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始乱终弃了一个替身_姜不是生的【完结】(161)

  “家国有难,岂容你一家一户,做这个特例?”

  “死两个人而已,谁家还没死过几个?”

  第131章 找到找到了

  朱巧妹紧紧咬着牙关,隔着一层单薄的衣物,藏着一袋碎银子,就一两,被捂得很热了。

  这一两,放在从前,够买一套素圈的金饰,放到今日,也能换几担的粮。

  可换作各类数目的杂税,只够交一回。

  她往后退了几步,谨慎地看着这群小吏手中的棍棒和长刀。

  冷冰冰地吐出几个字:“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这样的话,是带着破罐子破摔的莽气的。

  经历这大半年的历练,朱巧妹虽还算的上是一个美人,却是一个艳中带煞的凶悍美人。

  她说这样的话,是很有几分底气的,只瞪一眼过去,似乎下一刻,就能抢过刀,往自己脖子上抹去。

  几位收税的小吏面面相觑,从彼此眼中,都看到了几丝惊奇和畏惧。

  可她的命,实在不值钱。

  若要了她的命,能免了这层层加码的税,想必不用她自己动手,这群人,以及满村满城的人,一人一口唾沫,也能将她生吞活剥去。

  为首的那人软了一点语气,有商有量般,“我们也不是独独针对你。”

  “你也知晓,现在全天下都在打仗……那么多人都上战场了,剩下的人,就不免多交点税。”

  有人唉声载道附和了一声:“不止你,老子也要交!娘.的,天天这个交完,那个交,老子儿子三岁大,一口粥都喝不上。”

  许是这些抱怨声,叫这些穿着官服的小吏,总算像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四处讨债的鬼,不叫人那么又厌又怕了。

  朱家附近的几户人家,也悄悄推了一丝门缝,带着一半凑热闹,一半是为了看事情是否能转换的心思。

  她们也跟着抱怨,跟着叹息。

  在这些乱七八糟的声音中,有件事,倒是叫朱巧妹弄明白了。

  原来,这满村的人家,都已经交足了税,有粮的,交粮,有绢布的,交绢布,什么都没有的,家中的男人就被拉了去,充当壮丁、苦役。

  将她们家一户,放在了最后,也是因这群小吏早早听说了朱家的事。

  死了弟兄,瘸了母亲,要粮没粮,要绢没绢,要男人,也没一个,他们自然不会在朱家的门前花太多的力气。

  可她的左邻右舍中,有好几人,是清楚她的近日的去向的,甚至,当初朱巧妹找到这份活计,离不开她们的帮衬。

  透过门缝,看见了姜姮的身影,一道素净的颜色,月光透过乌云似的,叫人以为是幻觉。

  朱巧妹不知不觉,就认了,也不再狡辩,不再敷衍,而是乖乖掏出银子。

  她先掩人耳目似的,拿出半两,苦着脸,说了一些哀叹的话。

  那群小吏很是同情,附和了几句,掂了掂银子,实话实说,“这……不够数。”

  朱巧妹扮出苦恼样,在原地站立了许久,又叹着说,“请稍等。”

  紧接着,就推开半遮半掩的木门,侧身入了屋。

  院子空荡荡的,并无第二人在。

  朱巧妹微不可闻地一顿,并无走远进屋,而是到了一旁,背着众人,蹲在土墙边,看似是翻着墙角,实则是从怀中掏出剩下半两碎银子。

  财不外露。

  这个道理,她从前还能仗着年纪小,理直气壮地不明白,如今却不敢不明白。

  因此,她宁可做出这一出拙劣的戏,叫人人看见她在外头的狼狈。

  小吏拿了银子,能交差,就扬长而去了。

  邻里邻外的几户人家,还探出头,明里暗里试探着,无非是哭穷,又想知晓,朱巧妹整日在外忙碌,能赚几分几两?

  朱巧妹轻轻巧巧地应付着,真话假话一同说,在双方齐齐的一通哭诉后,关上了木门。

  转身,见姜姮出现在院中,毫不意外。

  “刚才就瞧见了你,幸亏我回来得早,否则你可对付不了这些无赖。”朱巧妹轻轻笑了笑,可这一抹笑意,消不了她眉眼间的疲倦。

  “我以为……你不肯交那一两银子的。”姜姮帮她松下身上的包袱。

  朱巧妹摇头:“破财消灾,张婶、王姐……家家户户都交了税,没道理,就我们家能逃过。”

  不患寡而患不均。

  姜姮意外,轻轻看她一眼。

  朱巧妹又笑了笑。

  很难弄清楚

  ,她那一瞬的心思了,总之,她是不想叫人看见姜姮。

  也不想姜姮直面那些乱七八糟的事。

  她心疼姜姮,虽然有时候,她都不晓得自己为什么要心疼姜姮,但就是会不自觉心疼她。

  为此,朱巧妹明知家中的贫苦,却还是不愿叫姜姮也同她一样出去讨生活。

  不出去,就只能留下。

  留下,必须左右邻人的照顾。

  朱巧妹想了一通,咬着唇,心头却是茫茫然。

  一念闪过。

  万一……

  万一,当初没有捡她回家,一切会不会不一样?

