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青蛙玩具的时候,陈茵问:“对了,你那个厂怎么样了?”
“还在申请手续,不知道最后是怎么批。回头我问问。”
他研发的提炼技术现在有七项国际专利在手,还有十几项在走审核程序。
这玩意其实都是一个技术的变种,就是不同性质的材料都得单独申请,要他说就有些繁琐了。
可规则是别人定的,他们想进入国际市场就得按照人家规则来。
采用他的技术提炼过的钢铁或者其他矿产原料不但纯度高、性能优异,还有质量轻薄、坚韧、牢固、耐用、安全等特点。
这么好的材料,尤其是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剩余样本材料,他可不想浪费或者便宜别人。
这些都是他出面申请到的,费用也是从他的经费里出的。
但是,用这些材料做什么,他确实费了一番思量。
最后他想到在黑森酒吧的交易会见到的一辆五几年生产的法拉牌儿童小汽车。
***
那是一辆敞篷儿童小汽车。
亮眼的红色玻璃纤维材料的一体车身,轮胎、轮毂都是正经倍耐力缩小版,敞篷样式,前面有安全玻璃挡风,方向盘,手边有拉杆式的前进、后退功能,手刹车,还有前后灯照明系统。
别看这小小的玩具车,这可是真正能驾驶的。
当然,为了达到可真正驾驶,制造中自然是包括了多项先进的造车技术。
首先是车身要坚固安全,底盘的稳定性和防倾覆,这些都要做详细实验数据出来。
最关键的是动力输出系统、传动系统、功能控制模块,还有照明灯。
动力输出目前还是采用电驱动,用干电池或者蓄电池搭载直流电机;传动主要是靠齿轮把动力传递给后车轮,实现驱动。
刹车是采用后轮鼓式刹车,还有启动、限速、喇叭照明这些,根据儿童安全都要有相应的出厂设置。
那款车只一排座,能坐两~三个8岁下的小孩子,驾驶员有一块单独向前延伸的座椅,方便驾驶。
电池可续航两个小时左右,不仅在室内,在路面甚至沙滩上也照样能行驶,通过性还是很不错的。
***
春日的燕湖边,绿柳低垂,花朵绚烂,彩蝶飞舞。
陈茵坐在河畔的草地上,享受着农林系同学的成果,手里的书摊开却没在看,而是专注地听着燕九如讲述他的挣钱大计。
听了这么多,她不由发出灵魂拷问:“这车卖多少钱啊?”
真是一把利剑直抵他心尖。
不过,燕九如风淡云轻地道:“当时售价两三万美金!”
“两、三万!还美元?”陈茵的下巴都要掉下来了。
燕九如忙道:“你还别觉得贵。这就,多少人排队下单都等不到货呢。”
外国人有钱不是说说而已的。
“当然,那些国家穷人还是占大多数,有钱人搁哪儿都是少数。可古今中外都是一个道理,有钱人占了大多数财富分配。”
“我的目标就是挣外国有钱人的钱,而不是外国穷人的钱。”
更不是国内还挣扎在温饱线的国人的钱。
***
当然,他要自己投资搞研发生产,不可能只凭借这一个玩具车。
他也做了相关调研的。
这次跟随采购团去西国,特地找马丁聊了聊,由他引荐去看了55年某宝公司生产的微型蛋车:
长约2.28米,宽约1.3米;
四轮设计;
搭载的摩托车级别的汽油发动机,时速可达85公里;
轻型外壳跟蛋壳一样扣在发动机车架上,前开门的独特设计,前脸一开,车就熄火,方向盘也跟着开合移动。。。。。。
但是,就这的小小蛋壳车7年时间买了16万台!
成功让二战后处于风雨飘摇中的某宝车企度过危机。
当然,跟法拉家的电动高档玩具车不同,这款蛋壳车就是图个便宜!
其设计初衷也是满足战后不富裕的人群的需求。
成本低,造价低,售价仅为一千美金出头!
但是,这款车人家是能上路行驶,并在有关部门获得了路权和汽车制造许可证的!
