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骂了一句:“傻小子!”
瑞王终于发现,父亲心目中的父子关系,原来是这样的。
瑞王解锁了正确的与皇帝相处的方法,父子关系可以说是日进千里。
一直防备着他势力增长的皇帝,突然又觉得这个儿子,才是真的适合继承大统的儿子。
皇帝懒政,可是很多折子是他必须要批改的,现在他又有心让瑞王继承大统,再批改奏折的时候,就想着早晚都是瑞王的事,干脆让他先熟悉一下。
于是,沈安筠在丰漳县开的第一家酒楼开业之日,杜钰竹接到了皇帝让瑞王在御书房协助公务的消息。
第70章 70、番外四
皇帝对瑞王的态度有变, 感受最深刻的就属朝中大臣了。
拥护瑞王的朝臣,第一件事就是上书皇帝,提议册封瑞王为太子。
皇帝犹豫了。
对于册封太子, 瑞王倒是不着急,现在御书房的折子都是他在批, 如果再被册封为太子,父子两人之间恐怕又要有新的矛盾。
瑞王知道,太子之位对于自己来说只能是一个光鲜亮丽的职位,如果被册封为太子, 父皇就会觉得皇权被分,到时候他会继续压制自己。
在没有完全熟悉朝政之前, 还是不要去坐那个位子的好。
这天批完奏折, 瑞王和往常一样对皇帝禀报了一遍。
皇帝听完,对他批改的并无意见,反倒问他:“你对册封太子的事有什么看法?”
瑞王苦笑道:“儿子在接触政事之前, 只看到父皇轻松简单的就把政事处理了,直到自己接触了,才知道这有多难!
儿子处理事情, 每每想到自己的任何一个决定,都会牵扯到千家万户,下笔之前都会思虑再三!可是哪怕这样小心, 批改后若没有父皇的认同,儿子也不能心安!
上书请封太子的大臣, 里面有一心为江山社稷着想的,但更多的, 却还是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
站在上面承受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父皇春秋正盛, 儿子想再在父皇的庇护下轻松几年。”
瑞王说完,皇帝心里顺畅极了,笑道:“有朕在,我儿不用怕,既然你想再轻松几年,朕也不勉强你,不过等朕干不动了,你可不能再这样了!”
瑞王听皇帝这么说,就知道自己回答对了,为皇帝斟了杯茶,又说了些皇帝爱听的话。
皇帝被哄的心情大好,等瑞王回去后,各种赏赐也络绎不绝的进了瑞王府。
……
瑞王的迅速崛起,让丽妃不知道撕碎了多少帕子,晋王摔了多少酒杯。
宫里的人最会踩低捧高,蒋家倒台晋王失势,丽妃在宫里的生活,虽然表面上看还是和之前一样,可是内里却早已不同。
不说平时被她打压的同阶嫔妃,见到她时不再陪着小心,她觉得就连普通宫人都没了以往的敬畏。
丽妃憋了一肚子气从御花园回来,她知道,哪怕儿子再无继承大统的希望,自己也不能不争,在宫里,不管你是什么位份,只要不争,日子就过的不顺畅。
于是在晋王进宫请安的时候,丽妃挥退宫人,对晋王如此这般的交待了一番……
皇帝又开始频道的留恋后宫,瑞王批改完奏折让宫人去请示,传回来的结果都是让他先回去。
皇后去世多年,瑞王一个生母去世的成年皇子,没有旨意也不能轻易踏足后宫,皇帝让他先回去,他也不过多纠结,批改完奏折对御书房的宫人交待一番,就出宫回府了。
皇帝对于瑞王的知情识趣还是颇为满意的,现在再想起这个儿子,已经不能再让他联想到曾经压在他头上的人,留下的只有瑞王恭敬孝顺的样子。
皇帝心里顺畅,再看身边的绝世美人更是心动不已,虽然今日已经服用了两丸新上来的药,因为兴头正盛,又加了一丸。
政事有人处理,身边又有绝世美人伺候,皇帝感觉这段时间,是他为帝以来最为舒心的时光。
不过奏折可以让瑞王批改,早朝却没人可以代替,皇帝原本就懒政,三次早朝会有一次不上,自从丽妃献上绝世美人,就变成了三次早朝两次不到。
朝中堆积的需要商议的事情,因为皇帝不上朝,只能继续堆积着。
可是事有缓急,有些事能往后推,有些事却需要尽早商议出来个结果。
皇帝不上朝,没有急事的大臣出宫去各自的衙门去当值,那些有需要和皇帝商议事的大臣,只能请内侍去禀报。
皇帝夜里和美人闹到丑时,现在正是睡香的时候,内侍不敢去扰困,只说:“陛下身体不适,小人就算去禀,陛下也去不了御书房。”
内侍不想去,大臣自然不应,继续出言相求。
内侍也知道朝臣的难,可各人有各人的难处,内侍知道就算自己禀报了,皇帝也不会起床去御书房议政,而自己扰了皇帝睡觉,帝王一怒,自己就算有十条小命都不够填的!
见内侍拒不回禀,几位大臣隐晦的对视一番,就由一个胡子都花白的大臣,出声呵斥道:“你一再推脱,耽搁了政事,你能担待得起么!”
内侍:“……”我只是一个除了根的阉人,为什么要承担自己不应该承受之重!
内侍把脸一变,眼看着就要翻脸。
这时候瑞王发话了:“公公还是去禀报一下吧,今日之事必须上午议出个结果,事态紧急,父皇不会怪罪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