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年代快穿:悲惨炮灰女配逆袭了_昌云【完结】(415)

  张娥一向被父母捧惯了,听他们这么说,分明是不为自己考虑,顿时脸都耷拉下来。

  “他们家现在防我跟防什么似的,我占不了一点好处,指不定还得被他们欺负,我才二十多以后的路还长着呢,我就活该一个人守寡啊!”

  张家父母一噎,双双对视一看,还是劝阻:“那你这决定也太匆忙了,等人没了再说也罢,你趁这两年多捞点钱,没钱傍身怎么活。”

  张娥一听这话就知道父母这边没戏,懒得和他们多说,直接撂脸子回隔壁弟弟妹妹屋休息了。

  张家夫妇看大女儿这样还一脸都不赞同,觉得把人惯的没样子。

  且不说离婚名声不好听,以后回来娘家住也住不开,再者底下的弟弟妹妹还等着她这个当大姐的帮衬点,这要是离婚,以后什么都帮衬不上了。

  ……

  张娥是个死脑筋,一心想着宋家人算计她,她绝不上套。

  父母不停地劝说,她假意答应下,实则趁着父母出去,她偷拿了户口本和当初的结婚证,直接拿着去宋家。

  ……

  宋满枝下午下班回到家,就看到大哥面露喜色。

  “小妹,你的计划果然管用,你上班刚走没多久,张娥就找上门来非要和我离婚。”

  宋满军一开始没答应,按照小妹所说的抱怨了几句,后面才半推半就的跟人去离了婚。

  张娥拿到离婚证乐得合不拢嘴,对宋满军还冷嘲热讽了半天。

  宋满军原本心中还有些感慨,毕竟他当初也是真心想和人过日子。

  可听到她那些嚣张得意洋洋过分的话,对人那是彻底失望,仅剩的一些感情也断了。

  宋满枝满意点头,“挺好,家里能省心点,大哥你就负责安心养身体,等身体好了以后,指不定能遇到更好的。”

  宋满军听闻这话,无奈一笑,“大哥就算了,当下要紧的是你,你老大不小了,比我更耽误不得。”

  宋母也附和道:“可不是,我家满枝长得俊俏性格又好,加上眼下有一份正式工作,咱们附近的邻居好多人向我推荐人选,不然抽空还是出去相见相见,指不定能遇到合适的。”

  他们倒不是为了彩礼或者是拿女儿换取什么,只是觉得在乡下耽搁了那么多年,再耽搁下就成老姑娘了。

  岁数小点还好挑选,岁数大都没得挑了。

  宋满枝压根没想过这些,所以直话直说:“最近一两年我不考虑这些,我只想好好休息,缓解这五年里带来的身心劳累,而不是嫁出去生儿育女操持家还要上班养家。”

  宋家三口一愣,他们不免又有些愧疚。

  宋母眼眶有些泛红,有些后悔催婚了。

  因为同为女人家,自然明白成家意味着多了更多的担子,生儿育女伺候公婆的确很累。

  她抬手擦了擦眼尾的泪花,立马说:“是妈不好,太着急了,那妈把那些都推了,你安心在家歇两年。”

  宋家大哥张了张口,想到自己糟糕的婚姻,一时间也没再说什么。

  的确,嫁娶人都有风险,小妹下乡已经过得挺苦了,万一婚后也遇到个不合适的,或者知人知面不知心的,那岂不是一辈子都毁了。

  他越想越害怕,赶忙开口:“小妹你考虑的对,这种事不急于一时,你先慢慢调整自己,人咱们以后有机会慢慢找,万一找不到就不找了,有爸妈大哥在不结婚都行。”

  宋父也开口表态,“能遇到合适的最好,如果遇不到,正如你大哥所说,这里永远是你的家,爸妈尊重你的选择。”

  宋满枝满意一笑,“嗯,谢谢爸妈大哥。”

