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里这些日子生意怎么样?”
“好,望安驿地方大,可比其他茶棚的生意好多了,就是跟临水驿比,只怕也只多不少。”刘进宝年前就憋着一股气,想要超过瘸子管着的临水驿,“我们开张才这些日子,您看账面,已经赚到五十几两了。这里面一部分是租咱们库房的钱。”
颜汐很满意,正月出门的人少,等到开春之后,生意应该还能更好点。
越是大的官道,路过的人越多,他们茶棚的生意就越好。从永州到京城,将近三千来里。要是两百里就能开一座茶棚的话,只要开十五间茶棚,他们就到京城了。
“进宝哥,这边茶棚安顿好了,你是愿意留在这边,还是要回村里去?”
“东家,这边也挺好的。”刘进宝当然也想家,但是自从进了与善茶棚干活,他已经管了两家新开的店了。
新生意就让他开拓,这是对他的信任,也是对他的锻炼啊。哪怕这里离家远一年可能也只能回一次家,他还是乐意的。再说,生意好他赚钱也多啊。
颜汐点点头。刘进宝,脑子灵活做事勤快,人也厚道,她是希望以后能培养成帮手的。
其实,接触过陈有福和钱大掌柜、明水县陈掌柜后,她就很羡慕陈家的人才。
像陈有福这种大家子弟,不懂生意经。但是,有钱大掌柜这样的人管着生意,有陈掌柜这样的人管理店铺,陈家人只要看看账簿,其他一点都不用操心了。
颜汐坐在柜台边,这时不是饭点,一个时辰就有几个商队在店铺歇息,看茶棚里就只有茶,因为没到饭点,菜饭都没烧好,失望地叫了一壶大碗茶喝了,又匆匆赶路了。
自家这茶棚不卖酒菜,只卖大碗茶和菜饭的话,好像是单薄了点。
与善茶棚想要吸引客流,除了赚名声,总得有些与众不同的吃的,最好,是他们这儿有而其他茶肆没有的。
颜汐坐在大堂里想了半天,颜柳看她一动不动,生怕她着凉了,倒了一碗热茶,“小姐,您坐着不动要么加件衣裳,要么喝碗热茶。”
“小柳,你说这些过路的人还会需要些什么东西?”颜汐转头问坐在边上的颜柳。
第152章 白卤和红卤
颜柳皱眉想了好一会儿,老实摇头,“小姐,我想不出,我就觉得得是能吃饱肚子的。”
老乌头听到颜汐的问题,压根没看她的目光,就低头盯着自己眼前的茶碗,一副沉思状。他一个做过夜不收的,想这种生意上的事实在为难他了啊。
“味道好,方便带着路上吃,做法还不能太复杂。”颜汐嘀咕,“老乌头,你们以前吃什么啊?”
“干粮。”
“小姐,我们以前出门时带肉干。”颜柳霎时觉得死士的待遇还是比夜不收好,好歹死士出门执行任务时,吃的可比夜不收好。
老乌头看颜柳有点小得意,不由无语,都是卖命的,带肉干比干粮高级?好吧,凭良心说,肉干是比干粮高级点。
两种都是干的,带汤水才好吃吧?
颜汐忽然想起后世很受欢迎的小吃——关东煮和茶叶蛋。
这时候没看到过关东煮,但是这东西省力啊,一锅卤汤打底,荤的素的往里一丢,有人要就捞一份出来加点卤汁就行。
茶叶蛋更是老少咸宜,就是价钱稍微高点,鸡蛋成本作价两文钱一个的话,算上卤汁和茶叶,得卖三文钱一个才行。
对了,做茶叶蛋不如做卤蛋,还能用卤汁同时做些卤味。
颜汐跳了起来,素菜做关东煮,荤菜做卤味,有了这两样独特小吃,与善茶棚的生意能更好,而且还能更被人记住啊。
她也不多话,带了颜柳去城里买了各种佐料。
关东煮前世她只吃过,没做过,但是那汤底那么鲜美,总离不了菇类吊鲜。
颜汐索性买了海带、盐、糖和香菇、料酒等,还想买一只鸡熬汤打底。
刘进宝咋舌,“东家,这要是要用鸡汤做东西,价钱可不能便宜了。不如就用咱们现成的骨头汤试试啊?”
颜汐一想也成,骨头汤毕竟也很鲜美,能省下一只鸡也是好的。
想好配料,看这时候天色不早,官道上没什么人了,她决定先试做点。
关东煮是白卤汁,她支起大锅先用骨头汤、香菇和清水调配煮开,加入盐、糖和酱油,再加了海带,慢慢等海带煮开后,尝了一口汤,感觉没有后世的鲜美。
颜汐舀了一勺给刘进宝和老乌头几个尝尝,刘进宝却是一喝就叹了一声好喝,一小碗喝完,“东家,这汤底好鲜啊,比骨头汤还鲜。”
其他几个也都说好吃,颜汐一想,这些人不知道后世有种调鲜武器叫味精啊。既然他们都说好吃,这锅汤应该也能过关。
关东煮能煮的素菜现在又能买到的,也就是萝卜、笋干、香菇、海带、豆腐干、豆腐泡、藕片、花菜、大白菜这些,丸子之类自然都好吃,但是太耗人工,茶棚里的人手耗不起。
颜汐让老乌头和颜柳削了一些竹签子,将这些素菜一串串穿好,然后将关东煮的汤用双耳的平底瓦罐盛了放到炭盆上热着,将这些串好的素菜竖着码放在锅里,就让它们慢慢炖煮着。
偏深色的瓦罐,一根根或白色或泛淡黄的竹签子,看着还挺有意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