  这样的想法把她自己个儿,吓了一大跳,很是心虚地去瞧姜姮。

  她神色平静,抬起眼。

  朱巧妹急忙扯了个由头:“我进去歇一会。”转过身,背对她,不想露出破绽。

  又怪自己,小肚鸡肠。

  也是此时,姜姮的声音,顺着风,飘了过来。

  朱巧妹身子一顿,停在了原地,额前的发,被吹得凌乱。

  “我忍不住……心疼你。”

  姜姮,是这样说的,轻声,并不干脆。

  但朱巧妹听见了,她张着唇,眸光又流了过去。

  姜姮的美,从未被粗食淡饭、布衣草鞋磨去丝毫,相反,或许是这近一年的山野清风、林中溪水,养得她更多一段天然的清丽之美。

  她就站在那里,平白叫人静下了心。

  “你……”朱巧妹正要说什么,下一瞬,就被姜姮眼角的水光,烫到了心口。

  “你怎么了?别苦呀。”急急忙忙,给她擦着泪。

  姜姮别过脸,不肯叫泪落下,又不肯轻易说了委屈。

  这一哭,彻底哭软了朱巧妹的心,叫她甘愿做牛做马,也要护着姜姮。

  又哄又逗。

  总算让姜姮止住了泪。

  “我先去收衣服。”姜姮声中还带着哽咽,一边说着,一边往前走。

  “好好好。”朱巧妹还忧心着,长长注视着她,却未见到那双沉静的淡色眸子。

  那几滴泪水中,有几分真,几分假呢?

  姜姮不知道。

  姜姮彻底清楚了自己的渺小,她能玩弄朝政,叱咤风云,却连最基础的一日两餐,都束手无策。

  若离了朱家,离开了朱巧妹,不出片刻,她就要被分食。

  连着昭华长公主的名号。

  接下来的日子,姜姮一心一意做着小宫女月牙儿。

  大有装模作样几年的架势。

  可苛政猛于虎,乱世不饶人。

  收税的小吏来得愈发频繁了,从一旬一次,到半旬一次,再是三日一次。

  与此同时,长安城的几道城门,守得更严,已不是朱巧妹之流可以使手段进出的了。

  唯一的财源,被硬生生断了。

  只进不出,只过了两个月不到,朱家本就为数不多的钱财,彻底见了底。

  姜姮和朱巧妹相视一眼,对着空荡荡的米缸,都无可奈何。

  因太饿了,就连生气都没力气。

  “我去寻一些吃食。”姜姮说。

  朱巧妹连连地看了她好几眼,很不放心:“我陪你吧?”

  “不用。”姜姮婉拒,又笑,“我已出去好几回了,你瞧我哪次没带吃食回来?”

  朱巧妹欲言又止。

  姜姮劝,“阿婆处,离不开人照护。”

  朱巧妹才被说服,又依依不舍的,送她到门口。

  其实,就只有很小的一段距离。

  到如今,二人活得,像是母女,夫妻,姐妹……谁也离不开彼此了。

  姜姮有时候,也很惊讶,她竟会与朱巧妹——一个农女——如此亲密。

  但又心甘情愿。

  她往外走,怀中是姜钺为她所亲手打造的玉簪。

  早不是完整的形状。

  这是世上仅有的顶级血玉,拇指大的一块,能换拳头大的金子。

  只可惜,这方圆十里,都无人识货,只将它当做寻常上好的玉石,同样拇指大的一块,只能换回一担的粮食。

  一担又一担。

  这血玉簪子,早已辨认不出当初的形状,只剩下半截。

  这日,她依旧去寻商贩。

  就在不远的镇子上,是一堆茅草屋中,唯一一处砖瓦屋内。

  这是一家当铺的分行,背靠京城内的一门豪族,所以是如今为数不多,肯收无用的金银首饰,能拿得出余钱和粮食的铺子。

  “还是换粮食?”中年商贩问,习惯了姜姮这位客人的到访,都无需她多说,就能明白来意。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相爱相杀  美强惨  追妻火葬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