  这种一点就清醒,从她层面出发,为她着想的态度才是家人,她也乐意带领一家向前走。

  一家四口一天天过的和睦自在。

  期间,宋满枝也没忘记乡下的恩人,买了一堆吃的用的邮寄给刘胜楠。

  而在三天后,她也收到了乡下刘胜楠的回信。

  信里的刘胜楠很高兴,说村长被撤职调查,因工作暗箱操作贪污受贿被抓去坐牢了,判了7年。

  牛建国也因为流氓被判刑十二年,牛家两口子直接病倒,女儿女婿们生怕牵连躲的都不来了,一时间牛家成了村里的臭狗屎,人人都不愿意和他们交往来。

  还说小沟村换了村长,村长是个文化分子,对他们知青很看重,给村里组建了小学,让知青帮忙教课。

  刘胜楠成功被选上,不用风吹日晒的整日下地,每天只需要教孩子读书写字,可比原先轻松多了。

  她还谦虚表示还有些欠缺,要捡起原先学过的课本知识,努力学习,争取当一位好老师。

  宋满枝看到这里真心为她高兴,而且难得人有上进心。

  提笔写了一封回信,鼓励她利用课余时间多学习课本知识,以后说不定有机会能深造读师范。

  第二天,她去邮寄信件,路过卖废品的地方,抱着试一试的心进去找了一圈,看有没有课本或者有用的书。

  结果还真在犄角旮旯垫桌子底下发现了两本,她翻看过后觉得还是有一定参考性,那老大爷看她想要,直接狮子大开口要五块钱。

  要知道废品一斤才一分钱。

  宋满枝和人讲价,但大爷是个精明的,好说歹说只给少一块,最终她用四块钱买下。

  虽然有点冤大头,但课本的知识带给人的未来有无限可能。

  对于刘胜楠来说是,对于刘胜楠所教导出来的孩子更是。

  她连同信件一并给人邮寄了回去。

  第554章 下乡炮灰知青15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

  宋满枝领到了第一个月工资,而且因为她工作效率高,出错率几乎为0,还得到了部门主任的夸奖。

  没过几天,宋家就收到家门口要修路的通知。

  占地拆除的总共有十来户人家,有比较人性化的选择,可以选择同等面积的房屋,也可以选择现金。

  但是在一个星期内,要修道路占地人必须全部撤离。

  其他人可能是占一些田地,有的可能是占一些房屋,而宋家几乎是土地房屋全都占了。

  大部分人家都是选择了钱,毕竟他们认为房子地不值钱,几间平房或者几块地能换大几千或者上万的补助,私下里乐得合不拢嘴。

  这10户人家,宋家算出来的补助金最多,因为她们家小院正好在路的中心处,小院周围的几块菜园子,以及后面的几棵桃树杏树,全部都得拆掉。

  那些乱七八糟下来补助能有2万元。

  宋父宋母却没有高兴,反而一脸愁容。

  因为公婆去世后,两人用仅剩的积蓄将房屋翻新,一切都是按照他们的喜好布置出来的。

  两人对房子投入了太多的心血,而且又是一家人的落脚点,他们实在舍不得拆。

  比起得那么多钱,一家人安心住在自己的房子里才是最踏实的。

  拆迁方看他们不为钱所动,就提议他们换置房屋。

  因为宋家所有的房屋土地面积加起来太大了,将近有800多平。

  还真没有这么大的房屋补给他们。

  他找领导解决,最后给申请到了市区房屋,公家新盖单位楼房,最大的3室1厅,面积大概在100平左右,市区出行方便,楼房住着又舒适。

  按照他们的户籍成员,按人头分可换四套住房。

  虽然从原先的800平降成400平,但市区毕竟有地理位置在,说实话能换四套新房,可也不算他们吃亏。

  拆迁办主要是为了赶紧空出来这块地方施工,所以条件都是给到最优。

  宋父宋母虽然不舍,可也没有办法,总不能不配合公家修路。

  一家四口总得有个住处,比起钱肯定还是房子更踏实,而且住在市区,女儿上班也更方便,不用天天骑车来回跑。

  夫妇二人有了主意,就去找女儿儿子商量。

  宋满军觉得四套房子太多了,一家四口总不能真一人住一套吧。

  他提议只拿两套房子,剩余的两套换成钱。

  一套他和父母住,反正他这种情况以后也不会再成家,至于另一套,万一小妹有合适的人选可以当嫁妆。

  即便是真不结婚了,以后也能有个傍身的住处。

  宋家父母听这话觉得好,这样手里有钱,也不用女儿月月挣工资养家。

  比起儿子的心安理得,女儿受了那么多罪,总觉得让她再挣钱养家他们愧疚。

  三人又询问宋满枝的意见,宋满枝点头,“大哥的提议挺好,不过还是换成三套房吧。”

  大哥身体肯定会慢慢好起来,以后万一成了家,别又因为房子的事打起来。

  事关利益,以后谁也说不准。

  三套,父母养老住一套,她和大哥各得一套,谁也不碍谁的事,更有利于家庭关系稳定。

  剩余的一套兑换成钱估摸有5000块,这年代放银行吃利息,一个月也有几十块,足够一家的开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年代文 爽文 甜宠文 快穿文 逆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