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上个香住个一晚两晚的也没什么,可怎么总是觉得不踏实。
第二天早早的去寺庙里接人,到了寺庙一看哪有什么人。问寺庙里的和尚,寺庙的和尚说他们这穷乡僻壤,鸟不拉屎的地方怎么会有女眷来上香,这不是闲的没事干寻他们穷开心吗?
来接人的人一下傻了,老夫人丢了,在府里再怎么不理事,可那是正头正脸的侯府老夫人。
他们回去候府,能有个好。鬼哭狼嚎的跑回来,说老夫人丢了。
姚妈妈轮圆了胳膊一巴掌扇了过去,警告他再胡说八道,再嚎就上板子。
姚妈妈是老夫人的陪嫁也是侯爷原亲卫长的媳妇现亲卫长的亲妈,身份不一般。
他们一家早已不在府里领差事了,这几年老夫人在后宅烦闷,时不常的进府陪陪老夫人。
就是那么巧,原亲卫长还救过侯爷的命,在侯爷面前有几份薄面。
如今一家人已经不是奴籍,在城里也买了房,早早的就出了府,在家过着优哉游哉的小日子。
姚妈妈让小家丁回去报信,可是现在走也来不及了,只能明天一早回去报信。
姚妈妈暗暗的算了算,这就是第五天,明天就是第六天了。
侯爷要是来,就是第七天,真要召集人手去追,那就是第八天了。
柏哥儿说大概得走十几天,这差不多就走了多一半,估计该到了。
姑娘临走时一再嘱咐她不让自己管,怕连累了她。她不怕,从姑娘出嫁到现在,一路看过来,她知道姑娘的不容易,也知道姑娘的苦。
姑娘当时与自己的青梅竹马已经准备谈婚论嫁,侯爷横插一杆子。还是圣旨赐婚做这个填房继室,不嫁也得嫁。
姑娘只得收拾了心思嫁了过来,谁知道侯爷得到了还不珍惜,百般使手段。
虽说姑娘后来生了二爷,可也毁了姑娘这一辈子。
姑娘不是个争强好胜的性子,刚入府的时候大公子还小。
姑娘自己都还是十几岁的小姑娘没经过人事,哪里懂得照顾那一丁点大的孩子,不顾羞涩一点一点的学。
用心程度就是自家亲娘也不过如此,姑娘当时是想,已然嫁进来了,就好好过日子。
如今孩子还小,自己用心照顾着不怕他将来跟自己不亲近。等自己有孩子了,一家人欢欢乐乐多好。
可是毁掉这一切的居然是侯爷自己,到处防备着。姑娘心里发苦,但也没说什么。
想着日久见人心,总有自己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时候。直到发现自己日常喝的茶里被掺了避孕的药,查来查去,查到侯爷身上,让姑娘彻底死了心。
从那以后,对大公子不再事事过问,对侯爷也只剩下面子情。
调理了两年身体,自己终于有了身孕,侯爷没有高兴也没有不高兴。
看着这样的情形,姑娘心里发凉,等孩子生下来,就说孩子身子骨弱直接送回娘家养着。
她怕自己一时顾不过来,万一出事儿,后悔又能有什么用。现在心狠一点,也不想让自己留下遗憾。
她清楚,这一生很可能就这一个孩子。
沈家老太爷原来是太医院院正,子孙后代虽跟着学医,但却都弃医从政,虽说都是半路出家却也算是还行吧。
关键是有沈老爷子的人脉在,几个人在官场也算是混的有声有色吧。
第九十四章 离京
二爷不在侯爷身边长大,虽然是自己的孩子,侯爷对二爷可没多少情份。
谁知二爷却是个有能耐的,小小年纪就惊才绝艳,十几岁被称为京城第一公子,居然连沈家的医术也学了个七七八八。
姑娘这么多年早已没了争爵位的心,只盼自己儿子平安长大。可有人却不让他们如愿,在背后频繁搞小动作。
那时候二爷还在京城,不是今儿妓院老鸨堵门要钱,就是明儿赌坊来要赌债,欠债人无一例外肯定是二公子。
都不用费什么心思就能查清背后动手的人是谁,可侯爷不信,把二爷叫回来大骂一通。
同样是自己的儿子,侯爷对待二爷与大公子那是天壤之别。
也不知道侯爷是什么心思,既然不想把爵位给二爷,那你赶紧请封大公子为世子不就可以了吗。
偏偏一拖再拖,这也是让大家最想不明白的地方。
最后二爷被人捉奸在床,逼出家门,一去再无消息。
二爷走后,姑娘也死了心。只想着在这府里一天天的熬下去,什么也不想了!
可笑的是有些人就是放心不下,把姑娘身边的人是换了一茬又一茬,亲近的就只剩下翠姑。
姑娘看着好笑又心凉,好歹真心实意的照顾了几年,就换来了这么个下场。
这么些年,日子就这么不咸不淡的过着。
走了也好,过几天清静日子,也不枉这辈子来世上这一遭。
困在这深宅大院,就像剪了翅膀的小鸟,没了自由。
姑娘能走,她不能走,她要给姑娘给二爷给柏哥儿他们守好了这一亩三分地儿。
不能让那些黑了心肝的小人再糟践二爷,他们回来的时候也不能一无所有。
属于他们的东西,她都得给他们守好了。
再说言柏一行前几天路赶的有点急,后来看看没有人追上来,就开始放慢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