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之把反派儿子养成乖宝宝_燕三月【完结+番外】(15)

  半夏本来赚的就是这一点差价,当然那种实惠要那种,还得结合乡下实在需要的东西去买。

  像是什么罐头、茶叶、烟酒这些东西进回去,肯定是要砸手里的。

  所以,半夏转了一圈后,决定入手一些盐、酱油、醋、饼干、冰糖和白糖,而这些都是散装的,像是酱油、醋这些,都是上百斤一个大塑料罐子装着,半夏小打小闹的肯定是要不了这么多的,还需得买塑料瓶子去装。

  “这些赚不了什么钱哟。”林姑姑道。

  一斤盐在镇上的供销社买也就两毛钱五一斤,在批发商店里进货,要五十斤起订,也不要票,1毛五一斤,每斤也就赚个一毛钱。

  半夏却很满足:“积少成多嘛,总好过一点进账都没有。”

  五十斤盐卖完可以赚个五块钱,在她看来已经很不错了,再加上其他的东西,要是销量能好,一个月下来不比姑姑在厂里上班的收入差。

  半夏花钱买了两个二十斤装的塑料大壶,可以手提的那种,酱油和醋一样先进了二十斤,酱、醋的价格一样,每斤进价两毛五分,半夏的价要和供销社卖的一样,三毛六一斤,一斤能赚个一毛一钱。

  利润高一些的也就是饼干和糖了,这些是要票的,但也有不要票的价。

  像是白砂糖和冰糖,要票的七毛八一斤,不要票的八毛三,每斤要贵上五分钱,可千万别小看这五分钱,能买上半两一根的大油条了。

  半夏也不要票卖,可以卖上一块一斤。

  糖这种东西半夏不敢多进,他们这里气候本就潮湿,山多树也多,这要是一不小心给潮了,就砸手里了,毕竟这是半夏选的这几样中最贵的东西了。

  白砂糖、冰糖按最低标准一样进了十斤,本来商场的员工还不怎么愿意,半夏和林姑姑说了好些好话,说着现在拿不走,以后的进货量肯定大,这才不情不愿的给称了重。

  半夏看着都有些不好意思,本来人家是五十斤一袋扎得严严实实的,因为她要得少,人家只能拆了密封的口袋,给他们秤了散装的。

  饼干就没办法按照散装的称重了,只能一箱一箱的买,这东西要是密封不好就得软了。

  商店里的饼干有好几种,半夏只选了一种,长方形的饼干上撒着白糖和芝麻,半夏之前也吃过,又香又脆,一箱里面有二十斤。

  至于价格,要票的七毛三,不要票的八毛,半夏的价能卖上一块钱一斤。

  半夏又花了两毛钱买了两种透明的塑料袋,一种是四四方方的可以拿来分装白砂糖和冰糖和盐用,另外一种有耳朵可以提,用来装饼干。

  还买了装酱油和醋用的一个漏斗,花了两毛。

  再加上买塑料壶的一块钱,这一下加起来就花掉了五十一块五毛。

  副食品商店的旁边紧挨着日用品店,半夏又进了一些火柴和肥皂,这两样也是个消耗品,虽然每件的价格只有只能赚到几分钱,半夏也不打算放过。

  火柴一分三一盒,卖价两分,半夏一次性拿了50盒。

  肥皂三毛一一块,可以卖三毛六,半夏进了二十块,毕竟这个东西也不是所有人都舍得用的。

  这里花掉了六块八毛五分。

  半夏的一次进货就花掉了五十八块八分。

  林姑姑咋舌:“这看着一样样的没多少,加起来还真不少,快顶上我一个半月的工资了。”

  半夏算了算,这些东西都卖了,她大概能赚个十八块多钱,要是一个月能进上两次货,她就啥都不愁了。

  麦冬守着一堆的东西有点犯愁:“该挑两个担子来才对。”

  半夏和麦冬都是空着手来的。

  林姑姑想了想道:“你们等我一会儿,我去厂里借个板车来,拉到车站,上了车就好了。”

  半夏点头,也只有这样了。

  制衣厂离这儿并不算远,没过多久林姑姑和跟着一起去推板车的麦冬回来了。

  几人一起把地上的东西装上板车,推着车去了车站。

  路上林姑姑道:“要是有辆自行车就好了,一两百斤的东西拉着方便得很,县里离着也不算远,来来回回的都方便,不用老是等客车的时间,你们下乡也可以带货。”

  林姑姑家倒是有辆自行车,但一般都是林姑父在骑,林姑姑回娘家都是坐客车。

  半夏也是这样想的,但是买自行车要票,这一时半会的还真置办不上。

  第18章 林父的竹编手艺

  到了车站后,车到是在了,就是还不到发车时间,半夏几人顶着售票员的目光把东西往车上搬。

  “这是干啥啊?买这么多东西?”

