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发牢骚的里长走出门去,跟相熟的一个抱怨道,“当年颜知州在的时候,打仗打了那么些时候,也没找百姓们多缴粮。如今这知州大人,不打仗都要多缴一次。”
“行了老哥,摊上了什么法子?好官不长命啊,这不是碰上崔知州了嘛。”跟他相熟地拍拍他肩膀,两人低声嘀咕着走了出去。
瘸子站在衙门门口,听着这些人说话,仔细将人认了一遍。
刘衡送走众人,又与李必树等人说了几句,让大家各自干活散开。
瘸子来禀告刚才发牢骚的里长是南苑乡的范里长。
刘衡已经看过新野县舆图,南苑乡是新野靠北、紧邻大山的一个乡,田地少山地多。
以前,乡里的青壮们都是翻山到盐场干活的。盐场要运盐也会从南苑经过,大家手里有活钱,适当耕种一二,日子就过得不错。
如今没了活钱收入,只怕日子都不好过了。难怪范里长忍不住发牢骚。
既然范里长牢骚满腹,那他就应该到这儿去听听才是。
刘衡打定了主意,跟颜汐说了一声,“这新野总觉得不对劲,但具体的也不知怎么回事。我想着与其花力气找这不对劲,不如先脚踏实地,先做好实事。看澄州往北,百姓们总觉得缺衣少食,我盯着大家做好春耕,好歹日子总得过下去。”
“那你过去看看,也没用啊。”颜汐听说南苑乡是个穷乡,刘衡一路风尘仆仆都没歇过,又要往乡下跑,有些心疼,“这官当得真是越来越苦……”还不如跟自己回家做个富家翁呢。
颜汐的话没说完,刘衡却知道了她的意思,拿出裴先生的书信说道,“跟先生比起来,我有你,这日子过得好太多了,哪里还敢有所懈怠。”
颜汐一看,原来是裴先生知道刘衡被外放贬成七品县令了,拿自己当知县的心得来勉励刘衡,让他做一方父母就要保一方太平。裴先生也是在北地做官,也是个穷地方。他为了站稳脚跟,吃了不少苦头,也走过弯路。他将自己的经历一一详述,显然是让刘衡借鉴自己的经验,做好这父母官。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汐儿,我以前读书是为了做官,做官是为了报仇。只是,这一路北上,眼看百姓贫困、路边新坟,我只觉得若不做好这县令之职,实在愧对父母愧对父老。”刘衡想到颜汐曾经写的戏本子,“你以前不是写‘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吗?如今我既然是新野县令,总得尽忠职守。”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颜汐以前也看到过,也听到过。但是,看刘衡郑重其事地说出这四句,再看裴先生书信上的勉励之词,好像看到了读书人的风骨。
“好吧,我帮你收拾两件衣裳,你过去万事小心。”
“放心吧,现在肯定没事。”刘衡不由感慨了一句,“听说南苑多山地,要是山地能种粮食就好了。”
“可以开梯田啊。”颜汐一听说是山地,脱口而出说了一句。
刘衡一愣,“梯田?”
颜汐原本是深为忌讳表现出与这时代的人有不同之处的,可看刘衡发愁,想想百姓们也可怜,算了算了,就当尽份心吧。
她拿出毛笔在纸上画了起来,“我听人说,沿山可以筑田。就是类似这样子,像咱们的台阶一样,一层一层往里凹进去。”她不是学工程的,也不是农学家,只能将自己见过的样子画出来。
梯田本就是因为为了充分利用山坡丘陵想出来的法子。颜汐不知道这个时候,南方有没有人开始开发梯田了。北方多旱地,要是用梯田种地,其实比起南方还省力些。
刘衡仔细想了想,“这法子好像有用,待我找几个工匠和老农来商讨一下。”
“这可是大工程,就算现在挖,今年肯定也没法子产出粮食了。”
“不怕,若是这法子能成,这可是功在子孙后代的大好事。大不了花个两年,慢慢开挖造田。”刘衡倒是很有耐心。
第269章 干活少人力
有了梯田的主意,刘衡找了几个工匠,在县衙里挖土试验。这些工匠都是砌墙挖土的老匠人,听了刘衡的意思,很快就领悟了。而且,在颜汐画的草图上,这些人还马上想到如何固土砌田。
刘衡带了两个工匠,第二天一早,就跟颜枫、瘸子等人一起打算往南苑乡去。
李必树听说他要去南苑乡督促春耕,脸色微微一变,“大人,南苑靠近山林,地处荒僻,之前匪患那边没少出事,您过去只怕不安全。”
“没事,你不是说匪患已经肃清了吗?些许漏网之鱼,不足为虑。若碰上了,刚好缉拿归案。”刘衡豪气冲天。
瘸子也连连点头,“大人说的是,若是碰上零星匪徒,小的们一准拿下。”
他做了衙门捕头后,颜汐直接拨了银子,重新招募衙役补上之前的空缺。
瘸子带着这批新衙役们喝酒吃肉,白日无事也训练。衙役们吃人嘴软,听到捕头发话了,也只好跟着点头。
李必树在县衙中吃得开,但是这批新人他还未接上手,看刘衡执意要去,而瘸子和衙役们压根不听自己的,只能说了句“大人一路保重”。这话听着是好话,那脸色却是实在不算好。
刘衡和瘸子看了一眼,打马往南苑乡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