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到一起的百官好奇仰望,无不啧啧称奇,都觉绚丽好看。
淼淼被乳母抱在怀里,兴奋叫嚷,指着天空活泼得好似一只闹山麻雀。
那时陈皎站在人群里,眼中倒映着绚丽斑斓的烟火,听着旁边裴长秀的赞美,觉得此生没有白来。
或许将来的某日,她的身边会站着更多的女官,与她携手并进。
第109章 番外:铁血女王
永和二年,火器监、神机营成立,摊丁入亩推行。
永和五年,准允女子科举入仕,成立木棉提举司。
永和……
永和十年,大雍逐步进入太平时代,这片曾经被胡人屠杀的土地重新迎来了生机。
摊丁入亩的税改促进了人口增长,曾经快要灭绝的汉人重复生育潮。
因着女子也能入仕为官,民间女孩们的地位得到大大提高,人丁增长在摊丁入亩的政策下得到有效恢复。
但凡能养得起的家庭都愿意生育,因为多余的人口只要没有土地就无需承担赋税,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
这些年南方随着木棉提举司的设立,棉纺织业陆续发展起来。富人仍然会选择丝绸,但棉布却是平民的首选。
岭南那一带家家户户都会备织布机,棉布能抵税,也能售卖,多余的开始外流,成为当地人重要的经济来源。
登基的这十年来,没有战乱烧钱,天灾人祸也少,国运昌盛,陈皎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
她的神机营,人手一支火铳;她的火器监,成功制造出第一枚大炮;她的花炮局,成为朝廷赚钱的暴利机器。
从无到有,她一直都在不停地武装自己,只为把君权牢牢握在手里。
春闱过后,陈皎特地扒拉了一遍考中进士的两百一十九人,心血来潮把尚未谋到职位的进士们过了一回,发现人满为患。
这些年的科举给大雍提供了大量人才,最初的时候人才紧缺,渐渐的人员开始多了起来,她特别满意自己的劳动成果。
现在淼淼已经八岁了,三岁开蒙,陈皎并未让她过早接触治国那套枯燥学说,而是先教她做人。
曾经被满朝文武竭力反对的官民一体纳粮随着人才的累积,再次复燃。
陈皎并未贸然提出,而是差巡查御史前往各州巡察百官,明面上是巡察,实则专门暗查底下官员挂名一事。
这些年她故意纵容,就是为了抓把柄一击即中。如果说以前还顾忌天下士人罢考罢官,那么现在,总有人愿意去替补。
科举制筹备下来的人员足以填补那些窟窿。
夏日蝉鸣声声,淼淼规规矩矩接受崔珏的功课考问。
小姑娘人小鬼大,偷偷给自家老子说宫里头新来了一位擅舞的小郎君,很得喜爱。
崔珏斜睨她,说道:“方才答错了,把手伸出来。”
淼淼撇嘴。
她的样貌像爹,神态和性格却跟陈皎如出一辙,有股子野性。
陈皎把她当男儿养,裴长秀亲自授课马术和防身技能。她有自己的小马驹,也会玩儿火铳,胆子贼大。
崔珏很重视她的功课,特地请大儒授课,结果没管几天就被气走了,因为她的问题特别多。
陈皎灌输给她的皆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用权势去制定规则,跟儒家那套背道而驰。
没法教。
崔珏只有亲自上阵授课,但淼淼有些调皮,被戒尺打过好几回,屡教不改。
写的字也张牙舞爪。
他颇觉无奈,只得语重心长告诉她,以后是要批阅奏折的,如果字写得太丑,会被朝堂上的老头们笑话。
淼淼这才规矩不少,同时也会发出灵魂拷问,为什么同龄的女郎都有玩伴,而她却要天天看那些老头儿。
崔珏回答不出来。
心中却忍不住腹诽,到底是不知人间疾苦的小祖宗,天下的读书人绞尽脑汁都不一定能见到那些老头,她却完全不当回事。
也对,她有一个厉害的老娘,可以从出生就被托举到巅峰。
“淼淼啊,你知道什么是亡国之君吗?”
淼淼:“???”
崔珏严肃道:“你阿娘好不容易才打下来的江山,若是断送在你手里,她会不会生气?”
淼淼:“爹爹想训我。”
崔珏:“我没有训你,我是想给你讲道理。 ”
淼淼:“阿娘说要教我杀人。”
猝不及防听到“杀人”二字,崔珏的眼皮子跳了跳,试探问:“如何杀人?”
淼淼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道:“阿娘说她要杀人了,让我好生看看。”
崔珏看着她没有吭声,隐隐有种不好的预感。
不出所料,变故在入秋时节,原是南方朱州查出一起贪污案,从而扯出不少问题。
朱州盛原郡有功名之身的士人近百人,因朝廷对这类人有免税特权,故而这些人名下挂了不少田地避税。最多的一家持有近两千亩,几乎再次回到淮安王时期的混乱。
陈皎有心抓典型,差出去的巡察御史们把各州挂名的田地做出统计,传回来的数量大得惊人。
大明朝末期的混乱情形犹如一道紧箍咒,时刻都在提醒陈皎官民一体纳粮的必要性。
她这个女皇帝不是靠官绅发家的,她靠的是民,靠的是民众团集一致输血夺下中原一统天下。
从最初推进摊丁入亩到现在,她不再隐忍,而是亮出屠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