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人都不会赶别人家吃饭的时候上门。
就很不礼貌。
当然,赶生赶死的事儿例外。
你说赶上了,人家不让让不好,让了吧每家都不够吃的。
所以,但凡有点眼力劲儿的人都不会赶人吃饭的时候串门。哪怕是不巧赶上了,也都赶紧撂下话就跑了。
生怕让人家为难。
这老葛头今天这事儿就有点不招人待见了。
不过,人家显然不往心里去。
你端来吃的,他就不客气了。
“哎哎,那感情好,那感情好。”老葛头伸手拿起肉丸子就一口一个。
***
燕爷爷自小跟着道长学艺的,有生以来认真学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净手!
不论是念道经之前,还是燃香,甚至练功之前都要净手!
师傅说,衣裳可以破,但不能脏!
手和面貌也一样。
除非缺水到一定程度了。
他从小对孩子们也一样要求,破旧归破旧,不能脏乱。
此时见到老葛头手指甲里的污垢就扎眼得不行,别说那一口黑黄的板牙。
他们家自打进城了就都开始刷牙了,没进城的时候也嚼开柳枝揩牙的好么。
燕爷爷撇开眼,喝了两口酽茶压了压问道:“你这会儿来是?”
老葛头嘴里还炫着吃的,含糊道:“没啥事儿,这不是你之前打电话说那啥,这不是你回来了么,我寻思来看看。”
果然,此言一出,老爷子狠狠挨了一眼刀子。
“啊啊,你说烟、膏子啊。”
燕爷爷嗐了一声,摆手道:“别提了,我给你去药店问了,结果人家说那玩意儿犯法,根本就不能卖不说,差点把我给扣下。
你说说这不扯呢么?”
“你咋想起来买这玩意儿?”
“人家把公安都找来了,说是现在新社会都不许用这烟、膏子了,买卖都算贩、、毒。要不是我大孙子,我都叫你给连累进去吃牢饭了。”
这还真不是老爷子夸张。
现在电话都是有接线员的,这老葛头跟他提要买大、烟、膏子的事儿就被上报了,没等他去买,事儿就传到燕九如耳朵里了,就被按住了。
燕九如把老爷子好一顿说,怕他不知道深浅,还特地带着去一趟药店。
人家药店也确实找了公安的,只不过燕九如提前有报备,人家特地给老头普及了一下后果的严重性,让他重视起来。
至于老葛头这边,因为公安调查后知道他们从前老家那边民间就有用这东西的习惯,国家禁止后,很多人悄悄自己种几颗,自己割点儿治个头疼肚子疼的。
边省很多地区开化比较晚,文化程度很低不说,群众大多保持着本地的生活习惯,说的也是土语,宣传禁毒工作进行得比较艰难。
反正也是买不到,公安就打算过了年儿来一次大范围禁毒普法呢。
这老头还等不及自己上门了。
***
在坐的,除了燕九如都第一次听到这话。
燕奶奶狠狠瞪了老爷子一眼,晚点儿肯定要找他算账的。
燕爹更是少有的埋怨起他爹来:“爹,你这事儿办的,这不是给孩子们惹麻烦么!”
燕爷爷尴尬道:“我当时不是没寻思到这上面啊,不然也不能接他这茬儿。”
主要是北省解放前在农村也流行过这玩意儿。
乡下人哪儿有钱治病啊,疼的不行了,就找这玩意儿弄一小点吃了止疼。
治不治根谁在乎?
