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前面也有的记者一时心急没有自报家门的,燕司长可不是这么说话的。
这是软钉子硬刚!
ABC显然也明白了。
他有些恼羞地重新介绍了自己所在纽约日报,然后道:“燕司长,现在您能回答我的问题了吗?”
翻译员都多看了那人一眼。
燕九如点点头,道:“留学在我的十几年读书生涯中只占了短短两年,当然,这两年也很重要,我不但学习到了专业的知识,也同样学习到了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多重处理手段。”
“工学院里虽然确实打铁,但更多的是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和方法,而不是仅仅要一个正确答案。
玄国有句老话,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你的玄文够好的话,应该能理解。
如果理解不了也别勉强自己,毕竟玄国的‘老话’千千万,有人穷其一生都学不明白。”
他说的工学院里确实打铁引起一阵善意的笑声。
在场的记者几乎都是高学历,大学毕业都是垫底的存在,大多数都是硕士学历,有的还是双硕士。
对燕九如的回答很是有代入感。
这让后面关注燕九如这个新任的领导们松了一口气。
老同志们对新同志奉行的是‘扶上马、送一程’,他们既担心燕九如太年轻被媒体记者们下套挖坑,脾气太好容易被拿捏住,成为应声虫,又怕他脾气太直,把媒体搞得关系僵硬了。
还好,还好。
***
燕九如其实知道,第一次亮相最好是找机会把自己的底线划出来,竖立起自己的外在形象,光是纸面上的不立体,大家印象不深刻。
这个ABC正好自己撞上来了,拿他立威正合适。
ABC之后几次举手,主持人都略过他,转而点了别人提问。
气结,但无奈。
待又一个问了‘您戴的婚戒是说明已婚了吗?’
还有,‘您今年多大,是否爱好运动’等等。
燕九如表示:“谢谢大家关心,请多提业务方面的问题,我个人没什么好说的。”
但是,依然挡不住记者们的八卦之心。
燕九如扫了一眼边上的领导,对方微微点头,这是说可以适当回答一些私人的问题,满足记者们和想了解他的各方的好奇心。
燕九如抬抬手,“这里统一回答一下大家关于我个人的一些问题,但仅限于此啊。
首先,大家看到这个婚戒,我今年三十五岁,已婚,家里有三个孩子。
也跟大家差不多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
我的本科是燕城大学工学院的,确实跟打铁有关系,硕士也是车辆工程和设计方面的,当然,偶尔也打打铁,我手腕上这块表就是我自己打的。”
说着,他亮了下自己的腕表。
大家伙:当我们眼瞎,还是没见过名牌啊?
这明明是块百达翡丽好叭?!
有靠前的看得仔细,咦?
擦了擦眼睛,再看!
还真有点不一样。。。。。。
燕九如:“哦,原表是留学期间得的奖励,后来我自己重新打造了一下。”
众人:你、你、你。。。。。。大几千美金的手表,你就自己‘回炉改造’了?
不保修了知道吧?
算了,能自己回炉改造的,估计也不用保修。
一应文科生记者们牙都酸了。
更有好事者已经去瞅他的结婚戒指和皮带啥的了。
燕九如蜜汁微笑:“确如你们所想,婚戒和腰带扣也都是自己‘打制’的,私人物品,就不便给大家看了啊。”
散会后,燕九如没走出几步就被记者们包围了。
有要求单独拍照的,还有求合影的。
看到一个女记者一脸害羞加小确幸地站在燕九如身边,要不是燕九如脚下及时往边上移动了半步,恨不得头都靠他胳膊上了。
几个领导无奈笑道:“难怪他一再坚持要戴上结婚戒指呢。”
这才刚亮相,就有人生扑啊。
“不能比啊,不能比。。。。。。”
***
这次吹风会后,各个方面对新任燕司长的评价是:人不可貌相!
长得有多帅,性格就有多刚。
起初,大家都以为他是个嫩黄瓜,好下口。
没想到,第一个就给崩掉牙了。
瞅瞅那个ABC,虽然燕九如没像小孩子吵架似得反问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你导师是谁,怎么教出你这个无知蠢货的?
