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魔尊在七零养家_泠善之风【完结】(29)

  陈茵两个进了屋子,左右瞧了瞧,“奶,我回来啦~”

  陈奶奶慢悠悠挪出来,看到大孙女乐呵道:“茵茵回来啦?姑爷也来啦?快坐,坐着说话。”

  又颠颠地挪着小脚要去泡茶、拿糖果,招待姑爷。

  陈茵赶紧扶住她,“奶,你可别忙了,也不是外人,渴了我们自己找水喝,您快歇着吧。”

  “不累,不累,你们回来看看就挺好。”老太太慈爱地握着孙女的手,“孩子呢?”

  “在我娘那亲香呢。我爹呢?其他人呢?”

  “小莲儿啊,把重孙给我瞧瞧~”老太太对出嫁的孙女和孙女婿客气,对儿媳妇可不那么客气了。

  喊完儿媳妇,才道:“你爹去公社了,好像那个什么冯老三的孽障判罚下来了。你弟妹他们好像什么学工学农去了。”

  “你说这事,咱不就是农么?天天干农活还用学啥?”

  老太太不理解,但平常也不大敢说,只跟大孙女嘀咕几句。

  陈茵娘腾出空儿来问陈茵,“找你爹有啥事啊?”

  陈茵道:“这不是前头九如哥得了些奖励么,正好,家里的房子住的年头多了,四处透风漏雨还紧巴,九如哥跟两个老爷子商量了,打算重新翻盖一下。”

  对农户人家来说,第一个是土地,第二个是房子,这两样绝对是正经的大事。

  只要是这两样,每人会说你瞎搞。

  果然,连陈茵奶奶都赞成道:“这事办得对,钱搁手里会飞,不如建个好点的房子。”

  在老人家看来,一座好房子能世世代代住下去,自然是值得的。

  燕九如能理解老太太的意思,点头道:“这回打算往外面扩一扩,省得住得紧吧。”

  “这是好事儿,要是钱不够吱声,家里也能给你们凑凑。”

  燕九如谢过丈母娘,道:“暂时不用的娘,我掂量着应该差不多。”

  田小莲想了下,“拉砖瓦得去河西大队,茵茵哪天去找下你舅舅,让他帮着在队里说话,给你们早点拉回来。”

  田小莲娘家是河西大队的,比他们这富裕多了,当年要不是闹革命,陈书记参加了游击队,可娶不上河西大队的姑娘呢。

  “嗯,好。”

  ***

  河西大队比杏花大队打出两倍去,一共分了八个小队,田家舅舅在三小队。

  他们这里有大队办的砖瓦厂,还有烧粗瓷和陶器的窑,附近大队用的粗瓷碗,碟,盘子啥的,还有水缸,坛子、瓦罐之类的都是这边的窑烧制的。

  算不得多好,但便宜还不要票,普通人家使着也可以了。

  两人成亲后,顶多逢年过节才来一回,像现在这种平常日子过来还是头一遭。

  他们来的时候田舅舅刚从自留地回来。

  “呀,茵茵和九如来了?快,屋里坐。”

  “壮壮也来啦,给舅爷瞧瞧,这孩子长得真俊!”

  田舅母听见动静也迎了出来。

  陈茵两个跟舅母打了招呼,提着家里带来的软和点心去东屋看看姥姥。

  田姥姥的耳朵当年鬼子轰炸的时候给震坏的,虽然逃出一命,但耳朵一直嗡嗡地,说话要大声才能听见。

  田舅舅听说她们要翻盖房子,也二话不说,点头应下,“这是大事儿,你们这么年轻就能操持起来,咱们当长辈的肯定支持。

  放心,回头你们把用多少砖瓦算出来,剩下的事儿舅舅给你们解决。”

  他们前脚刚走,田舅母就埋怨道:“就你能耐,啥都应,你知道得要多少砖瓦,花多少钱么,万一不够你给添啊?”

  田舅母拉拉个脸子,摔摔打打,“反正我跟你说,不许添钱,家里攒那点还得留着给妮儿相亲、备嫁妆呢。”

  “胡嘞啥呢?人孩子难得来一回,张次口,也是正经事,能不应?”

  田舅舅哼了一声,“就你们家那些七大姑、八大姨的来要砖瓦,我说啥了没?咋滴?就你们钱家的亲戚香,看不上我们田家的亲戚啊?”

  “我是那个意思吗?”

  田舅母把手里的抹布一摔,怼道:“我是提醒你别瞎往里搭钱,咱也不富裕。”

  “切!”

  “你可真会想,还往里搭钱,我妹妹家啥时候用咱们往里搭钱了?你没瞅瞅,谁家外甥不长舅舅家,我这几个外甥一年到头能来几回?”

