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书都弄回来了,先留着吧。
当天下午,周小满与余安邦就带着书去了周家。
周小丽依旧在娘家混吃混喝,听说周小满给她准备了教材,顿时就叫头痛。
“姐,我的亲姐,求你放过我吧。我看到书就脑壳痛。而且,现在我还怀着孕呢,我不看书,打死也不看。”
周小丽一副视死如归的模样,周小满哭笑不得。
“你就这么讨厌看书?”
“何止啊,我读书的时候,就有个毛病,一看书就想吐,放下书就好了。姐,你那时候,比我好不了多少,你忘了?”
那是原身吧。
周小满汗颜。
“你不看也行,留着给达强看。我记得,他好像是念了高中的吧,他看肯定有用,有备无患。”
“那行吧,你放在那里,我到时候跟他说。不过,他不一定想看。”
那就不关她的事了。
周小满又问周和平:“大哥,你也不打算看书?”
他与余安邦一起去县城的时候,就说他不需要教材。
“不用不用,”周和平如同看到洪水猛兽,“我就不是那块料,你别逼我。”
行叭。
也不是非读书不可。
周小满没有勉强,与周小丽说起孕妇经来。
周小丽猛吐苦水:“姐,你的肚子上面有没有长西瓜纹,我的肚子都不能看了。”
周小丽先开衣服,露出圆滚滚的肚皮来。肚皮上一道道雪白的纹路,看着挺吓人。
周小满就道:“要不,你试着用家里的茶油涂一涂,我听人说,好像有点用。”
上辈子,她们办公室有个女老师就是。因为害怕长妊娠纹,到处托人去乡下买茶油抹,说是比外面买的防妊娠纹的东西都要好。
“有用吗?”周小丽狐疑,“别一点用都没有,还祸害了咱家的油。”
“我也不知道,就是听人说的试试呗,油又不贵。”周小满道。
“油不贵,在你眼中就没有贵的东西吧,”王桂枝没好气,“幸好你不住在娘家,你要是住在娘家,咱家都会要揭不开锅了。”
众人大笑。
周小满摸着鼻子,尴尬极了。
好吧,日子越来越好过,她几乎忘了这个年代的艰难。
“姐,你有没有尿裤子?”周小丽拉着周小满走到后院,压低声音,有些不好意思地问。
周小满一脸被雷劈了的神情。
“就是,就是打喷嚏或者是走得太快,都会漏尿啊,”周小丽苦着脸道,“我前两个月还没有,就是最近这两个月。我都不好意思说,偷偷地自己洗内裤。”
这个她真没有,周小满额角冒汗。
上辈子,她只听同事说过,产后括约肌松弛,会小便失禁。
难道,孕后期就会?
周小满打了个寒战。
早知道会有今天,她上辈子,就多留心这方面的知识了。
现在也不会抓瞎。
“要不,要不去卫生院问问,看医生怎么说?”周小满只能这样建议。
“去医院啊,那还是算了吧,”周小丽摇头,“我一进医院就害怕,闻着那个味道也不舒服。”
最重要的是,一进医院,就要花钱,她舍不得。
“那你尽量控制住,”周小满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只好道,“实在不行,还是得去医院问问。”
她打算让余安邦去县城的时候,问问县城的医生。
这种事情,听起来还挺尴尬的。真要摊到自己头上,那她就——
周小满想想,就觉得脑壳痛。
姐妹两个又说了一会儿私房话,余安邦就催着她回家了。
年前,家里的母猪配了种,这两天就要下猪仔了,他们得早点回去帮忙。
两口子才到家门口,就听到猪圈里的猪哼哼直叫唤,似乎还有小猪仔的声音。
“估计是生了。”余安邦将自行车停好,大步就朝屋里走。
周小满也急急忙忙,跟在他屁股后面,去了后头的猪圈。
两口子一到猪圈旁,顿时乐了。
第234章 猪啊猪
猪圈里,四五只小猪仔正趴在母猪身旁,母猪肚子依旧滚圆,还在哼哼唧唧。
“妈,你看还有几只啊,我觉得——”
“嘘,”余秀莲打断余安邦,“别说话,吓着母猪了。”
余安邦讪讪然闭上嘴。
三人等了两个小时,母猪生产才算完毕。
