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俩都忙,自己想出来吃怕是没时间呢。
“行,听你的。”
好在义利快餐店已经可以打包外带了,陈茵都要了汉堡和三明治比较方便带的,还有炸鸡串和薯条,还有柠檬水。
***
如松听到辅导员喊说有人找他还好奇是不是喊错了。
出来看大是大哥大嫂一家,顿时乐得直蹦跶。
真是跟没长大的时候一样一样的。
“大哥,大嫂,你们怎么来啦?好意外啊!”
壮壮给小叔最好,当即搂着小叔嘻嘻道:“我们刚才去吃洋快餐了,特地给你带了汉堡尝尝。”
“哎呦,那可太好了,我晚上吃那点饭早都穿肠过了,赶紧的我瞅瞅是啥好吃的。。。。。。”
个大小伙子一点儿不讲究,当即拿起一个汉堡就啃,一口下去一小半儿!
“别噎着,这有柠檬水。”陈茵对小叔子跟自己弟弟似得,“这里还有番茄酱,涂抹上更有味道。”
如松笑:“我知道,上次去你们那的时候吃过。”
他说的是去伯克利的时候,陈茵俩人带他去吃过附近的快餐店。
***
如月跟他三哥从小混大的,性格也差不多。
见到哥嫂特地给她带了好吃的,欢呼一声抱住袋子,倒是没当场开吃就是了。
陈茵问小姑子:“缺不缺什么?怎么一个月都不回家一趟?平时不会,周末总要回去才好,食堂吃饱就不错了,营养肯定跟不上,回家还能补一补。”
这话也跟如松说过。
如月犹豫了一下。
她是觉得父母和爷奶都不在家,大哥一家整整齐齐的,觉得自己好像有点多余似得。
陈茵嗔道:“别说你还上学了,就是结婚了,那也是你的家,啥时候想回来就回来,不用想别的。”
说完,她还瞪了丈夫一眼。
燕九如接收到信号,对如月训道:“别瞎琢磨些有的没的,听你嫂子的。”
“好,那我周末回去,嫂子。顺便把要洗的衣裳和被套带回去。”
燕九如一挥手:“今天有车,你现在就收拾收拾送下来,省得你回去背着抱着累得慌。”
如月忙抱着袋子往宿舍跑。
***
一个寝室的同学见她跑着回来,好奇问道:“谁啊?男朋友啊?”
如月把快餐袋子放桌子上,忙着打包攒下的脏衣服,“别瞎说,是我大哥大嫂还是侄子侄女来给我送汉堡,嘻嘻。”
“哇~”在寝室的几个女生顿时过来围观洋快餐。。。的袋子。
“我听咱们班的李倩说过,那个什么红泥饭可贵了,还有什么热狗啥的,一顿好几块钱。”
所以,大家没有像从家里带的吃食那样抢着吃,因为这个又稀罕又贵,哪能那么没深浅呢。
两个女同学帮着如月一趟把两包东西送了下去,回来偷偷跟几个同学咂舌:“他哥嫂开了两辆小汽车!一人开一辆!”
“啊?不是说她爹娘是种地的吗?”
晚上睡觉前,有同学忍不住还是问如月:“你哥嫂是哪个单位的?他们能开单位的小汽车啊?”
如月沉默片刻,道:“我哥嫂都是留学的硕士和博士,那两台小汽车不是单位的,都是我们家的。”
整个寝室顿时一片安静。
第175章 初次亮相 大家都以为他是个嫩黄瓜,好……
本周, 燕九如连着开了三四天会。
有本部门的各种例会,也有跨部门的各种协调会,涉及海关、汇外管理、银行等方面。
什么企业进口设备和材料的通关效率啦、外汇结算啦、企业银行贷款落实啦, 等等吧。
他就不理解了, 政策笼统, 规定又那么细, 为啥还非得开个会, 甚至开几次会解决一个问题。
要他说,政策或者规定就应该在制定前详细调研, 有前瞻性的制定, 而不是只管眼巴前的事儿。
一旦出了超出规定的事就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陈茵开导他:“你以为是你们厂里呢?你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机关里最主要不是多能干,而是不出错。
啥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懂?
