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这个‘神识’仿佛也有,叫法可能不同。”
“咋样?你想不想去这个地方工作?”
燕九如现在觉得和蔼可亲的乔副部长像个大忽悠。
他客气地问对方:“您说的这个机构叫什么?归哪个部门管?工作方式如何?待遇呢?”
燕九如比较关心这些。
他不想成为‘寻宝鼠’专门干暗地里的活儿。
他是打算要往上走的,必须有公开且正规的上升路径。
***
两个老干部你看看我,我瞅瞅你的:这小子还挺难搞的啊!
最后还是负责安置人员的乔副部长道:“这个是特殊机构,保密性质的,对外并不公开。
体系上,它隶属于燕城卫戍部队,但平常工作大部分可能跟公安和国家安全机关协调。
你这种通过考核的,入职就是正式编制,有工资,完成任务有奖励,晋升按军职。
有住房补贴,交通和吃饭都有补贴,出去办事,局里有车。”
“保密性质的话,对外怎么说法?”燕九如眉头紧皱。
乔副部长道:“对外么,有时候叫某研究所。”
这样啊。。。。。。
燕九如身子往后靠了靠,不是很感兴趣。
这个不符合他的上升通道。
***
作为村民的燕九如可能会心动,但魔尊燕九如则有不同看法。
他很清楚,这类性质的工作基本履历很难写,就像他这次立功一样,档案或者不记录,或者机密不能公开。
要是上面一直平稳还好,一旦主管的领导层有剧烈动荡变化,甚至出现断层,他们这些机密档案的人很可能被坑掉。
他这绝不是危言耸听,魔尊大人成长过程中就遇到过,虽然不是他,但宗门组织里也是有类似暗地干活儿的,好多都单线联系,一旦出现差错,上面找下线还容易些,下面往回找组织就有的磨了,关键是信任上。
***
“这个机构应该不忙吧?可以兼职的话,倒是能考虑。
全职的话,呵呵,我觉得不太方便。”
燕九如面对鼓起腮帮子的老局长忙解释一句:“那啥,你们也知道,我们家上面爷爷奶奶,我爹我娘,中间还有三个未成年的弟弟妹妹,下面还有不到一岁的儿子。这一大家子呢。
我是长房的长子长孙,工作上必须得是光明正道的。不然,我爷二话不说得先给我几鞋底子。”
以为他没干正经事儿呢。
***
好家伙!
吴局长别看人严肃,还就稀罕他这种心里有家庭的小家伙。
他不想放手这个好苗子。
但不知道如何劝说。
还是乔副部长想了想,道:“要不这样,给你编卫戍部队里去,平时跟着部队训练,这边也给你挂职,你拿两份工资,不冲突的情况下两边出任务,就是可能会有些忙。
你看怎么样?”
这个么,倒也不是不行。
他也需要加强训练突破一下,在家的话,没这个条件。
看出他动摇,乔副部长又乘胜追击,补充道:“你们可以住科研大院,也可以住部队大院,两边的条件你们可以先看看在说。”
***
第二天下午三点,火车晚点到达燕城站。
熙熙攘攘的人群,车站上方传来“东方红”的钟声,让人分外亲切。
陈茵握着他的手,悄声说:“可惜,不能拍照。”
燕九如回握了一下,低声道:“没事儿,等回去的时候咱留出足够时间,到时候穿呢子大衣来拍。”
陈茵抿嘴乐了:“嗯,听你的。”
两人带着自己的行李跟着两个老干部出了车站,人家有警卫员跟着,也不用他们搭把手。
“乔副部长!”
