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雁归微微一笑,“我们下个月月初便启程,朝中就劳烦长公主殿下。”
“我不擅长用人,不懂断案,且贪财好色。”临安态度坚决地拒绝,“你们要让我管银钱,那我就全部挪为私用。”
临安长公主的能力,墨承影心里还是清楚的。
“朝政自有尚书令,你顺带看着就行。”他语气轻飘,十分轻巧道,“养居殿已有数年不曾翻修,你若闲着,便和工部的人商量着,处理一下。”
养居殿是皇帝的起居之所,目前小皇帝在住。
临安长公主难免要多问一句,“小皇帝是要生病了吗?”
“人吃五谷哪有不生灾的?”
墨承影微微一笑,“他自幼体弱,需要好好将养。”
现在不杀他,是因为还不到卿卿登基的时候。
但他若病了,便意味着在需要的时候,他可以随时名正言顺“驾崩”。
“而且他现在这个年纪,正是需要潜心学习的时候,太傅年岁大了,进出宫也不方便,将他挪去清漪殿居住,也好方便太傅教导。”
清漪殿大概是后宫中,离前朝最远的宫殿了,这是要让小皇帝彻底远离朝政。
临安长公主晓得里头的深意,“清漪殿近御花园,景色怡人,无论是养病还是学习,都是极好的。”
“养居殿要修,那后头的椒房殿是不是也要一并翻修?”
墨承影听了,立刻看向沈雁归,“卿卿,你瞧,我就说她适合吧。”
“……”
临安长公主恨不得扇自己一巴掌:多什么嘴?
“打通!”
那以后可是他的宫殿,墨承影大手一挥,“该花花,户部那边若是不愿支银,让少府那边出。”
反正皇帝的私库,日后也是卿卿的。
朝中大的隐患已除,赫连珏必然已经回他的南褚,但是冯妧清目前还下落不明。
以冯妧清现在的实力,想要闹出大风浪不大可能,可是沈庭还有把柄在她手里。
墨承影和沈雁归双双离京,难保她不会趁机进京闹事。
所以在离开之前,沈雁归还有一桩必须要做的事情。
第204章 真相
此去纪州即便一切顺利,也得至少半年时间。
阿娘早就不是父亲的第一选择,京中万一有什么变故,阿娘和圆圆首当其冲。
她不能给自己留下后顾之忧。
沈雁归打定主意将娘亲和圆圆接到王府来。
翌日墨承影下朝,沈庭还在衙门,摄政王府的马车直奔沈府。
“也不知道阿娘肯不肯去王府?”
沈雁归窝在墨承影怀中,绞着他的衣裳叹气。
墨承影胸有成竹道:“你放心,这次一定可以将阿娘和圆圆带过去。”
沈府门口的奴才不复往日气焰,一个个弯着腰、脑袋恨不得点到地上,语气无比谄媚。
沈雁归直接去了东院萱草堂。
“去王府?”
江佩蓉听说了女儿来意,不出意料地拒绝了,“而今府上无人敢与我作对,你父亲对我也尊敬有加。”
“何况你们都要离京,我去王府做什么?”
江佩蓉转身将一本医稿手迹拿给沈雁归,“这是你外祖多年从医经验,我也添了一些,从今而后,姜家医术便交给你了。”
“阿娘,冯太后没死,父亲从前是不是给她做过药?只怕我们一走,她便来找你们麻烦。”
沈雁归将医书放在桌上,握着江佩蓉的手,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别的也就罢了,若是将你和圆圆抓起来,威胁我,可如何是好?”
“不是什么要紧的药,也没有证据,她威胁不了你父亲。”
威胁本身是不需要证据的,可要怎么才能说服阿娘呢?
沈雁归看向墨承影,来的路上,他还信誓旦旦作保,怎么这会子没声音了?
墨承影拿起桌上的医书,随手翻了一页。
“阿娘这医术,是永州江家,还是京城姜家?”
沈雁归没听懂。
江佩蓉脸色明显滞了一下,她垂眸低头,右手握着左手指尖,道:
“臣妇不知王爷所言何意?”
“在猎场时,破山意外听到温院使唤阿娘佩兰。”
“听、听错了吧,我们那时候在研究用药,他……”江佩蓉手上用力,强自镇定解释道,“他唤的是佩蓉。”
“阿娘可以不懂京中礼节,温院使乃是进士出身,与阿娘若非旧识,是断不会不顾礼数,私下唤您闺名。”
沈雁归也听出不对了,“阿娘怎么会认识温院使?”
墨承影坐下,替江佩蓉回答道:“因为姜温两家是世交。”
他将手稿合上,放在桌案上,“阿娘自来京城不肯出沈府,不是因为没名没分,是怕出了门,被人认出来,对吗?”
江佩蓉没说话。
“阿娘可知道,你上次故意制造证据,诱导卿卿以为阿娘是南褚百里氏的后人,叫赫连珏钻了空子,险些害了我跟卿卿。”
墨承影有意将事情往严重了说。
江佩蓉有些慌了,“我、臣妇并非故意。”
沈雁归越听越糊涂,“到底怎么一回事儿?”
墨承影回答:“若不是姜家出了意外,你和温川柏或许是兄妹。”
“哈?”更迷糊了。
“当年的事情,我都查清楚了。”这半句话是告诉江佩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