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烨看着他,“怎么,你觉得不妥?”
伍保诚惶诚恐地道:“陛下行事,怎会有不妥?”
司空烨:“哦,是么?”
伍保硬着头皮道:“奴婢只是觉得,林大人未必愿意女儿入宫。”
陛下不问,他不敢有自己的想法。
但陛下若是问了,他就必须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绝不能撒谎!
陛下留他在身边这么多年,兴许就是因为他老实。
司空烨喝了一口茶,漫不经心地道:“这天下,还有不想当皇亲国戚的臣民?”
伍保听得出,这个问题并不需要他回答。
自诩有风骨、爱惜羽毛的文官们,其实都不太愿意将女儿送往宫中,怕在史书上留下不光彩的一笔。
这其中的门道,陛下比他更清楚。
会这么说,大约是因为太上皇又得了几个美人,都是功勋、权臣之家主动献上的。
要说太上皇好色,不太可能,都七十多岁了,再好色也有限。
不是为色,那就只能是为了美人背后的家族。
各家族主动献美,还是献给太上皇而不是当朝皇帝,又是何居心?
这其中的水太深,伍保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太监,不该往下想。
司空烨果然只是在自言自语,叹道:“林如海这样的人,若再多几个,何愁国朝不兴!”
这种朝廷大事,伍保不懂,就事论事地问道:“那林家姑娘,还用接进来么?”
司空烨:“不接!”
林家若无此意,他也不能勉强。
江湖义士能帮林如海送东西,估计也会保护林姑娘,他不想惹。
榆木脑袋的太监有好处,有时候也很烦,不把话说透,他就不知道怎么办。
1179 守护林妹妹(22)
林黛玉第二次进贾府,和第一次截然不同。
第一次来时,只带了奶娘王嬷嬷和小丫环雪雁。
这并不是因为林府无人,而是林如海素来行事低调,又想着女儿这是去外祖母家,排场太大,不是为客之道。
但有了神仙点化之事,他就知道在贾府低调不得,低调了,人家还真以为这是来投奔的穷亲戚,心里先看轻了三分。
是以精心挑选了八名婆子、八名仆妇、八名小丫环,分给两个女儿,务必让她们不缺人用。
其中还有林大成的两名儿媳,专管与外联结之事。
另有跑腿的四名小厮,个个样貌周正、精神抖擞。
二门迎接的丫环们看得暗暗咂舌,还以为林姑娘丧母又丧父,不知如何凄惨呢,看这架势,依然是那个金尊玉贵的林姑娘。
黛玉见到外祖母,自有一番痛哭。
哭罢拉着七杀的手,道:“外祖母,这是你的新外孙女儿。”
七儿怎么变成外孙女的,贾琏早已写信告知,因而贾母并不奇怪,叹道:“以前就看你是个好的,果然有大造化。”
贾琏在信中说,林姑父收义女是因为姑母托梦,她将信将疑。
有她这外祖母看着,敏儿还有何不放心,怎还巴巴的给黛玉找个妹妹?且这妹妹出身低贱,帮不了黛玉什么。
但要说林如海有什么不好的心思,也不像。
毕竟,七儿这小丫头又不是他从外面找的人,出自贾府,知根知底。
或许,林如海真是担心黛玉一个人孤零零的,才给她找个姐妹。
七杀上前行了一礼,道:“托老太太的福!”
贾母慈祥地道:“往后,便伴着你姐姐,好生住下!”
使个眼色,满屋大小丫环、婆子仆妇便上来见过林二姑娘。
鸳鸯、琥珀皆在心里暗想,离开时还是如她们一样的下人,回来就成了主子。
这可比话本里的故事还叫人惊奇呢。
不一时,宝玉、宝钗、三春都来了。
姐妹们再次相见,黛玉红了眼圈,大家好言安慰。
对二姑娘嫮玉,也都以礼相待,并未因她原是丫环而轻视。
宝玉对七杀本就极有好感,此时见她换了装束,更显秀美,忍不住笑道:“可也有玉没有?”
黛玉不由皱眉,数月未见,宝玉怎还如此形状!
当年她初来,因他问有没有玉,回说没有,他便摘了那玉摔去,很是闹了一场,弄得她又是尴尬,又是懊恼。
有时甚至会想,二舅母那般厌恶她,兴许就是因为此事。
可细思量,她的回答有什么不对?
她确实没有那捞什子通灵宝玉,也不想有!
这会儿他又故技重施!
刚想让妹妹别理他,就听她道:“有,义父赐了我好些。玉佩、玉镯、玉坠、玉环,全收着呢。”
宝玉微微一怔。
这问题他问过很多人,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回答。
仿佛,他的通灵宝玉也只是众多玉饰中的一种,没什么稀奇。
黛玉看他神情,似乎又要发狂,忙道:“苏州的泥人有些意趣,我给你带了一套,晚上送过去。”
宝玉果然被转移了注意力,道:“是什么故事的?”
黛玉:“孙悟空大闹东海龙宫。”
两人这边说着,宝钗就笑道:“可见真是嫡亲表哥表妹了,到哪儿都想着。”
七杀:“宝姐姐,我家姐姐也想着你呢,给你带的是杨太真设宴百花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