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之把反派儿子养成乖宝宝_燕三月【完结+番外】(16)

  她只有先一点点的积累,像一只仓鼠一样慢慢的攒着自个的家底,她不怕赚钱比别人慢,只要能让她赚着钱,养好小石头,不让父母为她操心就成。

  “要是有辆自行车就好了。”张淑芬发出感慨。

  其实并不是每个去县城的人都舍得坐车,有自行车的人骑自行车去 ,更多的人是天还没亮便出发,走路进城,一来一去的,一天的时间便过去了。

  半夏便把姑姑会帮她看着有没有二手车买的事告诉了她。

  张淑芬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林姑姑在她的心中一直都是很靠谱的人,她既然说了这话,肯定能买得到。

  晚上吃过饭,一家人在院子里纳凉,麦冬跟着他爹就着煤油灯的光亮编着黄篾席,这是他们一家除了地里的收成外,另外的家庭收入。

  近几年公社每年都会收一定数量的黄篾席,也不知是拿来干嘛的,听说是贩到南方还是北方做建筑材料,用的地方挺广。

  林家沟地理位置不错,家家户户都有一片小小的竹林,每年就靠着这个赚点钱。

  半夏没有出嫁时,也跟着她爸编过这个,一张黄篾席能赚个一块五六的样子,每年的价格也不一样,幅度不大,但也是看质量收的。

  黄篾席便是用竹子中部片儿得最软的地方编织的席子。

  而竹子的外部编出来的便是青篾席,那个最硬,夏季家里床上铺的凉席便是它。

  青席要比黄席贵不少,因为一片竹子只能片儿出一份儿青竹片儿,而黄色的竹片儿却可以根据篾匠的技术片儿出薄如蝉翼的很多份儿。

  林长生的技术在林家沟那是数一数二的,他编织出来的席子,收上去的价格都要比别人编的高上一些。

  不止是席子,还有用竹子编织的背篓、筲箕、簸箕、箩篼等,他都会,而公社也收这些。

  林家每年都可以靠上把这些竹制品卖给公社赚上不少的钱。

  只可惜这钱并不是月月都有的,竹子有它的生长周期,每样东西都要用合适的竹子去做,林长生几乎隔几天便要去后面的竹林看看他的竹子。

  在林家沟有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你可以动我的脑子,但你不能动我的竹子。

  在林家沟,每家的那一小片竹林,就是老婆的新衣衫、孩子的学费和桌上的肉。

  是可以换成钱的好东西。

  自从半夏嫁人后就没再编过席子,因为石家村没有几乎没有竹子,而石家更是连竹叶都看不到一根,自然就没这进项。

  今天下午林长生又去他的竹林了,找到了几根不错的竹子,白天有时间便一片片的片儿好晾上,晚上便开始加班加点的干,积上十来张便可以卖去公社。

  第19章 背上背篓下乡去

  小石头躺在妈妈的怀里,大眼睛一眨也不眨的看着漆黑天幕上一闪一闪的星星。

  “哦~”他指着天上最亮的那一颗,转过头来看妈妈,好像在说,‘妈妈你瞧,好亮呀!’

  半夏捏了捏他的小手手,声音柔柔的低诉道:“小石头知道吗?那一颗最亮的是北斗星哟,它能给我们在迷路的时候指引方向。”

  小石头也不知有没有听没听妈妈讲,又被外公和舅舅编竹席的‘沙沙’声给吸引了,眼珠子盯着上下弹跳着的薄薄竹片儿看。

  林长生和麦冬的手指快速的在列成一排的竹片儿中穿梭,像是在进行一场满是艺术性的手指舞一般。

  张淑芬不知想到什么突然开口道:“你会读书,就是可惜了,高考的前烧了三天三夜,没考上大学,要不然也像别人那样吃公家饭去了。”

  半夏笑了笑:“现在说这个干嘛。”

  张淑芬叹了口气:“我就是后悔,应该让你复读,那个时候也没想那么多,你瞧瞧人家老汪家那小儿子,复读了两年,去年考上大学了。”

  说到这里,她瞅了一眼正在认真编席子的麦冬,“你弟就是学不进去,要不然砸锅卖铁的咱家也得供出个大学生呀!”

  麦冬手里的动作不停,嘴里嘟囔道:“幸好我不会读书,要不然咱家煮饭的锅都没了。”

  张淑芬啐了他一口,自个脑子笨,还挺会找理由。

  ……

  翌日一早,天还微微亮,半夏便起床做好了早饭。

  等饭一做好,她便把买的透明小塑料袋子拿出来,开始对散装的白砂糖、冰糖和盐进行分装。

  每装上一袋便用家里的秤杆子仔细的称好,一个塑料袋可以装上一斤的量。

  刚开始半夏还摸不清量,在装上几来袋后,每次分装好称秤,误差不到五克。

  为了口碑和长久的生意,在半夏看来,宁愿多上一些,少赚点,让老乡们占占便宜,也不能重量不够。

  半夏装了二十来袋时,张淑芬也起了床,“怎么不多睡会儿?”