不耽误干活就行了。
能抗一天算一天。
老葛头虽然遗憾东西没买到,但总算没空手走的,他袖子里揣着一包丸子果子呢。
这顿团圆饭也变成了批判会。
***
吃完饭再收拾好,时间都挺晚的了。
老爷子发话:“行了,时候不早了,都回去睡觉吧,明天不用起早,都多歇歇。”
虽然挨了批评,但一家之主的威严仍在呢。
燕九如和陈茵也不可能真的睡到日上三竿的。
第二天就是二十九,该贴对子粘挂旗啥的。
北省有这个讲究,二十九上午贴对子,过了中午就不好了。
这时候乡下供销社有买对子的,还有年画啥的,但最好的还是请有文化的人按照自己的祈愿写两副。
作为家里的文化担当,燕九如是当仁不让的负责写对子啥的。
他指挥如月和如松一个裁纸,一个磨墨,如春打浆糊,如山和燕爹负责贴和看正不正,总之都没闲着。
壮壮已经不大记得从前过年啥样了,嘻嘻哈哈跟屁虫似得,哪儿有热闹往哪儿凑。
燕九如净了手,挽起袖子先写自家大门对子。这是保家宅平安和祝福美好未来的,他加持了符箓之力,贴大门两侧,这一年都会护着家里的。
他们家除了大门,还有各屋门的、仓房的粮食满仓、牲口圈的六畜兴旺、金鸡满架,像水缸、碗架柜、大镜子、衣柜衣箱、墙垛子啥的都贴上小号的福字。
过年了,连大黄的狗窝都有资格贴个福字。
除了自己家,还给燕二叔家,如春他们自己的房子那边,老丈人家,以及左邻右舍拿着红纸来求的,总之,二十九一上午,燕九如就没停下来过。
许多人知道他啥时候回来,特地等着他给写一副大门对子呢。
别说,这些人都算捞着了,如今燕九如写的对子那是有加持作用的。
***
屋里头,陈茵和婆婆给各屋贴上漂亮的年画。
有如春在供销社买的,也有陈茵他们特地从燕城新华书店买的。
两边的流行不一样。
现如今过年,不管有钱没钱也贴一副大门对子,两个福字,还有屋里多少贴张年画。
过年这阵儿去别家串门,看年画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一项内容。
谁家的年画好看,寓意不一般,能被说一年。
特别有面子的。
老两口屋里贴了麻姑献寿、南极仙翁寿星、八仙过海;爹娘屋里贴的龙凤呈祥、薛丁山与樊梨花、穆桂英与杨宗保之类的,还有什么天女撒花、五女拜寿啥的,燕九如很陈茵屋里贴的童子抱锦鲤、麒麟送子、花前月下啥的,堂屋里主要是贴粮食大丰收。
其实也就是这两年,之前大运动的时候都没人敢贴,也没有印刷厂印这么多品种的年画。
燕奶奶和燕娘都是传统人,看着雪白的墙上贴着鲜艳好看的年画,别提多开心了。
燕娘喊陈茵:“赶紧把给你娘家带的画送去贴上,再晚都过年了。”
娘家在一个村就是这点儿好,说回去抬腿就去了,不用特地找什么时间啥的。
陈茵应了一声,喊上燕九如,两人抱着两个小崽崽,身边跟着一路小跑的壮壮,提着大包小包的回趟娘家。
第115章 燕大厨上灶(捉虫) 陈茵抗议道:“还……
村里着急过年的小孩们已经零星放起了小鞭儿, 噼、啪的偶尔炸响几声。
壮壮羡慕的不行,不过还是紧跟着爸爸妈妈的脚步。
三小只在姥姥家受到热烈欢迎。
一个是家里孩子太少,在一个外孙们不在村里, 很少见到。
陈茵牵着壮壮一个个教他:“这是太姥姥。”
壮壮大声喊人:“太姥姥好!”
“哎哎, 好好!”老太太笑眯缝了眼, 摸索出一个大红包塞到壮壮手里, “拿去买糖吃。”
壮壮扭头看妈妈。
这是老人给的见面礼, 不收不好。
陈茵点头:“还不谢谢太姥姥?”
壮壮乐呵呵大声谢过,把红包揣兜里了。买糖就不用了, 家里有, 买小鞭倒是可以的。
一路姥姥、姥爷喊过去,三小只收获了一把大红包。
只是两只小崽崽还啥也不懂, 都被他们妈妈给收起来了,只有壮壮自己兜捂得紧, 留着自己买东西呢。
陈茵随他去,先美美吧,等回去就给拿下来。
***
姑爷是贵客,老太太也盘腿坐在堂屋的炕上待客。
陈茵从包袱里拿出一双样子特别的鞋子来。
“奶, 这是给你买的鞋,你试试合适不?”
陈奶奶快七十了,头发斑白, 梳着整齐的纂儿, 用根儿磨得光滑的木簪子别着。
陈奶奶拿起鞋子凑到跟前看, “哟, 这鞋还能买到呢?”
陈奶奶过去裹了脚,虽然后来放开了,但脚已经没法恢复到正常状态了。
这样的脚一般的鞋子都穿不了, 除非自己手工做的鞋。
陈茵从邻居大妈那听说的,老一代不少人都遇到裹脚又放脚的,穿鞋就挺费事的。
燕城到底是大城市,有专门做这种鞋的店铺,陈茵特地找过去,按照自己的印象给奶奶买了一双。
“奶,燕城有专门做这种鞋的地方,合适以后再给你买。”
老太太摸着鞋子眼里都是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