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他们两口子赚钱的速度,就是每顿都吃,也算不得什么。可他们也知道,财不露白。
真要把人的嫉妒心激起,那也是极可怕的。
是以,两口子每次去送黄鳝,顺道采买食材,都是趁着天没亮,或者是天都黑透的时候。
除了吃上头,穿着上面也有很大变化。
尤其是小宝。
他原先那几身破烂衣裳,早就被周小满剪烂,当了抹布。如今身上穿的,贴身的是余秀莲亲手做的纯棉内衣内裤,外套则是的确良花衣。
衣服款式不见得多好,余秀莲的手艺也一般般,可架不住都是新料子,他皮肤又白,走出去,就说是镇上的孩子,也没人怀疑。
还有,小宝背的书包,也是周小满画了大概样子,由余秀莲亲手做的。
比起时下供销社的绿色挎包,侧面印着五角星,他的书包是用耐脏耐洗的灰色厚布做的。
不是棉布,也不是的确良,有斜纹,比一般的布厚实,周小满说不上来是什么布料,是曲春他们纺织厂的零头布。
说是零头,其实也不小了。几乎能给小孩做一条裤子。
按照周小满的设计,书包是后世流行的四四方方,分两层,不是时下的扣子,都是拉链的,还是双肩背设计。
背带的部分,特意用加宽加厚的布条做好,这样,能减少与肩膀的摩擦。对孩子发育的孩子来说,也格外好。
还别说,在周围孩子或是书本夹在腋下,或是都背着看不出颜色的破烂布包中,小宝这书包算得上是奢侈品。
那小子第一天背到学校去,回来的时候,嘴巴都裂到耳朵根后面去了。手舞足蹈描绘自己在学校的风光不说,干活也格外卖力。
小宝小心地收好书包,不用余秀莲多吩咐,先去后院捉虫喂鸡,又主动帮着去提水。可怜他这小身板,提一桶,撒大半桶。大人拉都拉不住。
要不是周小满说他作业都没写完,晚上要浪费煤油,他还打算帮着挖蚯蚓。
小孩子的穿着都如此鲜亮,大人们自然也不会很差。
每人两身新的确良,内衣内裤每人两套换洗,鞋子也是新买的。崭新的绿解放鞋,比队上人手一双的草鞋,强了不知多少倍。
当然,天气一天天热,马上就该买凉鞋了。
周小满倒是在供销社看过两回,因为不满意样式,又发觉那些凉鞋穿着都打脚,她就没买。
她想去一趟县城。
她心心念念的卫生纸,卫生巾,雪花膏,香皂,牙刷,都要去县城采购。
可惜一直抽不出空来。
禾苗一天天长高,除稗子,除草,打土农药,施肥,一桩桩一件件,都是事。
还有山里的棉花,花生,茶油树,都要上工。
忙忙碌碌,又过去了半个月,这天早上,周小满收拾好,一家三口出发去周家了。
今天是周小满的生日,也是她娘家奶奶的生日,她要回娘家。
周小满是小满那天生的,刚好与她奶奶是同一天生日。
说来也巧,她出生那天,周奶奶一直不好的病就突然好了,周奶奶就把她当成了福星。
周福星长大了,不仅长得漂亮,嘴巴也甜,对周奶奶也格外孝顺,周小满就成了周奶奶的心头肉。
周家其他的男孙在她跟前,都要往后靠。
同辈的兄弟姐妹们,对周小满当然有意见,可架不住老人家偏心,时间一长,也就见怪不怪了。
第81章 过生日
到周家的时候,才九点不到。
周家奶奶第一个迎上来。
“我算着,你们也该到了,快进来,奶奶做了好多你爱吃的。”
说话间,已经上前抱住了周小满的胳膊。
周小满反手挽住老人家,边走边与她说话。
“我弄了点的确良布,颜色最适合您了。到时候,让我妈给您做两身新衣服。还有鞋子,三十五码的,也不知道合脚不,不合适,我就给您去换…”
祖孙俩乐呵呵说话,堂屋里,王桂枝就笑着招呼大家喝茶。
此时,堂屋里已经坐了二十几号人了。
周奶奶三儿两女,除了二女儿嫁得远没赶回来,其余都早早就来了周贵民家,给老人家过生日。
周贵民排行老幺,上面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各自的家庭,又有小辈无数。
老大周财民甚至已经有三个孙子。
是以,哪怕周二姑没回,今天的周家,也是热闹非凡。
周小满陪着老人家说了几句话,就撸起袖子,挤进了厨房。
不小的厨房里,灶台前,灶台下,案板前,就站了五六个女人。
有人烧火,有人择菜,有人切菜,还有人颠勺。
周小满看了一圈,也就捡了个择菜的活。
平日里天天上工,好不容易人齐了,女人们自然是有一通话要说。
王桂枝几个妯娌姑嫂,说着东家长西家短的,不知怎的,话题就转到周小满身上来了。
周大伯娘就道:“小满,你结婚也大半年了,怎么还没有动静,要不要大伯娘给你介绍个靠谱的医生看看?”
