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位费一天十文钱。
这样一算,今天的净利润就有一百文了。
王氏一算账,两人是半上午去摆摊的,大半天下来就有一百多文,这可比她织布赚钱啊。
她日日不停,织布到深夜,一月下来,卖布也不过五百来文。
每日若有一百文入账,不要说二郎去考府试院试,就是进京都足够了啊。
这些,都是靠颜汐赚来的,自己买的小丫头,不仅是福星,还是个财神啊。
她想到刘衡的嘱咐,颜汐是个重情重义的人,人家以情义待自己,自己母子两个不能将好处全占了,说道,“汐儿,这生意是你张罗开的。如今婶娘占了你便宜,这钱却不能都给家里用了。”
“婶娘,昨日不是说了……”
“你听我说,你二郎哥说,这生意就算我们两家合开的。我们厚着脸皮占你五成,剩下的五成你攒着。女孩子家,将来嫁人,还得有嫁妆才行呢。”
“婶娘,你胡说什么啊?我还小呢。”颜汐看王氏高兴地眉目舒展,一脸揶揄地看着自己,只能做出一副小女儿的羞态。
不过,合作的生意的确更好。
不得不说,刘衡算的很精,领了她的情,也不会让她日久生厌。
毕竟,她昨天一时激动将钱全投到刘衡身上了,可时间一长,她要是心里后悔了,生了嫌隙反而不好。
而且,她今年九岁了,按照古人的习俗,到十四五就得定亲。
在现代她没结婚嫁人,只是因为没遇到合适的。到了古代,她想,要是有合适的人,她得把嫁人生娃这缺失的体验给补上。
颜汐点头答应,说定了对半分。
她看王氏这么高兴,生怕以后几天若是入账少了她会失望,连忙打个预防针:“婶娘,今日能卖到这么多,是因为今日市集,来往的人多。再说,今天也是凑巧,客船延误,很多人等船。平日里,码头这块只怕没有这么多人,我们的消暑茶也卖不了这么多。”
“我知道,就算每日只有二十文,一日日累积下来,也不少啦。”
经过颜汐的一番分析,她已经明白了,这次消暑茶的生意,可不像上次青龙寺卖花篮一样,是一锤子买卖。这个消暑茶,至少能卖到秋天,天冷了才会收摊。
如今还端午不到,就算卖到立秋,也还有几个月时间了。
有了一项能长久谋生的事,摊位又搞定了,两人心情轻松,十分高兴。
而坐船到县城的客船上,刘衡和刘进宝也很高兴。
他们和那据说会晕船的兄弟二人同船。
刘进宝生怕那弟弟半路上吐了,一船人都看见了,不就砸了颜汐那消暑茶的招牌?
“二郎,汐儿祖传的茶真能治晕船?”
“哪有一样药治所有人的。消暑茶治晕船,应该也是大多数人有效。可还是有些无效的吧?不然,哪有所谓的千人千方、对症下药的说法?”刘衡淡定地解释,解开水囊慢慢喝了几口。
第28章 良师裴秀才
刘进宝一听刘衡说千人千方,马上点头附和道:“也是,千人千方,再好的方子也得对路。”
两人站得离那壮汉不远,万一消暑茶没止住晕船,也算是铺垫一下,不能第一天就让颜汐砸了招牌。
可惜这些话是绣花给瞎子看,白瞎了。
那壮汉自从上船后就顾不上别的,仗着自己人高马大,一上船先在船中间占了个位置,让他弟弟坐下来。
他自己也不坐,就守在边上,将水囊捧手里,时不时倒一杯出来递过去。
等船开了之后,壮汉更紧张了,护犊子得紧,不停地问头晕不晕、胸口闷不闷,想不想呕吐之类的话。
每次被他弟弟瞪视后就安静片刻,过一会儿又忍不住问。
倒是那弟弟听到了,似笑非笑地看了刘衡和刘进宝一眼,看刘进宝被自己看得有些不好意思了,说了一句“你们说的是,汝之砒霜彼之蜜糖,没有包治百病的”。
刘进宝讪讪地笑,刘衡倒是一派坦然,还点头附和:“这位兄弟说的对。”
这弟弟跟哥哥长得完全不一样,哥哥五大三粗,弟弟却是文文弱弱的样子,不知道是不是还晕船,脸色看着挺苍白的。
有时被他哥哥问的烦了,会回个一两个字,其他时候就是闭目养神。
明溪水流缓慢,渡船一路开得平稳。
到了下午时分,船终于到了明水县县城外的码头。
壮汉扶着弟弟一下船,高兴地连叫了几声有用,冲刘衡和刘进宝笑出了一口白牙,“你家那位小兄弟卖的消暑茶,很是有用。”
“也是兄台照料得当。”刘衡笑着调侃了一句。
刘进宝噗嗤笑了。
的确,这一路上就听到这壮汉聒噪了。五大三粗的汉子,比八十岁的老太婆还啰嗦。
那壮汉被这两人一笑,摸摸头,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
众人从码头赶到县城城门处,赶着进城去。
城门口也有车行轿行的人在招徕生意,刘衡当然不会去费这种钱,跟刘进宝道别分开后,他身上背了一个包裹,手上提了剩下的,慢慢走到学馆。
裴秀才家所开的学馆,闹中取幽,从县城大街斜穿过两条小街,看到两扇打开的黑色大门,大门上挂着一块匾额,写着“裴氏学馆”四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