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兰若红着脸推说她没想这么多。
姜姮却丝毫不放松:“你可别太天真了,被官家哄几句就留下把终身交托。嫔妃与皇后,那可是百步之遥、天壤之别。他若是真爱你,这三年自然守得住,若是不行,你以沈家嫡女身份再觅良缘也可,回槐县找我也行。你要是受了委屈,只管给我来信,我立马带着人去接你。”
崔兰若怔怔看她,美眸渐渐浮上莹莹泪光,扑进她怀里,嗫嚅:“姮姮,我舍不得你。”
姜姮安慰了她一阵儿,学着梁潇说过的话,老气横秋道:“人生在世总是要不断取舍的,有舍有得,遵从本心即可。但是,兰若,你一定要答应我,不管什么时候,都要最爱自己,把自己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不要因为一句情爱,而迷失了自我。”
崔兰若腮颊上挂着晶莹泪珠儿,认真地点头。
过后几日姜姮忙着为崔兰若张罗,还要照看书铺,分.身乏术,十分操劳,梁潇便以照顾她为由舔皮赖脸地搬进了枫叶巷的宅子里。
说是他照顾姜姮,汤是厨娘煮的,账簿是姬无剑帮着理的,就连看家护院都是虞清领着人在做。
梁潇每天的事,就是打扮得俊俏风骚的,端着碗汤,像模像样地一大早守在姜姮寝阁前,朝她摇头摆尾,微笑邀宠。
姜姮很吃这一套,嘴上嫌弃,心里却高兴。
忙活了将近十天,总算把崔氏兄妹送上了去金陵的路。
他们走的那日,姜姮特意把书铺关了,抱着晏晏去官道送他们。
寒风凛冽,雨雪霏霏,外加离愁别绪总是摧人心肝,姜姮眼见载他们的马车远去,忍不住哭了。
梁潇忙把她拢进怀里安慰。
他这些日子眼见姜姮对崔兰若那般尽心尽力,处处为她筹谋,不禁感慨万千,他从前怎么能那么傻,竟以为姜姮是那种会在乎嫡庶尊卑的人。
他爱怜万分地搂着爱妻,又是抚头又是摸脸,柔情蜜意地哄劝,直把身后的姬无剑和虞清酸得倒牙,姜姮才抹干净泪,哽咽道:“那我们回去吧。”
崔氏兄妹一走,宅子就空了出来,梁潇先是趁机搬进了姜姮的寝阁,又找借口把晏晏挪了出来,给她寻了两个嬷嬷,两个小侍女,天天陪她玩,省得她老来缠姜姮。
从此以后,开始了他没羞没臊的幸福生活。
第124章 番外:烟火与芳菲
转过年来, 荣康四年,又是大考之期,书铺的生意格外好, 书籍和文房四宝流水似的卖出去, 很快,姜姮便计划着要开分铺。
崔兰若和崔斌走了, 若要开分铺, 就需要再增添人手。
梁潇替姜姮盘算过来,雇个有经验的分铺掌柜即可, 至于账目上,先让姬无剑隔几日去查一查, 把手底下现有的几个伙计用上一段时间,再挑选个得力的去那边当账房。
那边经营大权可放出去,可账目需得隔几日让姜姮过目。
做生意与治朝堂没什么两样,都要讲究个制衡。
姜姮在这方面是绝对信任梁潇的, 他虑事周全, 无可挑剔。
一年之首, 各地书商寄了新的书单过来,姜姮正一页页查看,一旁梁潇陪着晏晏在玩,不时抬头看她一眼, 眸中隐含笑意,道:“再这样下去,我看你就要成富甲一方的女商人了,我可得给自己找些事做,不然到时候要吃软饭了。”
姜姮全副心神凝在书页上,秀昳的唇角微微上挑:“你惯会在我跟前装可怜, 这几日阿翁忙得人影都不见了,也不知在干什么。”
梁潇把晏晏扔出去的布娃娃捡回来,眉眼间浮掠起些许神秘,卖起关子:“你猜,我想做什么生意?”
姜姮笑说:“总不至于也要卖书,和我抢生意吧。”
梁潇把晏晏抱起来,放在圈椅里摇晃,道:“我才不跟这些穷酸文人打交道呢,我要做的是丝绸生意。”
槐县温暖湿润,正是养蚕的大好地界,乡下人喜欢样桑蚕,织出来的布匹拿到集市上卖,多年如此,不成规模。
梁潇考量得很深:“这个地方闭塞保守,货物难以运出去,若是能将水陆商道打通,将来生意就好做了。”
而要做到这个,便少不了和官府打交道,姬无剑这几日忙得便是这些事。
姜姮却有些担心。
不知为何,她突然想起了十几年前,梁潇初入仕途时,夜夜陪着上官应酬,经常喝得烂醉回来。
本来已经权倾天下再也不用看谁的脸色去应酬谁了,可一朝又要被打回原形。
若是再要他去应酬当地官员,他会不会后悔自己曾经的选择?
梁潇眼见姜姮说着说着话脸色逐渐黯了下去,心中不解:“姮姮,你怎么了?”
姜姮将心里的顾虑说出来,梁潇却直言她傻:“我现在过得不知道有多开心,一觉睡到大天亮,一天能吃三碗饭,我今早照镜子,我都觉得我胖了。”
“胖了吗?”姜姮从书案后绕出来,走到近前仔细端凝他,依旧是刀削斧凿般的俊秀面庞,看不出胖来。
梁潇见姜姮这么直勾勾盯着自己,忍不住起腻,将她揽进怀里,拿下巴蹭了蹭她的额头,柔声问:“好不好看?”
姜姮说:“好看,从十几年前我就觉得,你长得真好看。”
梁潇垂首亲她,坐在一旁的晏晏飞快抬手蒙住眼,却将手缝开得宽宽的,露出一大道空隙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