周小满摘韭菜的手就一顿,尴尬得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她难道要说原身与老公关系不好,不咋同房,自己来了之后,压根就没有发生过关系?
“你别不好意思,”周大姑也跟着道,“生孩子就是要趁早,你大伯娘说得有道理。我记得隔壁公社有一个老中医,手里就有不少方子。”
其余几个女人也跟着附和。开放的周二伯娘,更是说起了什么样的姿势更容易怀孩子。
五六个已婚妇女,只把周小满说得满脸通红,她求助的目光就看向自家老娘。
王桂枝翻着锅里的红烧肉,却没有做声。
她早就想说了。
可却也知道自家女儿的性子。你越是让她做的事,她越要对着干。就怕自己一开口说要她生孩子,她在婆家就作天作地。
周小满得不到母亲的支援,只好苦哈哈道:“大伯娘,大姑,多谢你们关心,这生孩子,也是缘分,缘分来了,孩子自然就来了。至于吃药,我觉得没有必要。我大舅说过,是药三分毒,没有病,就不要乱吃药。”
抬出王南星,众女人都不再多说了。
王家舅舅是附近几个公社有名的中医,人家说不要吃药,那就不要吃药吧。再说了,那是他的亲外甥女,他还能害她。
耳根子得了清静,周小满松了口气。
女人们手脚麻利干着活,又说起闲话。两个小时后,所有的菜都已经弄好了。
周贵民父子都有手艺,王桂枝又擅长持家,周家的条件很是不错。加之今天是两个人过生日,伙食上自然不会吝啬。
鸡鸭鱼肉,都是一大早周贵明从供销社买回来的。再加上自家弄的黄鳝,泥鳅,青蛙之类的,荤菜就有六七个。
这个季节,自留地里的菜也不少。
黄瓜,茄子,丝瓜,西红柿,空心菜,辣椒,随便搭配,又是几个菜。
周家堂屋开了两桌。桌椅好说,就是碗筷不够。周财民从家里带了过来。
满满两大桌,男人们坐在一桌喝酒吹牛,女人们则大多数站着吃饭。没办法,凳子压根就不够。
每桌十二个菜,主食是白米饭,掺了少量的红薯,比起一般人家的伙食,也好上了不少。
周大姑甚至从婆家带回来了两瓶洞庭白酒。
洞庭白酒度数不算低,在场所有男人,包括还没成年的男丁,都分上了一小口。
男人们那桌喝得痛快,女人们这桌,老寿星周奶奶却是旁若无人给周小满夹菜。一边夹菜还一边念叨说小满太瘦了,要多吃点东西补一补。只将一桌的女人们酸得不行。尤其是与周小满同龄的孙辈,那白眼,几乎要翻上天了。
周小满顶着众女人要吃人的眼神,慢条斯理吃着饭,还时不时给老人家夹上两筷子菜。
总体来说,周家午饭的氛围极好。
就在女人们吃完了放下筷子,收拾好自己这桌的碗筷,男人们那桌,传来砰的一声巨响。
众人吓了一跳,抬头看去,就见桌底下趴了一个人。
周小满看了,眉头就皱了起来,无奈叹气,起身走了过去。
“你醉了?”她蹲在桌子底下,拍着余安邦的脸。
余安邦脸颊通红,两条眉毛拧在一块,看上去很难受。
“小满,你扶着安邦进屋歇着,这里我来收拾。”
王桂枝一边说着,一边给两口子腾出地方来。
周小满答应着,就去拉余安邦。
累出一身汗,她总算把余安邦从桌底下捞起来,两人踉踉跄跄往屋里走。
好不容易哄着人跨过门槛,将人放倒在床上,周小满只觉背心都已经汗湿了。
她狠狠瞪着床上的人,可惜那人眯着眼睛,半点没接受到她的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