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皎淡笑道:“现在那些士绅手里的田地是不用交税的,对他们影响不大。”
崔珏没有应答。
陈皎继续道:“我们汉人大半被胡人屠杀,若要尽快恢复生机,人丁增长尤为重要。”
这话崔珏没有反驳,只道:“陛下所言极是,不过丁税已经流传了上千年,若忽然更改,只怕会引起朝臣非议。”
陈皎不答反问:“科举制不也推行得挺好的吗?”顿了顿,背着手来回踱步,“现在全国的人才经过层层考核筛选,最终进京统考,定下前程,给天下所有读书人一条上升的通道,同理,摊丁入亩也是给所有百姓喘息的机会。”
崔珏沉默不语。
陈皎严肃道:“你若家中没有田地,靠出卖劳力讨生计,按以往,丁税年年都得交。若实施摊丁入亩,就无需再缴纳赋税,日子是不是要轻松许多?”
崔珏点头。
陈皎:“日子轻松了,是不是可以考虑养两个崽?”
崔珏:“……”
陈皎:“谁若敢拦我国策,格杀勿论。
“我陈九娘能走到今天,绝非靠官绅起家,靠的是百姓的口碑扶持。当初南方的百姓既然心甘情愿扶持我北上,现在便是回报他们的时候。
“你们几位阁老仔细商议一番,若是不允,给我拿出不允的理由来,我不介意辩一辩理。”
她态度强硬,崔珏只得应是。
摊丁入亩影响最大的是富农和田地多的官绅贵族群体,但陈皎鸡贼的地方在于,目前官绅是无需缴纳税收的,故而对他们的利益影响不大,至少以目前为止。
崔珏的求生欲极强,虽然不太赞同,但陈皎确实有过人之处,干出来的事大部分都靠谱,故而持中庸的态度。
吴应中只想平安致仕,也没说什么。
就方世林和鲍起凤认为不妥,同陈皎辩了一场,谁也无法说服谁。
倒是方孝宣有很高的觉悟,认为摊丁入亩从长远来看,确实是利于人口增长的,他比较推崇。
叔侄意见不一,各有各的说法。二人到方月笙跟前就摊丁入亩辩论,老一辈与新兴晚辈就各自的理念展开论述。
方月笙倍感欣慰,因为他有生之年看到孙儿极速成长,已有宰相之才。
“阿齐啊,你四叔有他的考量,不过日后他若得罪了圣上,你可得想法子把他捞出来。”
此话一出,方世林皱眉道:“爹说什么胡话。”
方月笙没有理会他,只笑眯眯看着方孝宣道:“阿齐虽然没有你四叔圆融,但是能干实事,眼下圣上缺的就是干实事的人。”
方世林酸溜溜道:“爹埋汰谁呢,合着儿就偷奸耍滑了?”
方月笙摆手,“四郎浸淫官场数十载,不免沾染了世故。但阿齐是跟着圣上熬出头的,干的事桩桩件件都符合圣上心意,你明白吗?”
方世林没有吭声了。
方月笙继续道:“我年事已高,已经没有几年可活了,日后方家的兴旺全寄托在你叔侄身上。
“阿齐啊,你这些年已经磨砺出定性了,日后若你四叔捅出篓子来,定要想法子捞捞他。”
方孝宣:“四叔比孙儿老道多了,能捅出什么篓子来?”
方月笙温和道:“你还年轻,常在官场上走的人,有时候也是身不由己。”
方孝宣听得似懂非懂。
与此同时,宫里头的文太妃求到陈皎跟前,想托她给十娘陈含冬挑选合适的如意郎君。
陈含冬现在二十岁了,但对嫁人没什么兴致,可愁坏了文氏。
当初陈皎把文氏这房人留了下来,十娘和十一娘的去处文氏不敢做主。她们见识过陈皎的手段,只想在她的眼皮子底下安安稳稳度日。
陈皎觉得不想嫁就不嫁,因为她也没打算嫁娶,许氏道:“不嫁也没关系,但总得生个孩子,毕竟我家有皇位要继承。”
陈皎:“我借崔珏的种来生。”
许氏脱口道:“这岂不是无媒苟合?”
陈皎偏过头,“合着我生养个孩子,还得纳个男人进门儿来?”
许氏:“???”
欸?
她家闺女已经是皇帝了,好像纳男人有点奇奇怪怪?
第104章 番外:借种生子
母女你看我我看你,许氏总觉得哪里不对。
陈皎无比淡定,理直气壮道:“崔珏若不愿意,我就借其他人的种来生,但若想以此上位,那就别费心思了。”
许氏:“去父留子?”
陈皎:“对,去父留子。阿娘你仔细想一想,若把男人留着,岂不是留下隐患?”
这话许氏倒是赞同,“三代还宗,我晓得。”又道,“若留着亲爹,无异于吃绝户。”
陈皎甚感欣慰,“看来阿娘心中还是有数。”
许氏试探问:“你做得这般绝,崔珏可愿意?”
陈皎摇头,“他不愿意,他说他要活命,活得老长那种。”
许氏:“……”
陈皎:“我的这些姐妹们不愿意嫁人就不嫁,我还养得起。她们都已经是皇亲国戚了,不靠男人养,也无需看夫家的脸色。”
许氏很久都没有吭声,她经历过生产,还是有点怵,忍不住道:“儿啊,生产可是一道鬼门关,你贵为皇帝,当真要去闯那一关?”
陈皎不答反问:“阿娘,你觉得过继来的子嗣和亲生的,谁更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