  “当谁乐意看你这张驴脸呢?!”

  “我也提醒你,往后你们钱家的亲戚别来找我拉砖瓦了,这两年够兴了。”

  田舅舅气哼哼地扛起锄头又走了。

  当年要不是媒人一张把死人说活的嘴,他能娶这么个没眼界的媳妇?

  ***

  农村建房子除了砖瓦,还一个要紧活儿是木匠。

  除了房梁和铺棚顶的檩子,门窗和各种柜子啥的也得找人提前打起来。好在因农村的实际需要,大队还是允许木匠接活儿,帮着社员做些日常器具的。

  不过,这个不能说是买卖,只能说是用什么交换,实际私下还是会折算成钱的。

  木料大队有储存的,拿工分抵就行,工分不够可以年底分钱的时候扣。燕家的工分够多,应该还有富裕。

  至于找哪个木匠,爷爷燕长生自有看法:“论手艺,还得是一队的老周家,做活儿仔细,咱们这房子的门窗当年就是他们家给做的,多少年都好好的,就是慢点。”

  燕爹接了句:“慢工出细活,咱也不雕花描画的。”

  等陈书记从公社回来,燕家计划中的房子已经就差地基了。

  ***

  “滋啦~”

  “社员同志们请注意,社员同志们请注意了,下面宣读两份通告!”

  随着大喇叭的宣传,杏花大队上下都知道了,冯老三因耍流氓被判了三年劳改,这还是因他只是偷窥和那啥,不然就十年起步了。

  至于魏家那几个人,因为破坏拥军拥属政策,欺压军属,试图破坏军婚等罪名,被判了劳改五年!

  “哇~”

  这个可是大家都没想到的!原本以为得是冯老三得判更重呢。

  欺负军烈属的后果居然这么严重!

  陈书记解释道:“冯老三耍流氓顶多是影响大队里这么个小范围,而魏家人,说严重点儿是影响的是军队的战斗力。

  如果家家军烈属在后方都过不安生,军人都带着这样那样的后顾之忧,战场上还怎么打仗?”

  这次的判罚直接在全公社进行了通报,同时也是对那些欺压过军烈属之人的警告。

  第25章 建房子(捉虫) 他爷不乐意了,回怼他……

  村里各家的房子都是几辈人慢慢张罗出来的。

  没钱的时候建一间屋子先凑合住, 日子长了,人口多了,加盖一间两间的。

  经过一代人甚至两三代人的努力, 把最初的一间屋子变成一个三间正房带厢房的大院子, 对于农户人家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燕家要翻盖房子在大队里没人感到奇怪。

  燕家这些年来住得就紧巴巴, 村里人都看在眼里的。

  甚至好多人都觉得燕九如结婚的时候就应该翻盖的, 没想到只是加盖了个小耳房。

  他老丈人都说道:“你们家和别家不大一样, 不是叔伯兄弟挤着住,而是长房四代同堂, 上面两辈儿老人都是要住正房, 加上你们小两口,现在的宅子是紧吧了些。”

  说紧吧其实都是客气的。

  他们这片不缺地, 宅基地不值钱,甚至新分家的都免费能划一块宅地基的, 燕家十口人还住这么紧吧,在农村也是不多的。

  当初要不是看他们家人都明事理,好相处,这小子也不是那种迂腐不成器的, 光凭上面两层婆婆,他都不能把女儿嫁给燕家。

  更何况在乡下,长房长子长孙, 那是得负责养老送终的, 负担可是不小。

  “你是直接扩成五间正房, 还是加厢房?”

  燕九如道:“我打算建个三合院, 不过不是传统那样的,前后的菜地还是要留着。”

  谁知道以后政策啥变化呢?万一自留地也收了,自家院子里的菜地就是要紧的了。

  “找人看过了地势了么?”

  虽然现在反封建, 但农村盖房子、打井、点穴还是得悄悄找会看风水的人。

  燕九如从前是个大魔尊,这点技能都可以做那些民间的风水师祖祖祖祖师爷了,给自己家看风水自然不在话下。

  但他可不会说自己看的。

  燕九如只点点头。

  ***

  燕九如看好日子,先带人平整东边的宅基地。

  这些活儿不用外人,自家人加上燕二叔就差不多了,还有两家的小孩子下学后也都来帮忙,捡石头,搂杂草啥的,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

  两家十几口人,忙活两天就把地收拾好了。

  后面如春两口子听说了也过来帮忙。

  如春还埋怨道:“这么大的事儿,大哥你咋不让老三去告诉我们一声?这还是从别人那听说的,嫌弃我们咋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年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