有人在不远处招手,应该是来接站的。
几个人上了一前一后两辆吉普车。
燕九如和陈茵跟着乔副部长带着一个警卫员坐上后面一辆车,吴局长带着警卫员和医生护士坐上前面的车先走了。
燕九如也是后面才知道,乔副部长这次是去接原本在南边疗养的老局长回来接任的。
燕九如看着车窗外稠密了许多的人流和自行车流,小汽车也一会儿看见一辆,也不算稀奇了。
燕城很大,但就在他们路过的不远处,他也看到了大片大片的农田,房屋也都低矮破旧,直到城里才好些了。
灰扑扑的街道足够宽敞,上面带着两个辫子说是叫电车,楼房倒是不少,工厂的大烟囱呼呼冒着黑灰的烟雾,街道边的树木都光秃秃的,偶尔有老鸹窝挂在树杈上。
不过,看得出来,这边的气温比老家的高一些,应该没他们那么冷。
就在他的眼睛忙着观察的时候,吉普车停下来了。
***
“你们这几天就住在机关招待所,你们先逛逛,明天上午我一个会,下午我忙完了让人来接你们。”
乔副部长把他俩交给早等在招待所的一个柳秘书。
“有什么事儿,柳秘书会跟你们联系。”
又安排柳秘书他招待两个人吃饭:“燕同志胃口特别大,要让他能吃饱。”
***
两人和年轻的柳秘书在招待所吃了一顿燕城特色的炸酱面。
味道很好,就是不大禁饿。
燕九如看时间还早,就跟柳秘书打了个招呼,两人去招待所的澡堂子洗了澡,换了身衣裳,准备自己先逛逛。
柳秘书离开后,燕九如摸出一张纸条,记下地址和联系方式就把纸条烧了。
“走,先去买张地图,再打个电话。”
第50章 见识 那里曾经是部队的火……
“别忘了给家里报个平安。”陈茵小声提醒他。
“可不, 你要不说差点忘了。”
燕九如脚步一顿,他真一点儿没想起来。
肯定是媳妇一直在身边的缘故,燕九如在心里给自己小小辩解了一下。
两人找了一个招待所的工作人员打听邮电局在哪儿。
“您瞧见那个天桥了没?走天桥过马路, 下去就是咱邮电局大楼了。”
那位工作人员是位三十来岁的大哥, 人挺客气的, 一口一个‘您’的。
他还特地到门外面指给俩人看:“您跟地面走也成, 就是斑马线稍微有点远, 您得走两百多米儿吧,再走斑马线过对面儿去。”
然后, 工作人员想到了什么, 略略打量两人一眼,迟疑道:“对了, 斑马线,您俩位知儿道吧?”
他倒是没有瞧不起人的意思, 纯粹是怕这俩外地来的不知道。
燕九如笑着谢过对方,“谢谢大哥,看着不远,我们去给家里打个电报, 报个平安。您忙着,我们这就走天桥过去。”
“那可好,省得家里头惦记。您两位慢走~”
***
两人走到路上相视一笑:燕城的大哥、大姐都挺能聊的, 先头吃饭、洗澡的时候就见识过了。
“这边儿还真不怎么冷, 我感觉跟咱们那边十一月份差不多。”
两个人到招待所这一路就发现了, 绝大多数的人还是穿得蓝的、灰的、军绿的衣裳, 补丁倒是少了许多,也有少数人穿呢子大衣、皮鞋啥的。
他俩都没换新买的衣裳,那样太打眼了。
半路上, 他们正好发现一个书店。
“同志,请问有燕城地图吗?”燕九如跟售货员打听道。
“四毛五一份。”
陈茵数了五毛钱给售货员。
“找零五分,发票拿好,要盖章吗?”
燕九如和陈茵忙一问,这才知道,原来书店还提供免费盖章服务,主要是很多外地来的人觉得这样有纪念意义。
这个当然不能错过了。
俩人看着售货员拿着木柄的戳子‘啪啪’在印泥上蘸了两下,然后‘砰’地一声砸在他们买的地图空白处。
手法干净利落,熟练极了。
啧啧,真长见识了。
可惜,两人没等细看,就被别的顾客挤走了,老多人排着队等着盖纪念戳了。
****
燕九如拉着陈茵找了个角落打开地图。
他神识一扫,就在东城区的一个地方发现了他老丈人给的那个地址的大致位置。
他手指轻轻点了点,收起地图,“走吧,拍完电报,正好给刘长义打个电话。”
等到走上天桥的时候,燕九如驻足张望了一下,从这里能看出他们住的招待所离燕城最宽大的长安大街只一个小拐弯的距离,算得上是中心城区了。
从桥上看到斜对面的邮电大楼上有个硕大的钟表,指针正指向下午四点二十分。
这里是五点半下班,他们得抓紧时间了。
***
在拥挤的邮电大楼里好不容易拍完电报,来不及心疼七分钱一个字,两人又赶紧找到打市内电话的柜台。
现在除了单位,个人家很少有装电话的,打电话也得通过总机转接,要是长途,不知道要转几个中转站呢,可费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