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家的血脉从来如此疯狂。”
“但他终不是国师,陛下也与四少不同,这世上从无一样的人。”另外一道着蓝色镶狐毛大氅的男子吞下最后一个馄饨,俊美深邃的面容虽已不再年轻,却多了让人心折的属于时光锻冶而出深沉气息。
“时移事异,时移世异罢了。”戴着斗笠的男子淡淡地道。
大元盛世始现,主君昌明,国泰民,非前朝末代乱世,主君昏聩,内忧外患。
就算是同一个人,立场不同,时世不同,选择亦不同。
蓝衣人轻笑:“天机阁主什么时候变得这般多愁善感。”
“他们都是我们看着长大的孩子,太傅大人。”戴着斗笠的男子轻哼。
两人皆沉默了下去,许久,蓝衣人看着天空,轻叹了一声:“又下雪了。”
流年如旧,谁记江南那年桃花旧,北国烽烟起?
……
飞雪片片,入宫城。
有一身明黄的窈窕人影静静负手立于宫城最高处,远眺北方,似穿透重重风雪深处望见的北方荒原。
听见有人伴着琵琶,悠悠而唱。
爱到不能爱,聚到终须散
繁华过后成一梦。
……
大雪,无痕。曲:——《问情》江淑娜
天书番外 折子戏
榴火三千里,
曾照故人去。
亭外古道花满地,
风起时,已入戏。
乐哉新相知,
悲来生别离。
从来堪不破“情”一字
问世间,几人痴
九层戏台上,水袖飞舞,粉彩胭脂化作水墨舞,花旦青衣咿咿呀呀的悠悠调子,或者婉转曳丽,或者哀怨悲泣,唱遍人间悲欢喜怒。
台上戏,台下痴。
皆是热热闹闹。
一道窈窕沉静的身影立在偏僻的一处阁上,静静地看着那台上台下的热闹,寒风轻掠起她的锦袖乌发,安静到寂寥。
“姑姑,您怎么在这里,陛下方才在寻你。”一道略显尖利女气的少年焦灼的声音在她身后响起。
女子闻言,微微侧脸露出半张温润静美的侧脸来,丹凤眼角微挑,颇有几分威仪,她淡淡“小书,我教过你无论何时,在宫中都不得大声喧哗,说话匀慢温和,行路如风拂水。”
那小宦官闻言,秀白的小脸上露出一丝尴尬,随后立刻放慢了脚步,恭恭敬敬地上前,温声细气地道“尚宫大人,陛下有事寻您,请您速速与卑下同去罢了。”
静萍方才微微颔首,转身跟着那小宦官同去。
小书抬起头偷偷瞥了眼静萍端静的面容,有些好奇地问“姑姑,您为何总是到这听云阁来看戏,这里虽然看得全些,但到底偏了。”
连花旦的脸都看不清楚呢。
像姑姑身居高位女官,摄六局事,早年伺候陛下过来,在陛下面前极得脸,不输给宁东将军的人,在御驾台边都是有自己位置的。
静萍淡淡地道“看戏,未必要到近处,远观远听,远了那些热闹,也别有趣意。”
小宦官正是年少好玩的时候,摇摇头“这有什么好看的,观戏还是要近了才能显出那戏班子里角儿嗓子的好坏来。”
呵,姑姑,怕是宫里好戏看多了,才不稀罕这热闹,只是这观戏还是要近了才能品出角儿嗓子的好坏来。
静萍脚步微微一顿,耳畔似响起另外一道清雅柔和的少年的笑声来。
一瞬间,她有些恍惚,似有些遗忘的、久远的记忆悄悄浮现。
“姑姑,怎么了”小宦官见身边的人停住了脚步,不禁有些疑惑。
毕竟陛下还在等着呢。
“没什么。”静萍沉默了一会,淡淡地道。
小书看见她的脸色带着一点寒意,愈发显得神色间淡冷,他也不敢再多问,便轻声道“姑姑,咱们还是快些罢,看陛下的样子当是有急事。”
天边忽卷落一阵寒风,吹得人身凉,静萍抬起眸子,看向天空,便见一点点飞落的白点。
片片似花瓣落英从天而落。
她轻轻地叹了一声,神情有些惆怅“又是一年冬至了。”
时光得真快,大元开国已是第五年。
待静萍匆匆赶到太和宫时,便发现宫里内外一片灯火通明,人人神色紧张,哪里有过冬至的样子。
她注意到太医署的人几乎全部都到了太和宫,正依次进暖阁里等候召见。
她不由心中微紧,加快步伐一边让人通报一边径自进了宫中。
一个大太监匆匆出来,一见她,便道“哎哟,我的尚宫大人,怎么这个时候才来,快快进来。”
说着竟不顾礼仪一把将静萍拖进了内殿。
“小颜子,这是出了什么事。”静萍见状,心中一紧,如无大事,小颜子不会这般不顾大总管的身份做出失态的样子来。
小颜子脸色凝重到阴沉“出大事了,今日早些时候,日殿下就不舒服,但并无大碍的样子,但晚上看戏的时候,日殿下玩着玩着忽然倒了下去,发起高热来,月殿下在一边抱着不肯放手,等到太医来的时候,还在诊断,月殿下也跟着倒了下去。”
小颜子顿了顿,声音低沉“太医怀疑,是出天花。”
“什么,天花”静萍心头一紧,如遭雷击,神色也跟着沉了下去“太女殿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