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果真就一点儿用处都没有吗?
不,不是。
不过是因了旁人都没有遇见萧延年。
暗室黑沉不见天日,就设在千机门地下,只有一眼不足两寸的小孔,堪堪透进一些外头微弱的天光。
陆商不许旁人给她送饭,也不许旁人与她说话,自己就在门外不远处大摇大摆地倚靠着,把大门把得死死的。
听说,只有陆商不曾进过暗室。
其余的人,无一例外,就连孟亚夫和范师兄也都是进过暗室思过的。
何况没有通过考验,受罚也是应当,因而阿磐没有不平。
只是思过两日,并没有思出什么结果来。
出了暗室,人都虚脱得没有力气了。
陆商问她,“如今会了?”
阿磐扶着暗室黑沉沉冰凉凉的铁门,平静地望着她,“会了。”
陆商嗤笑,“媚术有何难呀,你天生就是个狐媚子,只要你肯,没有学不会的。”
也许是吧。
她说什么,全都由她。
女闾的考验一结束,与阿磐一同受训的同门陆陆续续地开始奔赴各自的使命了,留下来的人越来越少。
可自出了暗室,阿磐再没有见过萧延年。
也不知怎么,萧延年到底再没有为难她,陆商也不再执着于带她去女闾了。
入了腊月,开始给她安排起了优伶。
大抵是觉得媚术学得不成,便开始主攻绿腰舞。
陆商和负责教习的优伶不许她吃饱饭,说什么,“人吃那么多干什么,吃一身的肉,能做成什么事?”
还要时不时地敲打,“你以后是要做舞姬的,活这么大,就没见过胖舞姬的,更不要提送去魏王父座前了,只怕连采买乐伎舞姬的良造府上都进不去。”
不管怎样,入了腊月,很快就到了年底。
少时虽住在山间,养父母很早就开始囤起年货了。
养父虽教书,素日也在灵寿的大人家任职。
他是门客,年前总会在灵寿买上鞭炮,再带些大人们赏赐的牛羊腊肉。
有了年货,阿磐和云姜总是很高兴。
她们会跟着养母一起围坐火炉剪火红的窗花,养母会提前蒸上许多花饽饽,炖好的牛羊肉就在廊下悬着,能吃上一整个正月呢。
但在千机门,千机门没有一点儿年味。
临近除夕的那几日,形势然而突然紧张了起来。
孟亚夫告诉阿磐,有暗哨来报,魏王父要来中山故地北巡,车驾已经到了沙丘。
千机门的人正在暗中盯梢,要寻找一个刺杀的好机会,命她千万做好准备。
阿磐总以为将来要去做舞姬,没想到还是要她杀人越货。
于是,整个年底都过得心神不宁。
除夕这夜,果然就被陆商和孟亚夫带上马车,连夜往昌城赶路。
孟亚夫一脸肃色,“我们的人送来可靠消息,魏王父今夜将在昌城驿站歇脚,但其身边将军暗卫众多,我们的人近不得身,不好动手。”
陆商也难得不再冷语扎人,大抵是因了任务艰险,说话也少见地正经严肃了起来,“你扮作婢子,混进驿站,趁他汤沐时候刺杀。”
阿磐意乱心慌,手心捏着袍角,把袍角捏得皱皱巴巴,“孟师兄,我只怕不行。”
孟亚夫道,“怕什么,只管为主人尽忠,旁的不要多想。”
也是,越蹈重围,冒突白刃,轻身守信,舍命尽忠,是萧延年一早便教给她的。
阿磐郁郁垂下头去,再没有说什么。
马车沿着小路疾驰,一路顺畅,没有经过关卡,也总算赶在魏国车驾到来前抢先进了驿站。
千机门有手眼通天的功夫,孟亚夫也是身手了得,不费吹灰之力就绑来一个婢子,只需叫阿磐换上那婢子的衣袍,轻易就混进了驿站之中。
短刃卷进薄毯之中塞给阿磐,安排妥当后也并不多留,早早地就撤离了,撤得远远的,只留她一人在驿站二楼忐忑地等。
陆商虽一向看不上她,大抵也知道这次刺杀的凶险,临走前竟好心提醒了一句,“做我们这行的,这辈子也只有一次机会。你自己看好时机,不是你杀王父,便是王父杀你。”
是,阿磐知道。
杀不了王父,死的人就是自己。
因而一个人心惊肉跳,惶惶难安。
窗外的天光一寸寸暗了下去,雪糁子把驿站的重檐瓦当打得哗然鸣响,至戌时,老远就听见车马喧嚣。
这除夕夜的昌城冰天雪地,阿磐绷着身子,一身薄汗。
大风吹雪,惊沙猎猎。
驿站的第一朵烟花骤起,砰得一声在夜空炸开。
魏王父的车驾已然来了。
第15章 魏王父
虽是驿站,但因是进昌城前最后的食宿换马地,因而挨着昌城,并不算远,甚至还能看见昌城除夕夜的烟花在暗沉沉的雪夜里不停地绽开,依稀也能听见千门万户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地响个不停。
听说,魏惠王为恭祝王父北伐连连告捷,下令所有新得的北地疆土皆要在除夕与正旦时分张灯结彩,敲锣放炮。
是了,这样的好日子,是该好好地庆贺一场。
腊月底的天黑得尤其早,戌时就已伸手不见五指了,唯有借着乍起的烟花和温黄的风灯才能看清外头的人。
魏王父轻车简从,随行的车马近卫在这白茫茫的风雪里拉出了一条长长的队伍,黑幢幢的一片,看不出有多少人。
庖厨传来炖肉和蒸熟的粟米饭香味,驿长疾疾赶来,在马嘶中命道,“王父车驾到了!快点上鞭炮!”
