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射箭领域,还处在‘米英时代’的笼罩之下,米英这个世界第一,已经蝉太多年,只要是她参加的比赛,都是毫无悬念的。
唐秀秀这么一说,剩下几人都斩钉截铁地点头,“那感情好,她参加比赛,金牌稳稳的。”
“那她的比赛,咱们一定得去啊。”
这是肯定的。
几人都是拖家带口来的,晚上所有人聚在一起吃个饭,睡觉的时候,照例是六个人住一个房间,按照当年说过的,她们也不分床睡,只把各个屋里的被褥拼到一起,打个地铺聚在一起,彻夜长谈。
米英参赛的射箭项目,自然是必须看的,不光唐秀秀和舍友们,几大家子人齐聚一堂。
孔春莲冯翠她们年纪已经不小,可那股精气神,一如当年,几个老姐妹坐在一起,说说笑笑,自得其乐。
郝珍珍看的有些感慨,“等我们老了,就和孔姨她们一样,还聚在一起吧。”
蒋丹丹嗯一声,“肯定的啊,那时候咱们估计都退休了,聚在一起更方便。”
她们有她们的话题,孩子们有孩子们的乐趣。
小橙子如今已经长得亭亭玉立,和福宝站在一起,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再加上晓龙几个男生,一个个朝气满满,很是吸引人的注意。
这群人,老一辈精神矍铄,小一辈的青春活泼,中间的知性优雅,一看看去,赏心悦目。
米英依旧是一身红色运动服,身姿笔挺,目光沉静,在赛场扫视一圈,就看着自家人的地方,实在是人多,占了不少的位置,她挥手示意,听到一片欢呼,笑着走向赛场。
以往都是在国外参加比赛,看台上国人的面孔很少见,如今在自家门口比赛,听着乡音,说不激动是假的。
这场比赛,注定是令人瞩目的。
当一个又一个十环被报出来,现场的尖叫和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几乎要掀翻体育场馆,谁不激动呢,又一枚金牌到手,而且是创造射箭传奇的人物,报纸和电视已经报道过,这是米英运动生涯的最后一场比赛,以完美的十环和一枚奥运金牌结束,任谁说起来,都是骄傲。
福宝的声音几乎要喊哑,她和小橙子抱着跳着,两人激动地哭出来,又笑着相互擦掉。
唐秀秀她们宿舍六人坐在一起,手牵手也是激动不已,这一刻,郝珍珍几人思绪万千。
那些青葱岁月里,谈理想谈未来,每个人都是积极的,未来是美好的,前景是光明的,可是,内心深处,是自卑的。
学得越多,懂得越多,就越能感觉到差距,那种无法追赶的差距,就像你还在用土坯盖房子,人家已经用上混凝土搅拌机,就算是用再大的力气,花再多的功夫,都无法赶超。
不得不说,那种无力感,挥之不去。
可是在唐秀秀这里,从来不觉得无法超越,她会说,我们的经济会腾飞,我们的未来会飞跃发展,她会说,不用有生之年,二十年三十年,我们就能承办奥运会,她会说,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她说,她上大学的理想,就是为强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听过她那些话的人,都会肯定的说,她做到了,她永远有那种力量,慧眼识珠,从陈晓水的几首诗里,看到她写作的潜力,从米英的射箭里,看到她光明的未来,从那些点滴之间,发现别人的长处,然后成就一个人的梦想,为强国梦添砖加瓦。
郝珍珍几人看着运动场上的米英朝这边走过来。
犹如米英当年参加锦标赛获得第一枚金牌的时候。
彼时,米英是一批横空出世的黑马,没人知道她的意图,可这次,她一动,立即有人知道她的意思。
摄像头立即在人群中寻找,然后锁定了目标。
唐秀秀,有人不知道她的名字,有人却对她的名字如雷贯耳。
米英走过来喊一声秀秀,郝珍珍几人立马簇拥着唐秀秀到栏杆前。
周围摄像头咔嚓声不断,几人都恍若未闻。
唐秀秀看着自己这个二十多年的好姐妹,想到她刚刚的意气风发,想到这些年的点滴,眼眶蓦然一红,“米英姐。”
米英那沉静的脸上露出一个笑来,像当年一样喊她,“低头。”
唐秀秀一下明白她的意图,却说不出一句拒绝的话,她知道,不管她说什么,都不会改变米英的想法。
她微微低头,任由米英把那枚意义非常的金牌,挂到她脖子上。
大屏幕实时转播这一幕,没过几秒,又开始转播另一个场景。
是当年,米英获得第一枚金牌,把金牌挂到唐秀秀身上的录像。
不知是谁提供的素材,黑白影像里,还是那两个人,一样的动作,一样的笑容,两相对比,让人触动。
现场是山呼海啸的欢呼声。
电视机前,则是解说员的温情解说,“唐秀秀,我国传奇人物,她是‘米英时代’的促成者,同时也是无数神化的缔造者,今天,我们只说射箭,当年,米英是小小山村的一个普通母亲,相夫教子,如果没有唐秀秀的引荐,那我们也无缘得见米英时代的来临,米英说,唐秀秀成就了她,所以,她的第一枚金牌送予唐秀秀,如今看来,这最后一枚,她也做出同样的决定,这两枚金牌,见证了一段友谊,更见证了一段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