小宝放学一回来,扔了书包,就趴在猪圈外面,兴致勃勃开始数家里有几头猪,甚至,连每头猪的名字都取好了。
什么白骨精,猪妖,蛤蟆精之流,他说的头头是道,甚至能说出二者之间的联系。
周小满听得捧腹大笑。
大家都忙活着猪圈的事,晚饭就真成了晚饭。
点着煤油灯,大家一边吃饭一边聊。
余秀莲还沉浸在母猪添丁进口的喜悦当中,她掰着手指头算:“这头母猪争气,一口气下了十五只。到时候,就留下两头吧,其余的全部卖掉。明天我去外头问问生猪的价格,看能卖多少钱。我是这么想的,反正家里猪多,到年底的时候,再杀一头来吃,这回,管够。”
余安邦就立马道:“妈,这是你说的啊,别到时候又心疼猪,念叨个没停。”
“我要是舍不得,你现在吃的肉是哪里来的,”余秀莲横的儿子一眼,“到今年年底,咱家孙子都好几个月了。这个时候不吃点好的,什么时候吃好。”
“他又吃不了肉。”
“他不能吃,小满能吃,小满吃了就有奶喂给他吃,还不是一样的。”
“行啊,你说什么都对。”
“我又没说错。”
母子俩就这样斗起嘴来。
小宝飞快地扒完饭,就问余秀莲:“奶奶,咱们家的猪什么时候可以卖呀。”
他已经把牛皮吹出去了。
三娃子眼热他吃风干肉,他就说,到时候他家的母猪下了小猪仔,让三娃子他妈也给他家养上一头,到时候也有肉吃。
“再快也得养上两个礼拜,有些人家会让咱们养上一个月。毕竟小猪仔成活率不高,要是砸在自己手里,那就真亏大发了。”余秀莲笑着道,“我倒是希望明天就有人领走。这个时候,小猪仔不好伺候,要是运气不好,没活过来,那咱们家就真亏。”
“妈,你伺候猪的手艺,在咱们生产队那是没话说,养大一点才好呢。小猪长得快,到时候,重一点,也能卖个好价钱。”
“那也是,明天先去问问吧。”
第二天,余秀莲家又多了十几头小猪仔的消息,就在白河生产队传开了。
整个生产队都艳羡不已。
有些人家甚至为此夫妻生口角。
去年生产队的干部说可以养猪了,不少人家害怕要被割资本主义的尾巴,再加上自家吃的粮食不够,就保持了观望态度。现在,人家余秀莲家又是杀年猪,又是下小猪仔,他们能不眼红吗。
当初反对养猪的,就被家人埋怨得要死。有些甚至爆发了婆媳大战。
就比如隔壁的彭家。
彭家媳妇因为生了个女儿,不被彭寡妇待见,婆媳二人的矛盾愈发尖锐,等知道隔壁又走了狗屎运,矛盾就一触即发,当天就摔锅打碗,闹得不可开交。要不是怕吓着了小闺女,彭家媳妇能跟婆婆在地上厮打。
不仅彭家,柳家也是。
柳老娘去年与养猪失之交臂,看到余秀莲家又是吃肉,又是下小猪仔,顿时心痛得抽抽。
那些肉啊,猪啊的,原本是属于她的,被余秀莲抢了去。
她气得在家里跳脚大骂,就是向来宝贝的儿子柳林也跟着吃了挂落。
柳林受不了老娘的爆脾气,甩着袖子就出门了。才走到半路上,就遇到了难兄难弟彭旺家。
两个大男人索性坐在大树底下,开始痛骂余安邦。
这些,周小满全家当然不知情。
才过几天,就有生产队的人陆陆续续来问小猪仔怎么卖。
更多的人,是来看热闹的。他们买不起小猪仔,更伺候不起小猪仔,可不妨碍他们看小猪啊。
大家对着小猪指指点点,品头论足,有的甚至站在猪圈外开始估计猪的长势。
这头能长到两百斤,那头能长到三百斤,一个比一个能说。
余家热闹非凡。
等二十来天过去,就有人开始要买猪了。
长了二十来天的猪,白白胖胖一只都没有死,趁着还不重,赶紧买回家才是正经。
十五头小猪仔,平均重六斤多一头,生猪单价七毛五,卖掉十一头,得了四十多块钱。
余秀莲摸着手里热乎乎的钞票,一时间,竟不知该说什么好。
儿子能赚大钱,媳妇做吃的也能赚钱,只有她这个病秧子,不仅不能下地挣工分,还每个月要吃药,她早就觉得自己是个拖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