用会议解决问题那是因为出了错是集体的责任, 集体的错就不能算错。”
至少不能算到个人头上。
政治是有极大风险的。
规避个人风险的最好方式就是集体决策。
省得哪天形式变化了,有人翻旧账啥的。
她提醒燕九如, “你可别小看那些领导干部,几乎各个都是经历过N次严酷政治斗争和战争考验的,能到现在还屹立不倒,那头脑都是极其敏锐的, 绝不是你想的老思想。”
人家说自己思想老了,那是谦虚,更是谨慎。
千万别当真。
陈茵一边给他熨烫衣裳, 一边絮叨:
别以为给你权限大是什么好事情, 是对你格外重视。
说句不好听的, 眼下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万一哪天出点啥情况,说不定第一个拉你出来算账。
燕九如。。。。。。我有这么小白吗?看给媳妇担心的。
***
燕九如耐心地听完,跟陈茵一起再检查一遍衣裳裤子和鞋袜, 甚至皮带。
下周一,国、、务院有关部委会举行一个关于外商投资企业政策的吹风会,他这个新上任的司长也要正式在公开场合露面了。
为此,有关领导专门找他‘说说话’。
他也是此时才知道两层‘婆婆’管着的滋味。
嗯,是的,这个部门上面还有一个专门的国、、务院外商投资企业专项工作领导小组。
小组成员都是各个部委抽调的精干,小组长更是副总理级别的,除了他是专职的,别人小组成员都是兼职,个人只负责自己那摊子的事儿。
当然,需要协调的时候也会一起讨论,但平时大家都在自己单位或者部门办公,有关文件签字都要专人送来送去的。
其实对于资料来说,很不安全。但燕九如并没说什么,他还处于多听多看阶段。
这也是他最近几天忙着开各种会的原因。
前头几天不那么忙,是因为两个‘婆婆’特地给他一些时间来适应适应,熟悉一下工作。
熟悉完了可不就该他拉磨上场了。
***
周一上午九点半,吹风会在国、务院办公厅第一会议室召开。
与会的有国、、务院相关领导,新面孔就是燕九如这个主管司的司长,还有下面各省市级地方经贸部门负责人,外商投资企业代表以及中午媒体记者等。
燕九如跟外经贸部黄部长一起在主席台就坐,他的位置紧挨着黄部长居于中间偏右,靠近翻译组。
吹风会由副总(理)主持召开。
开场白后,副总(理)话音一转,含笑对台下道:“今天这个吹风会,我要隆重向大家介绍新任外商投资企业管理司司长,燕九如同志!”
他伸手朝燕九如示意。
燕九如起身,朝台下众人点头示意。
他身材高大挺拔,长得更是丰神俊朗,单单起身这个动作都那么潇洒,一言未发,就使得下面的镁光灯闪成一片,快门的咔嚓声更是此起彼伏响个不停。
燕九如目光扫视一圈后定了定,才开口做了半分钟左右的简短发言。
可以说,相当的干脆利落。
***
吹风会关于政策方面的介绍只有二十分钟左右,跟着后面是互动环节。
燕九如作为主要执行层面的领导,又是新任,记者和企业代表大部分问题都抛向了他。
然而,谁也没料到,这些人的问题八成都围绕着燕九如个人的,倒是把他们天天催,日日追的政策给放一边去了。
“请问燕司长,您此前是在哪里就任的,能介绍一下吗?”
燕九如淡笑:“刚刚副总(理)已经介绍过我的基本履历了,这里就不占用大家的宝贵时间了。”
“燕司长,您是燕大的第一届毕业生,请问。。。。。。”
燕九如道:“这位同志,我要纠正一下,我们那届不是第一届燕大毕业生,而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毕业生。这样比较严谨。当然,我还是理解你的意思的。”
“燕司长您好,您留学是在伯克利的工学院,那么请问您的研究是哪些方面的?跟现在的工作是不是太远了些?”
言外意义,你一个打铁的,能胜任现在的外商投资企业管理工作吗?
燕九如看了对方一眼,是个ABC。
看对方一脸跃跃欲试和得逞的样子,燕九如微微翘起嘴角。
待翻译员翻译后,燕九如才道:“这位记者,请你遵守规定,先自报家门再提问。”
哗~
很显然,这些记者都是常客,不说玄国话有多好,基本日常用语几百句还是不在话下的。
只是这种正式场合大家多使用自己的母语,却不耽误大家听明白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