驿卒们赶忙应了,车驾一入驿站,大红的鞭炮率先响了起来。
驿卒吆喝着将马牵去厩中,以粟菽好生喂养歇息。
驿长点头哈腰地搀下车里的人,忙不迭地说着,“王父赏脸,小站真是蓬荜生辉!蓬荜生辉啊!”
一连串的“王父”“将军”地叫个不停,侍奉着他们赶紧进堂内暖和进膳。
很快又招呼驿夫奉上酒肉,说一早就接到王父驾临昌城的消息,因而提前烹牛宰羊,杀鸡炖鱼。
驿站立时就热闹了起来,阿磐就在二楼侧耳仔细听着,听那驿长陪着笑,“这鱼啊,都是现从黄河捕捞的,这一路释马昼夜传送,到的时候还都活蹦乱跳的呢!总算没有误了事。”
还说,“这鹿啊,都是白日才从山里打回来的,现下已经炖得烂乎乎的,最是入味,请王父千万要尝尝。”
最后腆着脸说起这家小驿站在战火里留存到现在是多么不容易,说,“东边的墙头快倒了,西边的厢房都烧了好几间,免不了要求王父做主,多拨点经费款项,也让小的们过个好年。”
有驿卒来,催促赶快烧热水,说将军们吩咐了,王父已用完晚膳,打算上楼歇息了。
水烧开不多时,便听着楼下叮叮当当地收拾了好一阵子,似是已经吃完。
有脚步声先一步上了楼,“赶紧的,快送来热水,侍奉王父汤沐。”
驿卒应和了一声,“好嘞!早都备下了!”
这便招呼着人将浴缶抬进了王父的上房,有人过来朝着阿磐招手,压声催道,“还不赶紧跟上。”
驿站的烟花还在有一搭没一搭地放着,阿磐的一颗心也七上八下地跳着,赶紧垂眉端着木托盘跟着驿卒往上房里去。
倒是守在门外的近卫将她拦了下来,说,“王父汤沐时不喜人近前侍奉,你且等着,召你时再进。”
阿磐浅浅地应了,只是这佯作平常的外表下,心里的不安、忧惧和惶恐,也只有自己知道。
就立在近卫一旁,敛气屏声,一动也不敢动。
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
听着爆裂的烟花,听着室内的水声,听着楼下狱卒们轻手轻脚地收拾杯盘。
一双眸子也不敢乱瞄,一瞥就瞥见近卫寒气森森的铠甲,瞥见铠甲腰间悬着的大刀,瞥见那握着大刀的手。
她心里还想,若是失了手,这一夜还不知要被哪把大刀给削去了脑袋。
不敢再去想,也不敢再去看,垂下眸子便瞧见手里的木托盘。
盘中整齐地盛放着巾帕和薄毯,薄毯卷成了卷,内里卷着今日行刺的短刃。
忽而室内水声一停,里头的人叩了三下浴缶,叩得阿磐心惊肉跳。
昌城本就是魏国领地,十里八外也都由魏人把守,因而近卫并没有搜身,只低声命道,“快进去侍奉”,这便径直放她进了上房。
室内水汽氤氲,满是兰草的香气。
阿磐稳住心神,垂头低眉上前,心头早慌得似枞金伐鼓,而魏王父身披薄毯,已在等着宽衣了。
那是连魏惠王都要俯首作揖,恭恭敬敬地称一声“仲父”的人呐。
只是背着身子,不知长什么模样。
她细声软语地说话,压着喉腔里的轻颤,“奴侍奉王父拭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