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威听在耳朵里,心里舒坦多了。
“信心与士气,行军打仗最不能缺少的就是这两项。”秦威道。
没有信心,士气低迷,哪怕是粮草充足,兵力优势,都会一冲就鸟兽散,根本带不了。
反过来,若是将士们齐心协力、士气高涨又坚定信念,再难的战局都可以扳一扳手腕。
“策略再妙,能施展出来才是好计谋,”秦威道,“是阿鸾你让兵士们敢于冲锋。”
听着父亲的话,秦鸾望着高高的崖壁。
那些平安符,只是“以备不时之需”。
秦鸾不知道祖父与林繁他们会把符纸用在何处,说得直白些,是她为了自己能安心,才竭尽全力去准备的。
林繁将它们用在了刀尖上。
它们发挥了那么大的用处,超出了她的想象,又让她感慨不已。
她为那场大战出了力,哪怕只是“蛊惑人心”的那一丁点力,她都万分荣幸。
“真好,”秦鸾莞尔,“很辛苦,但真的很值得。”
休息过后,几人再次启程。
离开玉沙口,继续向西。
秦鸾回头望了一眼。
玉沙口已经看不清了,只那座崖壁,依然矗立在那儿。
真高啊
真正见识过了之后,秦鸾想,茶博士、说书先生们讲述的精彩纷呈的各种版本,调动了起起伏伏的情绪,但终究,不如她亲眼所见的,让她震撼。
若有机会,她也要带阿鸳他们来看看。
以阿鸳的性情,只怕是还想爬上去,从高临下地感受一番吧。
一路赶着,鸣沙关出现在了视野之中。
到了关口前,渐渐放缓马速。
秦鸾看着高大的城墙,听林繁简单说周围地形状况。
秦威驱马在前,闻声回头看了一眼。
此刻关口打开了,秦威便催几人跟着进去。
入关后,马儿交给守备,几人先去见冯仲帐中说话。
他们的到来引来了一阵瞩目。
传言已经散开了,议论纷纷之中,见到了自由出入的秦威与林繁,将士们多少都松了一口气。
只是,秦鸾的出现也意味着传言并不虚假,那道圣旨确确实实到了飞门关。
造反之说,太奇怪了。
可身负造反之名,定国公和永宁侯父子,还能一心领兵作战吗?
安北侯与毛固安等人闻讯,亦赶到冯仲这儿。
甄浩与曹伦二将镇守鸣沙关,并未回飞门关接旨,但他们也已经知晓了。
此刻见了林繁几人,两人安慰也不是,不安慰也不是。
甄浩被林繁救过命,自然偏向他,鼓鼓囊囊骂了句“陷害忠良”。
冯仲咳嗽一声,没有继续那糟心话题,开门见山,道:“劝降信在手,依我之见,明日一早就往西州推进,先让余柏好好看看信。”
这事儿,所有人都没有意见。
又商议了一番状况,众人各自散了,前去调度手下兵士们,安排明日起兵。
秦鸾随父亲回帐,迎面遇上了廖太医。
廖大人奉命照顾永宁侯,眼看着老侯爷日渐康复,用不着他了,他老头儿也闲不住,鸣沙关战事结束后,他就急急赶来为伤兵治疗。
白日里听说了传闻,廖太医一愣一愣的,整个脑袋都懵。
见了两人,他问:“不妨事吧?”
秦威答道:“不妨事。”
廖太医上下打量着秦鸾:“你竟真来了这儿,京中”
秦鸾笑着道:“给您的平安符,您还有剩吗?方天连夜在镇子里给我寻了些画符用的纸墨,我回头画了,再拿给您?”
廖太医捋着胡子笑。
他确实馋那符纸,可他也很关心画符纸的秦鸾和她的家里人。
“京里有人兴风作浪不假,”他道,“这儿也不见得人人都齐心,不过是山高路远,又不够身份,怕就怕有能耐的”
这话点到为止。
秦鸾知道,廖太医指的是皇上点派来“护送”祖父到飞门关的那两位御林。
先前一切顺利,自然相安无事,那两人亦随大军攻打了鸣沙关。
现在,圣旨一下,边关这儿没有照着旨意办事的意思,就不知道他们会作何选择了。
从飞门关过来前,祖父也曾提了两句。
需得注意,却不用过分紧张。
远离京城,就是他们现在最大的优势了。
另一厢,黄逸先稳住了冯靖,单独寻了林繁。
两人一块登上城墙,寻了个僻静之处。
黄逸问得直接:“我祖父他们都没拦住皇上下那么一道圣旨,京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林繁背靠城墙砖,远远看着西边,道:“皇上真心认为我和永宁侯会造反,他慌得不行,先下手为强,想扣秦家人。没扣住,所有人都跑出了京城,皇上恼羞成怒,下旨了。”
黄逸:
家眷都跑完了,哪个皇帝会视若无睹?
这圣旨谁都会下。
可他不明白的是前头那一段。
第313章 继续去催
在黄逸看来,林繁很受皇上的信任与器重。
年纪轻轻能承继爵位,除了林翰、林宣的功绩足够重之外,亦是皇上对林繁的认可。
从御前侍卫调任赤衣卫指挥使,林繁固然积极,亦是皇上愿意让他去试试。
林繁没有辜负皇上。