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大老爷不愿意让自家落入这等境地。
然后有些事,并不是他不愿意,就能逃避得了的。
许大老爷错判了冤案的消息迅速在朝野之间传开了。那所谓受冤之人的族人到处宣扬此事,要为死者伸冤。连住的地方离京稍远的另一名同案犯的家属,也跳出来说自家人同样死得冤枉,是被屈打成招了。许大老爷的名声一败涂地,他越是否认自己有错,旁人对他的非议就越多。不少人都觉得他脸皮太厚,人品不正,明明做错了事,还没有承认的勇气。哪怕是当时与他一同犯下大错的两名官员,也都勇敢地认了错,并且辞去官职,以示悔过。许大老爷迟迟不肯认错,分明就是恋栈权位!
刚进四月,许大老爷的丑闻在京中便已传得人尽皆知,就连许峥,也开始受到影响。昔日与他交好的几位才子,都隐隐疏远了他,还有跟他交情最好的一位师长,私下劝他回家劝一劝老祖父,不要再倔下去了,早早请辞,做个忏悔的模样来,好歹要保住许家的名声。虽然外头的议论一时间会不大好听,但过得几年,事过境迁,许家还有年轻一代,还有机会东山再起。但若是许大老爷连官身与体面都一并失去了,许峥一个人又有多大的能耐,能重新撑起许家门楣?只怕光是他祖父的丑闻,就足以断送一个年轻举子的前程了。
许大老爷无计可施,他甚至还去了承恩侯府与妹妹商议。可是这种事,承恩侯府又能帮得了他什么?外戚又管不着刑部。若是去求永嘉侯秦柏,秦柏对许家并没有多少好感,乐意不乐意且不说,提起当年的案情,秦柏对许大老爷的做法也颇有微辞,恐怕还不肯帮他呢。
许大老爷最终还是忍痛上了折子,声称自己年纪老迈,请求告老。皇帝也不知是不是听说过什么,干脆利落地允了他。他迈出皇城大门的时候,回头看着身后那巍峨的重重殿宇,想起自己曾经的雄心壮志,再看一眼自己眼下的落魄,整个人就象是浸了冰水一般,冷透了。
许大老爷回家后就病倒了。许家乱成了一团。所有人都惶恐不安,不知道今后要何去何从。
得了消息的许氏赶紧下帖子请了太医上门为许大老爷医治,自己也打发了心腹丫头来看望兄长,还明言改日会亲自过来一趟。
许大爷向衙门告了假,躲流言的同时顺便回家照顾生病的父亲。
至于许大奶奶,则要负责照顾婆婆许大夫人。刚刚来到许家的鲁大小姐鲁善祥,也不能待慢了。她只得让两个女儿给她打起了下手。
许二老爷带着儿子,应对着每日上门探病的各路宾客。
许二奶奶提前结束了圈禁,“好心”地帮助妯娌主持中馈。
许嵘平日里也认得不少朋友,便出门去到处打探外头的消息。虽然许大老爷已经告老辞官,但刑部那边若真的决定要翻案,影响才是最大的,他得要打听清楚一点才行。
只有许峥,除了束手无措,什么忙都帮不上。
他活到今年二十岁,内心头一次对自己的未来产生了迷茫。
第二百三十四章 劝母
许大老爷过去做下的错事,短短一个月之内,就传得全京上下皆知,被逼得主动上书辞官。这里头若说没有人推波助澜,是绝不可能的。
许氏没费什么功夫,就查到了亲家姚家与王家在这次风波里的影子。这王家并不是指在蜀王父子与广化王伏法之后,就一直老实得象只鹌鹑一般的王大老爷家,而是自从王二老爷去世后,就一直低调度日的王二老爷家。后者家中只有一位王二夫人,守着刚从老家族里挑选出来的一个小嗣子,在旧日老宅中深居简出,除了至亲,很少与外界往来。但是关心这孤儿寡母的人并不少,除了嫡亲的女儿姚王氏,嫡亲的外孙女儿姚氏,以及一墙之隔的长房王四爷以外,还有不少王二老爷生前的同年、同窗与故交。这些人形成了一个不显山不露水的人脉网,平时不会做什么特别的事,但在有需要的时候,还是能发挥出不小作用的。
就象这一回许大老爷的旧案被翻了出来,就有一位王二老爷的旧日门生起了大作用。后者是刑部的一名官员,许大老爷在旧案中伪造过的供状,就在他手里过了不知多少次,连那伪造犯人笔迹的小吏,酒后吐真言的小吏,以及第一个承认伪造行为的官员,全都跟此人有过密切接触。
许氏立刻就想到,这是儿媳妇在报复自己,报复许家!
卢普与秦幼珍夫妻已经答应了云阳侯府的提亲,两家正式订下婚盟,眼下正在准备过定之事。卢普职责所在,先行一步前往长芦上任,秦幼珍带着儿女们留在京城,为长女的婚事做准备。她与云阳侯夫人来往几次,相处得很好,从蔡家人的言行中,试探出对方已经打消了把蔡元贞嫁给秦简的念头。
秦幼珍是个有心人,她隐约觉得这事儿说不定跟蔡世子向卢悦娘提亲有关系,联姻这种事,有一对就足够了,用不着两对,云阳侯府的儿女们,何必非得跟秦家绑在一块儿?但以秦幼珍的精明,又怎会让许氏与姚氏认为,卢家女儿的婚事连累了秦简的姻缘呢?因此她回到承恩侯府后,对许氏与姚氏说的是,蔡家那边听了许家的一些话,担心秦简跟许岫真的有婚约,已经打消了先前的联姻念头。卢悦娘的婚事,乃是他们退而求其次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