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在国史馆里看了不少前人事迹,知道翰林院的前程远大,也是要分人的。做事先得做人,要是混得不行,一辈子冷板凳坐穿的先例多的是。
在这种苦熬中,听到有人可能要风光发达了,大家总是特别津津乐道。
这种津津乐道,自然是带着些眼红的。
张珣也跟着点头,“黄凤麟之前因为家贫,耽搁了娶妻。没想到如今倒有大造化了。”这话听着太酸了。
苏志昌看着刘衡叹息道,“那黄凤麟的才学,也不过尔尔,这要是跟刘修撰你比起来,那是差远了。”脸也差了点,可惜这刘衡早就得罪了徐首辅,压根就没有机会了。
刘衡笑了一声,“我已经有未婚妻了,是家母当年定下的。”
刘衡定亲的事,翰林院里的人都知道了,他那未婚妻只是个农家女的身份,听说还是被刘家买回来的呢。不过,想到刘衡那未婚妻为他鸣冤面圣的胆量,倒是没人说颜汐不好。
“这倒是,刘修撰也是好福气,您那未婚妻对您情深义重。”苏志昌感佩地说了一句,不管怎么样,生死相随的情分,还是让人羡慕的。
刘衡没什么兴趣多聊,其他两人各自有各自的辛酸,三人说了几句闲话就散了。
到了下衙的时候,刘衡将自己翻阅史书做的笔记收拾好了,将东西归置了一下,打算下衙。
刚走到翰林院门口,碰到一群人,正是庶常馆的一群新晋翰林们。
这群人在门口,围着一人说话。被围在当中的是个相貌不错的年轻男子,正是那位传言被徐首辅看中打算招为孙女婿的黄凤麟。他意气飞扬,正大声地与身旁的人说着什么。
刘衡一走过去,众人都知道他与徐家的旧怨,讪讪地住嘴,不说话了。
黄凤麟背对着门内,看身边人神情异常,转过身来看到刘衡站在门内,他微微抬高下巴,冲刘衡点了点头,“刘修撰。”
“见过刘修撰!”这些人都是庶吉士,而刘衡已经是从六品的修撰了,大家回过神来,连忙躬身行礼,又往两边散开,让出一条路来。
只有黄凤麟一动不动站在门口正中,叫了一声后,也未如往常见到上官时行礼。
刘衡看了他一眼,跟其他人点点头,什么也没说,越过这群人走了。
看他离去了,黄凤麟哼了一声,一副跟大家分享内幕的口吻:“首辅大人对刘修撰好像并不看好。”
有刻意讨好的人,凑到近前说道,“黄年兄是徐首辅看重的人,必定知道首辅大人的心意。其实,这刘衡谁不知道啊,别看他中了状元又做了修撰,但是这就是个一辈子坐冷板凳的,哪里能和黄年兄您相提并论。”
黄凤麟年轻的脸上露出了几分得意,只是微微点头,勾唇淡淡一笑。
这笑法,是黄凤麟最近才学会的。因为他到徐府去拜谢座师,徐首辅家那位大公子与他说话时,微抬下巴,那脸上的一抹淡笑,看着就显得格外贵气和傲气。他揣摩学会后,如今终于也能用上了。
徐首辅让人点拨过他,若是与徐元香成亲后,他这个庶吉士,很快就能从翰林院里挪出来,补上六部的实缺。他特意打听过,当年那位探花魏桓,就因为娶了徐首辅的嫡女徐玉容,仕途青云直上,做了刑部侍郎,如今又外放做知州去了。
想到将来,黄凤麟只觉得意气风发,朗声说道,“择日不如撞日,我今日请大家喝酒吧?叫上苏编修与张编修,我们这群同年们一起去喝一杯。”
苏编修与张编修,指的自然是苏志昌和张珣。要是以往,他见到这两位,尊称一声年兄都还算攀关系,自然不敢用这种语气说话。现在,今时不同往日,他觉得自己叫他们一起喝酒,颇有恩赐的意味。
“哪里能让黄年兄破费,应该是我等请才是。”
“就是,我等请客,为黄年兄提起庆贺。”
其他人纷纷说着,簇拥着黄凤麟离开。
第249章 心事暴露了
一群人簇拥着黄凤麟,招摇过市。
有人还恭维黄凤麟,“黄年兄,听说徐首辅家的这个孙女,虽然年纪大了些,但生得天姿国色,黄年兄好福气啊。”
黄凤麟只觉心中一梗,徐元香今年十七岁了,他不满地看了说话那人一眼,“徐小姐是个温柔佳人。”
这话意有所指,众人起哄他是不是见过人了?黄凤麟淡淡一笑,率先往酒楼方向走去。
他路过一辆豪华的马车时,还看了一眼。将来,他也要每天坐这样的马车来上衙,再不会凭着两只脚走过来了。刘衡家那辆时常接送的破马车算个什么,连这马车的一个车轱辘都比不上。
马车里,徐元香听着车外的说笑声,冲着徐大夫人叫了一声“娘”,再次泪如雨下。
因为她身子不好,错过了黄凤麟来徐家拜会的机会。徐大夫人看女儿郁郁寡欢,就想着姐儿爱俏,也许让她看一眼黄凤麟的长相,就愿意了呢?
所以,徐大夫人派人打听了黄凤麟下衙时辰后,趁今日徐元香身子好点,带她坐马车来到翰林院附近,让她亲眼看一眼。
“娘,您看看,他竟敢言语影射诋毁女儿闺誉!还未如何已经这般轻薄猖狂,祖父和爹真要我嫁一个这样的人?”徐元香掩面啜泣,伤心至极。
徐大夫人也没想到竟然会听到黄凤麟这些话,气得手足都有些发抖了。他那句“温柔佳人”,岂不是影射与香儿有私相授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