想见,更别说看他这个好大儿无甚内容的奏折了。

  若不是钟旸还能时不时收到那位“乌先生”的信件,钟旸实在是不想再管这事儿,转而要去换个能直接引起父皇注意的项目了。

  乌先生并不在容都,据他送到大皇子府上的信中所说,他去了西解县,帮助殿下联络李清霖大人。

  钟旸十分欣慰,自从他因为收了江州和李氏的孝敬而连累李清霖被贬留州后,舅舅就不再管他在容都的事情了。

  这导致钟旸犹如失去了左膀右臂,在太子一党的围攻之下更是难以招架。

  他以为舅舅是对自己失望了,但是现在乌先生要为自己去劝说舅舅,这让钟旸觉得自己给出去那枚令牌真是十分值当。

  今日钟旸来内阁是要取自己前几日拟好的折子。

  乌先生在信中催促了他督办的通商口岸事宜,而钟旸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毕竟乌先生不是他的属下,他们更像一种合作关系。

  现在他那边已经帮自己联系了李清霖,钟旸同样需要拿出点成果,才能维持这段合作。

  他要带着自己的折子再去见父皇,钟旸已经打好了劝说皇帝的腹稿,如若不行……他还有一个铤而走险的计划。

  第94章

  午后,钟旸揣着自己的折子到了宣阳殿。

  恰好崇安帝用完午膳准备喝药,钟旸便接过太监手中的玉碗,孝顺地跪在脚踏上侍药。

  崇安帝靠着榻上的一个软枕,半遮着眼瞳,说不清是精神不济,还是不太想赏大儿子一个正眼。

  皇帝在这个位置上坐了十几年,足够他看清底下人的心思。

  古往今来,能够集权于一身、随心所欲的帝王还是太少了,大部分都是在各方势力间寻找制衡之道,崇安帝也是如此。

  崇安帝一直觉得,手底下山呼万岁的人也需要从他这里换取什么,才会老老实实为他做事。

  现在钟旸在他面前扮这一出父慈子孝,是有什么目的?

  但他没什么精神和力气再去和钟旸打太极,干脆不说话,等着钟旸自己提出要求。

  待钟旸小心地喂完了一碗汤药,又接过温热的帕子替父皇擦净嘴角,谁看了都要赞一句孝子佳儿。

  终于,又扯了几句家常后,钟旸扯到了自己真正的来意。

  “父皇前些时日交与我的关于新设三地市舶司事宜,儿臣这两个月办得有些成果。”他又细细谈了一些相关。

  “江州那两县呈上来的报告,儿臣瞧了,都是可行的,现在是否能派两个人去,实地考察一番,好着日子选址设令了呢?”

  钟旸说得谨慎,崇安帝则是一直眯着眼,只偶尔点一点头示意自己在听着。

  他虽然偏爱自己这个大儿子,但也能看出钟旸没什么才能,思虑单纯,容易被蒙骗。

  但他的心总是好的。崇安帝对大儿子这一番小心关怀还算受用。

  即使崇安帝对钟旸十分包容,他也不打算继续让钟旸推进了。

  三年前大皇子收了江州及李氏数十万两白银的事还历历在目,他若是再在江州得了这样一个盈利丰厚的差事,谁也不保准钟旸会不会再次狠捞一笔。

  崇安帝睁眼,目光还算温和,钟旸瞧着自己没说错话,赶紧把准备已久的那本折子双手递上。

  崇安帝略翻了翻,点点头道:“你做的很好。”

  钟旸喜笑颜开。

  “但这事儿年后再说,你也不必继续跟着了,到时候换个差事。”

  钟旸愣住了,他没想到这实际的第一步还没落地,父皇就要把他摘出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天作之合 甜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