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太后不仅不管,还有意放纵几分。作为太后,她希望将这个公主养得越浅薄骄横才好呢,蠢人总是更好摆布。况且,将公主养歪,也不是她的责任不是吗?皇上自己爱惯着,成日间要什么给什么,还会跟着公主一起闹腾,果然是两个不懂事的熊孩子。
有这么个不醒事的公主陪着皇上闹腾,何太后倒是很满意,小皇帝成日玩耍才好呢!更省心!何太后睁一眼闭一眼,对下朝后迫不及待拎着鹩哥去找钱浅的穆熙敬甚至还有几分鼓励。
“皇上才十五岁,在朝上坐了这半日,自然累了,”何太后一脸微笑地看着恭敬给她请安的穆熙敬:“国丧期间,也不能招戏班子给皇上解闷,还好前几日新贡上来的鹩哥还算嘴巧有趣,拿着去跟镇国长公主一起玩儿吧。番邦还贡了两匹汗血宝马,哀家给皇上留着呢,皇上得空可以去瞧瞧。”
“谢母后!”穆熙敬表面上依旧保持恭敬有礼,一举一动沉稳大方,但眼中的欢喜与迫不及待遮都遮不住。何太后满意地打量了他几眼,一脸慈爱的打发他去找钱浅。
一出凤栖宫,穆熙敬眼中的雀跃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他冷冷地瞥了一眼那只无辜的鹩哥,迈步朝钱浅的怡心苑走去。
穆熙敬的确是很喜欢一下朝就往怡心苑钻,因为这里是后宫最安全、最让他放心的地方。这里的宫婢和內监大半都是由卫国公亲自培养筛选过的,而侍卫也都是顾将军的亲信。对于穆熙敬来说,目前钱浅怡心苑的小书房,才是真正的御书房,而目前他真正信任的臣下,也只有顾凭澜和钱浅这一对兄妹。
穆熙敬出现在怡心苑之后,樾山侯夫人很快被带到他眼前。当着穆熙敬和钱浅的面,樾山侯夫人亲手写了一式两份的陈情文,又将几个地址附在陈情文之后。穆熙敬接过那两份长长的陈情文扫了两眼,回身交给了顾凭澜,让他找个合适的方式送出去。
三日后,靖国公和大司空崔大人同时收到了送给他们的陈情书,由前樾山侯夫人亲笔写的,详细交代了何皇后和谢贵妃是如何联手谋害崔妃和秦贵妃的陈情书。
这份陈情书的真假其实无从考证,也没人在乎樾山侯夫人是如何知道宫内谢贵妃和皇后娘娘谋害妃嫔的,甚至连旁证都不需要,崔大人和靖国公都不约而同地采信了这份陈情书。
或者说,崔大人和靖国公是非常从善如流地接受了樾山侯夫人递到他们手中的合作理由,他们迅速联合在一起,以非常快的速度组织了像样的证据来弹劾何丞相,人证物证皆有,连钱浅和穆熙敬都不知道,他们这些证据到底是从哪得来的。
但结果都是一样,崔大人和靖国公联手打压何丞相,其余三位顾命大臣选择旁观,朝中形势很快发生变化,崔大人官居一品,根深叶茂,而靖国公则手掌兵符,两人合作自然能够将何丞相压得抬不起头。
后宫的何太后震怒,但她并没有出手干涉前朝的事,因为她很清楚,崔大人和靖国公联手,何丞相已无力回天,能够安安全全的告老交出权柄已经算是幸运,这个时候,她这个后宫的太后绝对不能出面相帮,否则这把火很可能会烧到她的头上。
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当年崔妃和秦贵妃,是真的死在了何太后手上!
何丞相迅速倒了台,朝中形势剧变,何丞相许多门生都受到了牵连被罢了官,钱浅和穆熙敬迅速抓紧机会,将穆熙敬提前看好的自己的班底,安插在一些官位不高,但却很重要的职位上,不显眼,但十足有用。
当然了,出面安插人手的还是钱浅,她这个只有十二岁的镇国长公主再一次因为卖官鬻爵而恶名远扬。
第1188章:皇上,请您尽快回宫(35)
何丞相的倒台只是个开端,很快,靖国公又和崔大人联手对另外三位顾命大臣下手了,成天不是这个弹劾那个就是那个弹劾这个,朋党之争进入白热化。
钱浅和穆熙敬还是如法炮制,穆熙敬通过钱浅的手,将自己收拢的人才塞到不太显眼却重要的位置上,静静蛰伏。
三年过去,穆熙敬将满十八岁,其余三名顾命大臣已经被崔大人和靖国公联合打压到抬不起头,而这时候,一直不声不响被架空的皇帝穆熙敬,却对他们伸出了友好的橄榄枝。
在党争中被打压得抬不起头的太尉魏大人,尚书令王大人和光禄大夫卢大人权衡利弊之下,迅速向皇上倒戈,成为保皇党一员。
也是在他们倒戈之后才发现,未满十八的小皇帝和那个不像样十四岁镇国长公主这些年在朝中默默布了多少局。这两个平时看起来十分不醒事的黄口小儿居然如此精明,三位加起来快一百五十岁的老油条不禁为自己之前的眼拙而汗颜,也纷纷庆幸自己做出了正确的抉择。
看情况,小皇帝和镇国公主的下一个下手对象,怕是春风得意的崔大人。对自己的亲舅都能如此不留情面,这样的皇上可不大好惹。
实际上,没等钱浅和穆熙敬对崔大人下手,靖国公就已经帮着他们办了。眼下在朝中,势力最大的文官就是崔大人,而武将则是靖国公。
也许是掌权时间久了,靖国公越来越迷恋权利的芬芳迷人,也越来越不能容忍旁人的质疑与反驳。作为皇上的亲舅舅,其实崔大人也一样,掌权时间越长,就越想紧抓权柄不撒手。渐渐地,这权倾朝野的两人隐隐开始有了针锋相对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