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汐自己带着几个人匆匆架起几口临时的炉灶,马车里带了干燥的木柴,开始烧火煮姜汤。
她来的时候就想过这里条件简陋,除了锅灶碗盆,就连筷子都带了几筐过来。
此时已经是傍晚时分,民夫正打算啃冷冰冰的米糠饭团时,热姜汤的香气在空气中传播开来。
很快,阿大带着几个人,挑着箩筐、抬着几个大铁壶,来到大堤上。几人将东西放下,一个长随拿着铜勺敲在铁盆上,大声招呼道,“大家别喝冷水了,快过来,喝碗姜汤驱驱寒。”
还有什么比阴雨寒意的时候,来碗热姜汤更舒服的事吗?
正轮到休息打算啃干粮和冷水的民夫们,一个个赶紧聚集过来。
阿大一只手不太方便,站在一边维持秩序,几个长随手里,一个端碗,一个拎着铜壶倒水,拿到姜汤的民夫往前走,喝完之后将碗放到边上的空箩筐里。一个箩筐放满空碗了,马上就有两个长随过去,抬起箩筐送回山坡那边。
颜汐挽起袖子,和颜柳两个将这些碗都拿热水泡一遍。
阿大几个想不通为何这么做,颜汐是生怕碗上有病菌,这时候又没消毒水,只能靠开水消毒杀菌了。
刘衡听到这边的动静,走过来,看到热腾腾的姜汤,笑了,好像只要有汐儿在,吃喝上面从来就不会委屈。
他刚这么想着,阿大过来将他拉到一边,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太爷,小姐给您特意烤的。”将东西往刘衡手里一塞,拿过边上的雨伞给刘衡遮雨。
自己又有小灶待遇啦?这么段时间,也不知汐儿怎么弄出吃的来的。
刘衡接过来,菜叶包裹着还是热腾腾的,一口咬下去,原来也是饭团,应该是冷饭蒸热的。
不过,这味道,就不是米糠饭团能比了。
饭团里裹着榨菜肉松,外面的生菜叶子脆脆的,每口吞下去,就觉得口齿留香,肉松的美味让他差点连舌头都吞下去。
自从来到新野,好久没吃过汐儿做的饭菜了。就连中状元吃的御赐的琼林宴,都比不上汐儿所做的十分之一美味。
三个拳头大的饭团,刘衡愣是几口就吞下去了,肚子里有了热食,只觉得身上都暖和了。
一个长随送过来一碗姜汤,他一喝,竟然是红糖姜汤?
长随笑着说,“小姐特意嘱咐的,让太爷喝这个,补血活血。”
这是女人喝的吧?刘衡心里腹诽,嘴巴却是一点没客气,几大口喝完,感觉全身上下都冒出热气,寒意好像从每个毛孔里逼出来了。
阿大看刘衡吃完喝完了,将颜汐交代的话说了一遍。
颜汐说吃冷食不好,明天早上开始,她给大家准备些热汤热饭,刘衡看着大堤上下的民夫,不由犹豫,“这么多人,她来得及做这么多吃的?”
“小姐说吃冷的对身体不好。”
刘衡略一犹豫,对阿大说,“等会儿你去找范里长,让他找些健壮的妇人来帮忙。”
“是。”
刘衡转身冲边上的人大声说,“大家今晚再辛苦一顿,到明天早上,就有热饭菜吃了。”
民夫们不由发出一声欢呼,只觉得浑身又有了使不完的劲儿。
“等会儿轮到歇息的,到那边山坡那儿歇息。”刘衡又指指远处的山坡,“到那儿可以烤烤火,把衣裤烤一下,窝棚都是干燥的。”
民夫们又是一阵欢呼,这次欢呼声,比刚才的声音还要大。他们醒着泡在泥水里,睡着的时候还是泡在泥水里,听到能烤火,只觉得自己比地主老财还舒服了。
第303章 火塘苏叶茶
颜汐带来的第一批麻袋,都是盐商车队打算用来装盐的袋子。这种袋子,格外结实织纹细密,为了防水还特意用蜡油刷过。
民夫看着这些袋子,觉得比自己身上穿的麻衣布料还要结实。
一分价钱一分货,这麻袋的质量,当然要远超稻草、杂草编的草袋。
麻袋往渗水的地方填上去,不用担心会像草袋那样不结实,水泡久了会散开。所以,当上千个麻袋装的沙袋填充到渗水的地方时,新野县几个懂水利的人反复查看后,禀告道,“太爷,这两处渗水口堵住了!”
终于堵住了!刘衡只觉得心头一松,边上听到的民夫们高兴地咧开了嘴,互相转告这好消息,堤坝上下立时像过年一样人人欢声笑语。
“今夜堤坝巡逻的人不可松懈,其他人快点去歇息一下。”刘衡止住了大家欢庆的神情,“只怕还要有飓风来,还不可懈怠。能歇息的时候都去歇一歇,养精蓄锐!”
“是!”民夫们响亮地答了一声,倒有点沙场秋点兵的雄壮。
刘衡又叫来巡逻队仔细嘱咐,将领头的几个人更是吩咐一定要看好堤坝,然后,才拖着沉重的脚往山坡走去。
一路上,没有民夫们再随意蹲地上打盹,泡在泥水里睡觉。
刘衡有些不放心,索性拐到阿大带人搭的窝棚那边去瞧瞧。
走到那背风的山坡下,就看见沿着山坡是一座座三脚窝棚,这些窝棚一排排弧形排列着,中间都留出一人宽的走道。
而每个窝棚搭建得很巧妙,可不是那种简陋的三根木头一支,而是多加了一根木头,做了个小屋檐,屋檐下有木条当晾衣杆,而底下挖了脸盆大小的一个火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