但架不住大家都是记者,本来就是竞争关系。
于是很块,ABC的底子就被扒拉出来了:
某著名大学的文学硕士,在一干政治\国际关系\新闻传播\经济学等领域的博士硕士里,显得比较另类;
这也罢了,ABC还是研究东亚文学的,显然他的研究是批判性的,带着深厚的滤镜,对包括玄国在内的东亚都十分看不起的样子。
结果呢?
被年轻帅气的燕司长现场教做人了吧?
啧啧,给他下套挖坑之前,记得给自己留块垫脚石救命,不然很可能暴露自己的无知,还连累自己的母校和导师。
***
成功亮相后,燕九如接连开了几个会。
有他自己召开的政策执行说明会,也有和其他部门的联席会议。
一连几天,电视、报纸的新闻上都有他的镜头或者照片,燕司长的名字也许有人记不住,但他的照片却被许多人剪下来压在玻璃下或者日记本里。
更有甚者,他上电视的时候穿的一身七八成新的毛呢料子的立领外套都成了热款。好多人拿着剪下来的照片去裁缝店要求照着做一件。
裁缝店也为难。
真是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如今都往时髦里赶,这咋还整出十年前的款式嘞?
新师傅都不会做了,纷纷喊回退休的老师傅上手教一遍。
***
一忙忙到十月底。
这天,秘书送来了本部门下一年度的财政预算草稿要燕司长审批。
燕九如翻了翻,对李中华道:“把最近三年的预算和最终决算找出来给我。”
预算涉及到未来一年花钱的情况,区区三百万,这么大个部门,咋可能够用?
而且,他计划从下月开始最迟明年一月要带人走一遍全国各主要外商投资集中的地区,实地寻访、调研外商企业的现状和实际遇到的问题。
这一圈走下来,光是费用也不老少,要是都指望着三百万,绝对是不够的。
李中华出去找了半天,一脸为难地回来了。
燕九如敲了两下桌子,虽然没开口,李中华却明白了他的意思。、
“财务部的许副司长开会去了,以往的资料在他那边。”
“下班前能拿到不?”
“这个,秘书说许副司长去海关那边开会了。。。。。。”
燕九如明白了,这个点儿了,会议结束不论早或者晚几分钟,肯定是直接回家了。
凡是等明天再说了。
燕九如摆摆手,然李中华去忙了,他把预算材料锁抽屉里,也下班了。
第176章 白忙一场? 三百万的预算给砍了,赚钱……
要是别人可能有事没事还装着加会儿班啥的, 到燕九如这里就没这一说。
该下班绝不拖。
他这个当头儿的准时下班了,下面科室里的自然也不会硬装多忙。
大领导都不在了,装给谁看啊?
燕九如准点下班也确实有事。
今天回北省老家的爷奶回京了。
这些年来, 他和陈茵总不在家, 老人们守着空房子没意思, 一年当中有大半年都在北省老家过, 甚至过年也不回来。
弟弟妹妹放寒假也回老家去过年。
而老人们在北省确实很自在。
农忙的时候跟着种种地。
燕九如早把农机给买齐全了, 翻地有拖拉机,灌溉有水泵, 秋收有联合收割机(现在都叫康拜因的机器), 可以说,有了这些机器, 种地比起从前全靠人工真不算累。
燕爹刚五十出头,身子骨好, 生的孩子除了如春恢复高考后连考两年才考了个大专,其他各个都是大学生,可见从遗传学上讲,他做老子的脑瓜也不笨。
他学会了开农机, 自己家的地忙活完了,还帮着别人家忙活,连人带机器收点费用, 至少把自家消耗的油钱挣回来。
有时候忙不过来还带着燕娘一起干。
爷奶老两口倒是不忙, 除了看家做饭, 没事带着猫狗上山上溜达溜达, 日子过得惬意。
如今又到十月底了,燕城前儿个都下了一场小雪了,北省老家更是下了两场好大的雪。
家里分的田地和承包的山头都收拾完了, 一冬天的柴火也都存好了,就等着杀年猪了。
谁想到,一场大雪后,老太太一个没当心滑倒了,摔了一跤。
燕爹给儿子打电话的时候顺口一提,虽然一再强调说去过县城医院,说没啥问题,燕九如还是不放心,立马张罗让他们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