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活到半夜,才算收拾好,一连几天都没睡好,躺到床上累得马上睡着了。
到早上,颜汐迷迷糊糊睁开眼,看到窗外天色一片亮光,自己竟然睡晚了啊!她有点不好意思,刚坐起来,又听到有人敲门进来,然后就是一片叽叽喳喳的声音,模模糊糊有颜柳的声音,吵得她都有些头晕了。
大清早的,谁会来院子里啊?
这时候家里看店的看店,送货的送货,除了颜柳和刘衡,好像没人会待院子里啊。小柳知道她还睡着,肯定不会大声说话吵醒自己的。
她匆匆穿好衣裳,“小柳,什么事啊?”
“颜东家,颜东家,好消息啊!”听到颜汐的声音,颜柳还没开口,倒是一个男孩的声音一叠声叫了起来。
颜汐想了想,这不是秋连荣的声音吗?她穿好棉袍,头发匆匆扎了一下,拉开门,“什么好消息啊?”
“咱们排的那出戏,南安侯的老夫人很喜欢,特意指明要年初一再接着唱呢。”秋连荣小脸都要放光了。
“真的?”
“嗯。而且,昨晚才唱了半出,就有好几家夫人派人来跟师父说,要定我们正月里过府唱堂会呢。”他说完,又递过手里提着的包袱,“这是南安侯府赏的瓜果点心,师父让我送点过来,给颜东家尝尝。戏金,等他今日忙完,回来再跟您算。”
颜汐一看包袱里,也就是一些绿豆糕之类的点心,到底是秋班主的心意,她高兴地接过,“那看戏的人,对戏怎么说啊?”
“好多人都看哭了,都说王宝钏贤惠命苦。对了,南安侯府的老夫人说,王宝钏是明珠暗投了。”秋连荣学着老夫人的口吻说了一句。
颜汐满意地笑了。她要的,就是这效果啊。
秋连荣又说了南安侯府如何热闹,戏台如何辉煌,颜汐看他实在太兴奋了,怕他冷风里吹着伤了嗓子,把人叫到堂屋,让他喝了一碗热汤。
秋连荣喝完一碗汤,不好意思地笑了,“我得快点赶回去,师父交代我来跟颜东家说一声,让我快点赶回去,等会儿还得装扮了上台呢。”
颜汐让他快走了,高兴地在堂屋转了一个圈。
从今日起,她要让人记着,为了丈夫的功成名就,王宝钏的付出和牺牲有多大。卫国是男尊女卑的时代,但是,烈女节妇,也是世人推崇的。
第183章 靠才华吃饭
秋家班凭着一出新戏,得到了各家女眷们的喜爱。
看戏,对各府女眷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娱乐活动。世面上的戏都看过了,冷不丁出来一出新戏,又是在过年这种时候,一下就热闹起来。
这戏宣传忠孝节义,结尾又是喜闻乐见的大团圆,真是老少咸宜。
秋家班本来是串场的小戏班,因为这出戏太长,演到一半就停了。这让爱看戏的人怎么受得了?夫人小姐们一发话,串场的就变成了正场。
秋连荣说秋班主打算年前来一趟,结果秋家班压根都没时间回槐树胡同过年。
过了正月十五,秋班主终于有时间登门了,一看到颜汐就是一个长揖大礼,“颜东家,给您拜个晚年。我们戏班能有今日,要多谢颜东家了。”
第一次见面时,秋班主是一身半旧棉袍。如今登门,他穿的一身可就换了锦料,脖子上镶了一条黑色毛领,腰间挂了一块玉饰,颇有几分富贵闲人的打扮。就是脸色没有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好,有些消瘦憔悴,眼底也有些黑眼圈,但是一看那精神头十足的样子,显然最近是忙并开心着。
秋家班上演的《王宝钏》,颜汐待在卤味店,都听人提起过了,可见这戏知名度了。还有不少人等着戏园子上演的时候,去买张戏票过过瘾呢。
颜汐当然不会受他的礼,侧身避开,客气地请他到堂屋坐。
颜柳送了一杯茶上来。
秋班主端起茶喝了一大口,眉开眼笑地从袖袋里掏出几张纸递给颜汐,“颜东家,本来早就应该过府来的。实在是戏单子接着,不敢得罪贵人们。再说,也想着多接几单,颜东家的分润也好多点。”
他将纸放下,“幸好,总算没有辱没了颜东家的好故事。”
颜汐一看,秋班主放到桌上的竟然是银票,而且,当头一张银票就是一百两。
她拿起这几张银票,粗粗一看面额,哎呀,最大的五百两,最小的一百两,这么几张加起来,秋班主竟然拿了两千两银子过来。
她辛辛苦苦经营这卤味店,一个月顶破天也就赚个两百两,还得起早贪黑洗啊煮啊。一个戏本子居然就给她换回了两千两?
结果呢?她的体力劳动,不如一次创意剽窃啊!
怪不得现代社会一群人哭着喊着想做明星,从古到今,演戏都能赚大钱啊。
不行不行,自己得心理平衡点,不能只看着暴利,人家也是凭天赋吃饭,自己这五音不全的就唱不了戏,连个一字马都压不下去。
颜汐平复着心情,又低头看了一眼手里的银票,还是好想改行怎么破?
秋班主看颜汐这喜悦的表情,也很高兴,“这是我们班子上演《王宝钏》后的四成戏金。”
“不是一成吗?”颜汐一听秋班主给了四成,有些意外。
“颜东家,这是您应得的。我们秋家班今年正月能赚钱,都赖您给的这出戏,排戏时您又给我们出了不少主意。”秋班主摇手阻止颜汐递回来,“这点银子,聊表我们的心意。待之后,就按之前说好的,给您一成分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