燕九如目前没打算一下子跨这么大步。
老话不是说么,步子迈太大容易扯到蛋。。。。。。
他还是先从可驾驶的玩具车开始。
***
陈茵也是理工科的,虽然学的不一样,但基本的物理啥的还是懂得的。
她问道:“既然要在室外开,那想来跟正经小汽车也不差多少,基本技术都能解决吗?”
燕九如放下相机,坐了下来,“这些我这次出国都特地仔细了解过了,如果是造大型汽车可能有点繁琐,造儿童车算是玩具类,还是没问题的。
就是我跟学校也问了,工业用地这块咱们学校没有,工学院也不打算扩大科研用的小工厂。”
陈茵注视着他,“嗯嗯,那你是找不到建厂的地吗?”
燕九如一哂,“那倒不是。其实是学校这块要地没有,还想让我挂靠在学校这里。想用工学院的小破场地将就做工厂,顺带让各系学生来练手啥的。”
陈茵挑眉,抱起双臂,道:“这是谁的说法?是你意会的,还是有人这么说了?”
哟呵,这燕大几万名学生的学生会主席的气势立马出来了!
“校后勤部和教务处我跑了不下五六次,每次都含含糊糊,总结下来就这个意思。”
文化人么,啥都不明说,但意思都懂。
陈茵点头,“那你自己的想法呢?”
“他们这么不爽利,我很反感,要是真跟他们掺和一起,哼,我道心得毁,仙途都得断。”
“噗~”陈茵憋不住笑了。
她伸手轻轻掐着丈夫的脖子耸着,“还道心,还仙途,你咋不白日飞升!”
“算了,我下午去市委跑一趟。
既然你不想跟学校绑一起,那指定是得挂靠你们所里了?”
燕九如任她嚯嚯自己,无奈道:“所里倒是能拿到工业用地,就是都在西郊或者东郊,离家和学校都远,来回跑实在太浪费时间了。”
尤其是他们还得兼顾学业。
这还真是不大好办。。。。。。
***
不过么,问题都是用来克服的。
燕九如既然打定了这个主意,当然是全力以赴的。
陈茵肯定是支持他的。
她跑了两三趟市委和市府,有关领导过问后,学校态度大转变,一个副校长亲自跟燕九如还有107所开会商讨。
最后决定,制造厂还是挂靠107所,相关工业用地由107所协调解决,尽量照顾到燕九如等人的学业方便;
此外,另外成立一个零配件加工的配套厂,这个挂靠在燕大。
燕大的小工厂包括外面的闲置用地划分出一片给配套厂。
条件就是工院、物院还有材料学等系的学生都可以在里面‘练手’搞研究,顺带勤工俭学。
这样的话,燕九如平时有些项目可以在配套厂进行,总装什么的在去汽车厂,如此就不必浪费时间老往郊外跑了。
陈茵也道:“这已经算是最佳方案了。”
她也尽力了。
别看她在市委秘书处工作了一段时间,找人办事还是有些难度的。
要不是老领导过问,这事儿也不容易周全的。
就那个配套厂的指标都是燕大校长亲自去上面要的。
要知道,燕大校长可是副部级的中管干部,而过去的第一任校长更是官至一品!相当于现在的副国级干部。
别以为一个小小的配套厂不起眼,这里面可安置的正式工作是在编的、有指标的,少说十来个,如果项目如期发展的话,两三百都挡不住!
哪个单位下面没有待业等待安置的家属和职工?
这指标能不香么?
不抢才怪呢。
不管怎么说,结果还是好的。
***
既然说了挂靠性质的,燕九如就打算自己出资的。
而107所搞来了一百亩工业用地是无偿使用的,厂房建设花费说起来还真不多,主要花钱的地方还是设备这些。
当然,国家的免费饭也不是那么好吃的。
土地无偿使用是没错,但是,根据燕九如的项目规划,必须安置多少工人也是有指标的。
对此,燕九如自然是同意的,但是,他也有条件。
第一,他优先录用退伍或专业军人、伤残军警;
其次,优先安排以上被录用工人的家属;
再次是公开招考,笔试和面试合格才录用。
总之,最终用人都是他说了算。
没办法,出资人是他,开工资的也是他。
当然,工厂开起来还有个想不到的好处:各种物资国家有配给,凭票的东西也给单位配发票。只有单位怎么给下面发是不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