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嫂子本意是想讨好孙思源夫妻,让他们能对她和囡囡看重一些。
没想到,孙思源夫妻没觉得如何,孙成建家里却闹开了。
孙成建的胖大婆娘,直接堵住孙思源一家的门口,骂的难听之极。
大意就是孙思源知道李嫂子和囡囡带了绝户财,故意设计让他们一家远离囡囡,然后自己占了便宜。
否则囡囡这个亲侄女,不住在亲大伯家里,怎么住进了堂伯伯家?
孙思源的夫人身体不算好,平日就不喜欢孙成建的媳妇儿,两家少有走动,又因为这事气的病倒了。
孙思源一怒之下,请了邻里做了见证,把当初孙成建签下的字据拿了出来。
李嫂子当然也不想被孙成建夫妻压榨,抱了囡囡声泪俱下,控诉个彻彻底底。
孙成建夫妻不但没占到便宜,还被所有乡邻鄙夷,坏了名声。
孙思源也是真厌烦这一家子了,正巧要送家里孩子到书院读书,一狠心卖了房子,搬来洛安小镇住了。
没想到,好巧不巧,买的院子就在李家隔壁。
赵玉茹叹气,“娘,您不知道,孙家刚搬来的时候,李嫂子整日抱了囡囡在门外晃荡,想进来同我套近乎。
“咱们不说囡囡,毕竟是个几岁的孩子,但李嫂子已经是大人了,怎么不懂之前伤了福妞儿,咱们家多生气!
“她就是想占便宜,打量咱们家心软,却不过当初的情面,一旦继续走动,咱们家就是她和囡囡的依仗了。
“我也不高兴,就和老三说了。老三请孙先生过来喝了一杯茶,说了李嫂子行事的种种不妥,孙先生回去就把李嫂子派去守庄子了,又给囡囡换了个新的嬷嬷。”
老太太长松一口气,点头应道,“原来如此,这其中居然有这么多事儿。不过,李嫂子被送走,一定不愿意吧?”
“当然了,”赵玉茹咧嘴,小声说道,“李嫂子那天闹的简直是天昏地暗,说孙先生要抢走囡囡。孙先生也不客气,要把她送回囡囡舅舅家,她就不敢哭闹了。”
“就该这样,”老太太摇头叹气,“当初在船上,还觉得她是个不错的,没想到几年功夫,就变成这个样子了。”
赵玉茹赶紧劝着,“娘,那都是旁人家里的事了。既然做了邻居,以后就把囡囡当做邻居家的小姑娘好了。孙先生夫妻是明理的,只要好好教导,囡囡就错不了。”
佳音也是赶紧搂着奶奶的脖子,“奶奶,福妞儿饿了,想哥哥了!”
“哎,好,好!”老太太望了一眼外边,赶紧嘱咐儿媳,“你先做饭,我带福妞儿出去走走,顺道接了家仁他们回来吃饭。”
“好啊,娘,我这就去做饭。”赵玉茹带了何嬷嬷和水灵下厨,老太太就背了孙女,带着冬梅去街上转悠。
佳音自觉体重有些超标,想要自己走路,怕奶奶背着累。
但老太太却是不肯,坚持要背着孙女才踏实。
这里不是村子,还不算太熟悉,万一有坏人见孙女可爱,把孙女拐跑怎么办!
第411章 做人不能太自信,容易打脸
这会儿离得书院午休还有两刻钟,她们就走去街尾买了粘糕,然后坐在自己铺子门前,边吃边等书院开门。
家仁带了弟弟们刚走出大门,就见奶奶和妹妹等在对面,他们立刻欢喜疯了,涌上前就把奶奶和妹妹围住了。
特别是猫哥儿,高兴的又蹦又跳,惹得其余学子都看过来。
老太太就招呼孙子们,“走,回家吃饭,别耽误铺子做生意。”
祖孙几个呼啦啦拐回后边巷子,赵玉茹已经在门口张望了。
一大家子洗手,分碗筷,坐下来吃饭。
老太太给这个孙子添饭,给那个盛汤,忙的不亦乐乎。
即便一个米粒没吃,却觉得比谁都饱。
过日子还是要这般热热闹闹才好!
听说奶奶和妹妹要多住几日,小子们也不着急了,吃过饭,陪着奶奶坐了一会儿,吃了一块粘糕,就蹦蹦跳跳回书院了。
佳音躺下睡午觉,顺带跑去空间干活儿,也把文抄公的工作收收尾……
不说佳音和奶奶在洛安小住,每日清闲自在。
只说碎金滩这边,全村齐心合力,三四日的功夫,李勇的院子已经有了雏形。
村长没了半截胳膊,赵叔也没了半条腿,这样的重活,他们都是 有心无力,于是坐在石头堆上,一边闲话儿一边看热闹。
偶尔哪个村人手脚笨拙,闹出点儿动静,他们就高声提醒几句。
李老二从家里拐过来,坐到了两个老爷子一边。
两个老爷子早就惦记他上朝之事,这会儿逮到机会就仔细问问。
李老二其实对上朝,也觉得挺新奇,从头到尾说了一遍,其中还夹杂着自己的一些疑惑和好奇。
两个老爷子边听边跟着胡乱猜测分析,得了李老二的夸赞,就高兴的哈哈大笑。
他们花白的胡子在秋风里纷飞,又添了几分喜庆。
干活儿的村人们听到了,都是忍不住扭头望过来,又被村长吆喝,“干活儿都认真点,又是石头又是木方子,小心把门牙磕掉了!”
李老二好笑,想了想,还是把几个同僚,哄他一起去吃饭的事说了。
两个老爷子好似山林里的老狼,立刻嗅出了这事的不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