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含真又怎会为了这点小事生气?其实她也发现了,京城中又有了新的小道消息。在太子妃出殡,正式葬入皇陵之后,并不是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辽东的战事给吸引过去了。仍然有许多人——尤其是高门大户或是官宦人家的女眷们——对太子继妻的人选感兴趣。
太子明年元日继位登基,怎么可能没有皇后呢?如今太子妃孝期未过,太子估计也不可能在年内再娶,那么他将来要续弦的话,就应该是在明年了,而且是直接娶皇后。大昭开国以来,还是头一回有女子直接从大昭门被迎入皇宫,成为六宫之主呢。这是多大的荣耀呀?连太子的元配正妃都享受不到呢!
许多有女儿的官宦人家都开始蠢蠢欲动了。大家都觉得太子登基后,用不了多久就会册立皇后,因为陈良媛虽然身怀有孕,但是男是女尚未知晓,家世又明显不够格,能被封妃就不错了,不可能做皇后的。除她之外,太子后院就没人了。新后又会是挑选哪家千金呢?是要名门淑女,还是勋贵千金,亦或是皇亲国戚?若是太子也与皇帝一般,认为外戚不可势大,那么从小门小户或是低品阶官员之家里挑,也是有可能的呀!若自家能出一位皇后,能给家族带来何等利益?看看秦家就知道了。一门两侯,两代帝王的无上圣眷,就算没有高官厚禄,又算得了什么?
京城官眷圈子暗潮汹涌,连秦含真这样爱躲懒不喜交际的人,都察觉到了,更何况是那些本就有野心的人家呢?
第六百五十六章 强请
太子妃的国丧只有二十七天。十一月下旬刚开始,孝期就算是结束了。
京城上下,总算恢复了正常。还有人家赶在腊月到来之前,匆匆把原本定在十月底或十一月上中旬的喜事给办了,又或是赶着补办寿宴、满月酒、百日宴什么的。但考虑到孝期虽然过去,但皇室成员此时此刻的心情肯定也好不了多少,所以大家都很有默契地稍稍收敛了些,不曾大张旗鼓,免得碍了贵人们的眼。
在这样的日子里,许峥的婚期终于到了。
他的婚期原本是定在更早些的时候,可惜撞上了国孝。他祖父许大老爷虽然没了官职,品阶还在呢,父亲也是官身,因此不可能不守礼的。许大奶奶纠结地把儿子的大喜日子往后推,勉强赶在腊月到来前为他完婚。但由于京城上下需要办宴乐的人家都比较低调,她也不好把婚礼办得太过喜庆了。原本计划的许多东西都要减少。就连喜宴的席数,也减到了十桌。哪怕许家长房如今本来就请不到太多客人,但哪怕是请左邻右舍以及许家男人的旧日同僚们来充充场面也好呀,如今宴席办得这般寒酸,许大奶奶委屈死了,只觉得在鲁家夫妻面前也丢了脸,无法显摆自家三品高官门第的排场来。
不过幸运的是,她成功地把帖子越过姚氏的重重障碍,送到了许氏手里。许氏已经答应,到时候会带着承恩侯府上下前来赴宴的,也会想办法把永嘉侯府的人也请过去。至于肃宁郡王妃这样的贵人,许氏自然也会贴上自个儿的面子,拼命将人请动了。许大奶奶想到儿子的喜宴上会有这么多身份贵重的宾客光临,心里的郁闷才算是消散了些。
然而她不郁闷了,秦含真却要郁闷起来。
许家的帖子,早就让许氏转送到她手上了。她已经找了理由推托。她连几家与赵陌血缘比较近的王府的宴席都不曾参加,若是承恩侯府办宴会,她捧一捧娘家亲人的场就算了。许峥算是哪根葱?还有面子请得动她?
没想到,因为秦含真客客气气地婉拒了,许氏本来正在抱病的,竟然为了娘家侄孙,连脸面都不顾了。她拖着病体亲自坐着马车,跑来肃宁郡王府拜访秦含真,还是大张旗鼓地从正门求见的,目的就是为了请秦含真去参加许峥的婚宴。秦含真再次推托,许氏就扶着丫头的手,一副要跪下来求她的模样,还说什么:“好孩子,你只当是看在大伯祖母的面上了!”
秦含真沉下了脸,冷冷地看着许氏与她身边的丫头,又用眼神止住了打算要上前扶人的莲实与莲蕊,淡淡地坐在正位上喝茶。这倒叫许氏为难了。她到底是要跪,还是不跪呢?她本来也没有真打算跪下去的,只是想拿长辈身份压人罢了。依照常理,这时候秦含真就该请人扶住她,甚至是亲自来搀扶她,然后答应下她的请求了。所有人都会这么做的,怎的秦含真这个外侄孙女儿就没动作了呢?难不成……是笃定了她不会跪下去?
许氏的脸慢慢涨红了,咬咬牙,便真要跪了。搀她的鸿雁一脸震惊,忙将她扶住,不敢置信地看着她,眼圈都红了。这个忠心的丫头,可从来没想过让自己的女主人真的向晚辈下跪呢!鸿雁不由得愤怒地看向了秦含真。
秦含真不为所动,冷笑道:“承恩侯夫人若是要跪,只管跪下去!本来,就算论身份,我也受得起你这个大礼!外人可挑不出我什么刺来。若说到流言蜚语,我也不怕。我这郡王府上下的人都忠心得很,自不会在外头胡乱嚼舌,败坏主母的名声。承恩侯夫人身边侍候的人,我是管不着,但若有人真想要散播流言,我就去跟我祖母和母亲说一声,想必二伯父二伯娘是不会为了几个丫头婆子,便叫我受委屈的。该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家生子嘛,其实能约束住她们的东西还是挺多的。至亲、故旧、朋友……承恩侯府如今人口也少了许多,大概也不再需要那么多人侍候了,撵几个人也好,卖几个人也罢,不但能减少支出,还能创收哦,谁怕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