  半夏手里的动作不停,“醒了就起来了,妈,早饭做好了,在锅里晾着,你去豆瓣坛子里抓点霉豆腐和藠头出来吧,那个下饭。”

  “行。”张淑芬嘴上应着就进了厨房。

  麦冬和林长生也起了床,简单的洗漱完后,便帮着半夏封袋。

  点燃一个煤油灯,再拿上一把有锯齿的铁片,塑料袋的封口处包着铁片往火上那么一燎,塑料袋里的东西便被密封得严严实实的,一点也不会受潮。

  等张淑芬把早饭端上桌,半夏这边也弄得差不多了。

  “不用一次性装完,咱们今天是第一次去,少背点,盐拿上二十斤,饼干拿上十斤,白砂糖和冰糖,每样就带上五斤。”

  只是昨天忘了买两个十斤重的壶,没法儿分装酱油和醋,只得全部带上了。

  还有火柴和肥皂,这些东西也不重,全带上就成。

  饭桌上,张淑芬问:“你们今天打算去哪个村子?”

  半夏喝了一口粥:“今天先尝试一下,就这样一路走过去,有村就进,要是没卖完就走远点,要是卖完了就回来。”

  林长生点了点头,嘱咐麦冬,“路上注意安全,最好是拿根棍子。”

  麦冬便问:“是有坏人吗?”

  张淑芬用筷子头敲了他一下,“笨!你爸是怕你们遇到狗,陌生人进村,村里的狗叫得凶着呢!”

  麦冬摸了摸头,他不是没反应过来吗,老说他脑子笨,经常被敲脑袋能聪明得起来?

  半夏见状笑了笑:“妈,要麻烦你帮忙带小石头了,走之前我会把他喂饱,要是中间饿了,你给他喂点米汤,放点糖进去,等下次我进城我给他买点奶粉。”

  张淑芬点头,“我知道呢,你放心吧。”

  吃完早饭,张淑芬在家带娃,林长生拿着锄头下了地,半夏和麦冬一个背着背篓,一个挑着担子出了门。

  村里遇上的人见半夏个麦冬两人又背有挑的,便问他们是去干啥?

  半夏没有隐瞒,把自己开始做生意的事说了,还和大家推广她的生意,给大家友情价,乡里乡亲的绝对要比在供销社的实惠。

  村里人自然是满口答应,嘴里说着一定去。

  等半夏一走,不大的林家沟村一下子就传开了,林长生家的半夏要做生意了,带着她弟弟像个货郎一样去其他村子里卖东西。

  有人说,半夏是好好的日子不过,跑去吃这个苦,瞎折腾!

  也有说,半夏好像是要离婚了,没办法才给自己找的个营生,不然咋养活孩子?

  更有人说,半夏这生意做不了,镇上又不是没有供销社,谁会买她的东西?半夏要白跑一趟了。

  至于半夏离婚的事,村子里也只是隐隐约约的再传,大家都不怎么相信,林家人也没人出来说,只知道半夏娘家和婆家因为孩子的事打了一架,然后半夏带着孩子回了娘家,到底是怎样大家也不清楚。

  以至于半夏要离婚的事还是从石家村传出来的,林家沟也有亲戚是石家村的。

  村子里的八卦之火也不小,这不,半夏和麦冬出门没多久,就有人抱着自家的孙子、孩子,上了林家,美其曰为,小孩子一起玩才能长得壮实。

  张淑芬看了一眼堂屋地上铺着的竹席,上面趴了好几个小孩,有的才两三个月大,有的已经两三岁了。

  她家的小石头以前哪里见过这么多的小伙伴,坐在竹席中间傻愣愣的一会看看这个,一会儿又看看那个,时不时的还拍着小手露出无齿的笑,也不知是那个小孩逗笑了他。

  “半夏是咋回事?咋听说要离婚?”一个和张淑芬差不多大的白胖妇女问道。

  林家沟大部分姓林,一家一家的不是沾着亲,那也是带着故的,晚上数三代,爷爷的爷爷不是亲兄弟都是堂兄弟,问话的这人大家都叫她唐大婶,算起来她家的男人的爷爷和林长生的爷爷是亲兄弟。

  这都问到头上了,张淑芬也没瞒着,大概的说了一下情况,石冬青干的这件事冷了半夏的心了,过不下去了。

  第20章 进村卖东西

  唐大婶狠狠的拍了一下大腿,“叫我说,该叫上咱们林家的人上他们村揍那个石冬青一顿才对,哎呦喂,要是我心都要痛死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年代文 穿书 燕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