  售票员还是那位给半夏提供石冬青信息的大姐。

  半夏笑了笑没有过多的解释,嘴里只是说着麻烦了的话。

  大姐人还不错,见东西多,就让半夏他们就坐前面,还让已经坐好的老乡往后面移一下,换个位置。

  现在的人都质朴,乐于助人,老乡没有二话,赶紧把自己的背篓移到了角落,坐到了后面去。

  而半夏他们的东西就放客车前面空旷点的地方,大姐和司机也没有嫌弃说他们占的地方大,让多交钱什么的。

  林姑姑把半夏他们送上车后,说了两句话就走了,走之前还问半夏,要是有二手的旧自行车要不要?

  半夏听闻后直点头,只要是能骑,管它是不是二手的,要是买个新的自行车,让她去上山下乡的骑着去卖货,她好心疼呢。

  “那行,我帮你看着,我们厂里或是家属楼里肯定有人想换新的,等问好了我再通知你。”

  说完后,林姑姑便挥了挥手离开了。

  客车到了镇上,麦冬腿快,跑着回去拿扁担和担子,半夏提醒他,别忘了再背个背篓来,谁知他才走几分钟,就挑着一根扁担跟着林长生的背后倒了回来。

  “爸。”

  林长生把背上背着的背篓放下:“我就知道你俩马虎,空着手就往城里跑,快装上回家。”

  半夏笑了笑,弯下腰就开始往背篓里放东西。

  麦冬也拿绳子开始酱醋壶的耳朵上套,当东西都装好后,林长生弯腰就背起背篓。

  半夏赶紧扶住:“爸,让我来吧。”

  林长生刨开她的手:“行了,别推来推去的,没几步路。”说完提步便往出镇的方向走。

  麦冬紧随其后,提着担子跟着。

  半夏空着手真心的不好意思,只得快走几步,把背篓上横放着的那一箱饼干给抱了下来,自个抱着走。

  林长生回头看了她一眼,没说什么就转过了头。

  半夏却有话说,一路上和自个的爹说着都买了些什么,分别是什么价,每样东西能赚多少差价。

  等到了家,半夏的手都酸了,赶紧跑进家门把饼干放台阶上。

  张淑芬抱着小石头出来,“总算回来了,快给小石头喂喂,这小家伙哭了好几次了,给熬的米汤都不喝。”

  小石头也见着了妈妈,委屈的伸着小手要半夏抱,瘪着小嘴,小脸上露出要哭不哭的神情。

  半夏赶紧抱了过来,“妈妈的小石头饿了是不是,妈妈马上喂你哦。”

  小石头一进她的怀里便在她胸前一拱一拱的找着自己的口粮。

  半夏抱着他进了自己的那间屋子,坐在床上掀开衣服便喂。

  等小石头吃饱,她才抱着他出了门。

  林长生和麦冬已经把东西全都卸在了堂屋,张淑芬正在翻着看。

  “花了多少钱?”她问。

  麦冬记得每一件东西的价格,便一一和她说了,“一共花了五十八块八分钱,再加上来回的车费,我算算。”

  麦冬想了一下:“加起来是六十一块五毛八。”

  张淑芬咋舌,“这也太贵了,这么多东西要是卖不掉咋办?”

  半夏就笑:“那就留着自个吃呗,反正也是要用的。”

  张淑芬愁眉苦脸的:“那得吃到啥时候?”

  林长生优哉游哉的坐在自制的摇椅上歇息:“话都不会说,闺女刚做生意,哪能一开口就是泄气的话,也没个忌讳。”

  张淑芬拍了拍自个的嘴,还不忘白了他一眼。

  她还不忘问半夏每样东西卖了能赚多少,半夏又把在路上给她爸说的话再说了一遍。

  张淑芬点了点头,觉得这利润还可以,就是太辛苦了,都是辛苦钱。

  还有这进城里车费太贵了,要是每次进货都这样,卖上一百包火柴才够一个人一趟的车费。

  半夏也觉得贵,瞧她去市里和商台市的火车费多贵呀!

  想起来她就心疼,她得卖多少的东西才能赚回来。

  这也是为什么,她明明可以做轻松点的生意却不去入手的原因,不仅是进货费贵,还有去外地的车费也消耗不起。

  她的家底有限,带着儿子的她也没法儿做到拿出全部身家去赌,就算是在梦中知道一些未来的发展,她也赌不起,因为她输不起。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年代文 穿书 燕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